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文 |野子

一、

安娜是一位不婚主義者。但她來找我傾訴,是因為她近期遇上一位令她春心蕩漾的馮先生,而馮先生恰恰也是不婚主義。果真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哪。

安娜32歲,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以前她一直認為婚姻是違反人性的,愛情只能是現在時不是永久時,所以兩個相愛的人最好不要走入婚姻,合得來就攜手同行,合不來就一別兩寬,率性、隨心,這才是對感情負責。

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馮先生比安娜小4歲,28歲的他有過一段短暫婚史,他對安娜的理念表示贊同,同時覺得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愛情和婚姻不應該有任何關係才是幸福。

“我愛你,這是我一個人的事。”安娜說這才是愛情的最高境界,我愛你,卻並不要求你、束縛你、控制你,我的愛不附加任何義務和責任。也就是我愛你就夠了,哪怕你不愛我,哪怕你完全沒有可能和我走進婚姻。這是安娜一直奉行的。

聽起來是很高尚,很偉大。但是一向對待愛情如此豁達的安娜,自此對馮先生動心之後,卻一直都控制不住地想一個問題:他是否真的愛我?

我問安娜:你這份不加任何附加條件的“純愛”,馮先生接受起來,是心安理得的嗎?

你愛他,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給他,他若也同樣愛你,會只享受愛情之美好,不對你負任何責任嗎?

我們將心比心來反向論證:你只享受一個人對你的好,卻從不對他付出,也肯定不會給他承諾,沒打算為這段感情負責,更沒考慮過和他走進婚姻,如此,你內心真實的感受是愛這個人嗎?還是隻是把他當做備胎?

“他是否真的愛我?”是安娜真正動心之後不由自主就冒出來的一個疑問。

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愛情需不需要求證?需不需要確認你在對方心裡的位置?如果按安娜以前的觀點,應該這樣想:“我只默默的愛他就好了,哪怕他從來不回應,我幹嘛要去求證,我自己知道我愛他就足夠了。”

我認為這只是單戀,不是愛情。這和愛上一尊精美雕塑沒有什麼差別,不為對方接受、又得不到回報的一廂情願的單戀,如同一朵謊花,看似很美,卻不會有結果,也不會被珍惜。愛情首先是一種互動性的親密關係, 沒有互動的戀愛,兩個人就不是戀人關係。 或者說,人家跟你根本就沒關係。你一個人在心中愛他愛的再翻江倒海,人家的世界卻依然雲淡風輕波瀾不驚。

早年看《小王子》,記得狐狸告訴小王子什麼是“馴養”時說:“你看,看到那邊的麥田了嗎?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麥田無法讓我產生聯想,這實在可悲。但是,你有一頭金髮,如果你馴養我,那該有多麼美好啊!金黃色的麥子會讓我想起你,我也會喜歡聽風在麥穗間吹拂的聲音。”

人都是先和人建立關係,才和世界建立關係。愛情,是在兩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之間,建立溫暖的情感聯結,世界因此而美好。

張德芬說過:“親密關係是修行的最好的道場。”互愛才是愛情產生和發展的必要前提,相愛的雙方都能給予彼此愛的肯定。這也是親密關係能進行下去、維持下去的一個根本。

安娜說是她先動心的,她也能感受到馮先生對她的好感,兩人約會了幾次,還沒有把這層窗戶紙捅破。安娜知道馮先生也是不婚主義,在想這是否就是他一直沒有表白的原因?

我對安娜說,如果馮先生跟你說兩句話,你感受一下哪一句能讓你更能確定他是愛你的——

一句:“我愛你!”

一句:“嫁給我!”

