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地表下500米深的中國挖煤工人

文 圖 \ 王小莽

他們是中國人,卻常年奔波在東南亞及其他國家;他們來自勞動力輸出大省——貴州,卻比普通農民工擁有更多的技術和經驗。他們當中有地質專家、有開過礦的退休老闆、有爆破手和機電工。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組建成了團隊,活躍在緬甸礦產豐富的深山密林裡。

緬甸地表下500米深的中國挖煤工人

通常,新年過後,他們便帶著家人的期許和牽掛,踏上新一年的征程。一般先從昆明出發到達緬甸首都仰光,再驅車十幾個小時前往禪邦的亞紹。在到達礦區之前先在山下的藍波村整頓,老村長家是他們的中轉站。

他們在山下就要安排好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工作計劃和用工問題,當地人希望他們僱傭緬甸的出渣工,但是老闆有所顧慮,就這個問題談判了半天,最終還是向緬方妥協。

在村子裡休整一天、採購完必備物資之後,他們就趁著夜色裝車上山。經過三小時的顛簸和吸塵,到達礦區的工棚,從工棚走下一個大坡就是礦洞,年前離開時候他們用木樁和鋼釘封住了洞口。因為第二天一早就要開工,安頓好行李之後顧不上休息,他們就著手打開洞口檢查礦洞內部及檢測設備運行情況。

緬甸地表下500米深的中國挖煤工人

開工的時辰是頭一天晚上算好的,一大早老闆給大家發“頭彩”,預祝大家都旺,然後大家分頭準備。小劉父子負責改造雷管、安裝導火索,時辰一到,他們要在洞裡放三炮,以代禮炮;陳工陪著李總在張羅敬山神的檯面,酒、菜、點心,都不能含糊,破山尋寶,總得需要山神的寬恕和庇佑;孟工忙著採集礦石樣本,再做些分析。時辰一到,洞內三炮,李總、陳工殺雞敬山神,祈禱平安生財。雖然形式上是開工了,但是選廠沒建、出渣工沒有到位,其實礦區是沒法運作的,大佬們商量大局,礦工們做些礦洞的清理和設備維護之類目前能做的事情。

緬甸地表下500米深的中國挖煤工人

山上的生活是艱苦的,簡陋的工棚、繁重的每日任務和幾乎天天不變的飯菜:大白菜、豆腐乾清煮然後蘸料。一個月殺雞的那天就是吃大餐。這兒生活是極其無聊的,幹完活還真不知道能幹嘛。唯一能與外界聯繫的工具是一個衛星電話,礦工們定期通過它給家裡打電話。

緬甸地表下500米深的中國挖煤工人

開工只是一個開始,未來的路還很長。他們只是千萬個在緬中國礦工的縮影。(本文摘自《旅遊世界》雜誌5月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