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拆燴鏈魚頭現在是四大菜系之一的蘇菜中的傳統名菜,淮揚風味菜作為蘇菜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菜品大概佔了蘇菜的半壁江山。古法拆燴鰱魚頭創始於清朝末年,一直流傳至今。頭,先劈成兩片洗淨,燒煮後拆掉骨頭,魚肉內放足油、鹽、蔥、姜調味,再將蟹肉、雞肉、肝及香菇、蝦仁、雞湯、火腿等一起燒燴,至熟爛香味四溢時起鍋裝盤。此魚頭滷汁稠白,肥嫩鮮美,不愧鎮江一絕。

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相傳在清末年間,鎮江城裡有一個財主,僱用民工為其建造樓房,喝令限期完工,但一天三餐質量極差,民工憤然。一天正逢其妻生日,他請來名廚辦酒席,買了一條十餘斤重的花鏈魚,要廚師將魚肉段做菜上席,將魚頭煮給民工吃。廚師按照財主的吩咐,將魚頭剁下一劈兩,先放入清水鍋裡煮至斷生取出,拆去魚骨,加鮮湯烹製成菜。民工吃後感到魚肉肥嫩,湯味極為鮮美,連連稱讚廚師手藝高超。後來廚師回到店裡,繼續用鰱魚頭做菜,在選料和製法上加以改進,在店裡掛牌供應“拆燴鏈魚頭”這道菜。顧客品嚐後都覺得此菜鮮美異常。不久各家菜館紛紛模仿製作,該菜由此名揚江蘇,成為鎮揚地區最著名的一款菜餚。

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花鰱魚頭是指的鱅魚魚頭,就是俗稱的胖頭魚。南方的魚生活在活水中,水的流動性很強,魚的品質也高於死水中養殖的魚。

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拆燴鏈魚頭

原料:花鏈魚頭1個(重約2250克),菜心24棵,筍片50克,水髮香菇30克。

調料:蔥、姜各10克,紹酒50克,精鹽5克,熟豬油500克(約耗150克),肉骨湯750克,味精、胡椒粉、溼澱粉各少許。

製法:

一、將鰱魚頭去鰓,去魚鱗、清洗乾淨;用到從下顎處劈成兩半,再用清水洗淨汙血,放入鍋內,加清水淹沒魚頭,放入蔥結、薑片各5克、紹酒25克,用旺火燒開,移小火上窩10分鐘。

二、用漏勺撈人冷水中稍浸一下,在水面上,用左手托住,魚面朝下,右手將魚骨一塊塊拆去,將拆骨的魚頭魚面朝下放在竹墊上。

三、將菜心洗淨,菜頭削成橄欖形。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放入菜心斷生,將鍋內的油倒出,加少量肉骨湯、鹽、味精,燒兒分鐘後,將菜心取出,放在湯盤中襯底。

四、炒鍋上旺火,加豬油75克,燒至五成熱,下蔥、姜煽出香味,將魚頭肉、筍片、香菇放入,加紹酒、肉骨頭湯,燒開後加鹽、味精,移小火上燴10分鐘,用大火收濃滷汁,調好口味,放少量胡椒粉,用溼澱粉著膩,澆熟豬油50克,出鍋倒在菜心上即成。

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特點: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掌握關鍵:①要選用大鱅魚,最好是活魚,其味更鮮美。②拆骨時儘量保持魚面不碎。③用濃鮮湯烹製,雞湯更佳,可使湯計濃而入味。

下揚州品淮揚名菜 拆燴鰱魚頭滷汁乳白稠濃,肉質肥嫩,滋味鮮美

花鰱魚學名鱅魚,又稱黃鏈、胖頭魚,形目鯉科。花鰱魚體長一般20~40cm。體型側扁稍高。頭很大,吻鈍而寬圓;口很寬,上唇中部很厚;眼較小,位置特別低。從腹鰭基底至肛門有腹稜;胸鰭末端伸越腹鰭基底。側線鱗96~10片。體背部暗黑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許多不規則黑斑。分佈於水的中上層,濾食浮游生物。分佈於我國各水系,為重要養殖對象。

鱅魚肉質不及鯽魚、鯉魚、鱖魚、青魚等肥美,但在冬季肉質較厚實,可紅燒、白燒、燉湯等。鱅魚頭部較大,富含膠質,口感腴潤,常配以豆腐、粉絲、粉皮等單獨製作菜餚,例如清蒸嘴魚頭、清燉鱅魚頭、沙鍋魚頭豆腐、拆燴鏈(鱅)魚頭等。如果將魚頭拆燴,選料宜大不宜小。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