安娜怔了一下,然後回答說:“第二句。”

二、

婚姻關係,是一種無任何血緣關係的雙方,決心長期相互付出社會關係。

若兩個人真心相愛,婚姻這種形式,女人可以說不要,但男人不可以真不打算給。

走進婚姻的男女未必全部是因為真正相愛,但真正相愛的男女最終都會選擇走進婚姻

,因為種種原因沒能走進的,也會成為彼此人生的遺憾。

即使在婚姻中有的人走著走著迷失了,有的人磨合成最適合彼此的齒輪,婚姻最後的結局不同,但婚姻一開始的初衷卻都是一樣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戀愛中的男女彼此是否帶著與子偕老的期許來對待這段關係?婚姻是最直接、最顯而易見的檢驗方式。

我想起上世紀90年代的香港玉女掌門人周慧敏,她與倪震自1991年相戀,近20年的愛情長跑過程中,男主花邊新聞不斷,兩人分手傳聞也被媒體頻頻傳出。

原來倪震這是“引咎結婚”啊?一直不給周慧敏婚姻,其不婚的心理和目的不禁引來眾人無限遐想、議論紛紛。

一個男人走進婚姻,意味著他不單單要承擔一個戀人應盡的責任,還意味著他要承擔“丈夫”、“父親”這個角色在社會里被要求的道德約束。

娛樂圈有實證,吳亦凡的小J娜已銷聲匿跡,文章和姚笛還在被口誅筆伐。

對待“出軌”,社會的普遍道德標準是:未婚亂可以稱為風流,結了婚亂就是渣男。

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電影《後會無期》裡有一句話:

喜歡就會放縱,而愛是剋制。

我覺得這樣說更確切:喜歡就會放縱,而愛是甘願剋制。

一個男人願意(不是被迫、不是交易)和一個女人走入婚姻,是他願意為愛剋制的一種表現。

黃磊做客《奇葩說》時講起過,他朋友的女兒結婚,他去參加婚禮,朋友傷感地掉了眼淚,“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沒想到這麼快就掛到別人家的衣櫃裡了。”

家有兩個小棉襖的黃磊,也當場忍不住落淚,他在節目裡說,“我也經常幻想這個畫面。但是如果有一天,那個男的跟我女兒說,沒有婚禮。我就會跟我女兒說,不要嫁給他。連那樣的一個儀式感都沒有,我覺得是不對的。”

婚禮不僅僅是一種隆重浪漫儀式,更是一種親密關係向社會的公開,彼此對夫妻關係的相互確認、肯定,同時表達出雙方願意對未來共同生活的責任和擔當的態度。

一紙婚書不單單是“合法生活”的許可證,更是法律上的“配偶”關係的身份證明,是遺產第一繼承人,是大病手術時可以簽字的人,是不用DNA鑑定就被承認和你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

三、

上個月我帶領一個以“親密關係”為主題的團體工作坊,和學員講起我曾去雲南和四川交接的瀘沽湖旅遊的經歷。女生們對瀘沽湖畔的這個還以母系氏族方式生活的摩梭人很感興趣,尤其對他們的“走婚”風俗感覺非常神秘新奇,問了我諸多啼笑皆非的問題,其中包括:“摩梭姑娘是想和誰走婚就和誰走婚嗎?”“如果一個姑娘的閨房同時來了兩個走婚的小夥子怎麼辦?”

看來很多人都對摩梭人的“走婚”存在很大的誤解——走婚是摩梭人的傳統婚姻習俗,就是情投意合的男女通過男去女家走婚,維持感情和生養下一代的方式。母系社會中由長輩女性當家,平日,摩梭族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有在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喜歡的人表達心意。兩情相悅的男女會互贈禮物,這樣男子就可以在半夜的時候去女方的“花樓”約會,第二天天亮前離開。

走婚所生下的小孩由母家生養,滿月時生父得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近親走婚。

走婚的男女雙方,維繫關係的主要因素還是感情,而不是經濟條件。兩情相悅便一路走下去,若一方出現“移情別戀”或者人品有問題,另一方可隨時中斷走婚關係。而過錯方會受到族人們集體的鄙視和唾棄,很難抬頭做人了。走婚這種關係維持的形式,比我們傳統的婚姻關係自由度更大,男女雙方各自獨立、又相互支持,關係也更平等、更和諧。

即使沒有婚姻的“法律”約束,摩梭人也都遵守著愛情的忠貞。這是他們族群集體潛意識裡的生存信念。很多摩梭男女,一生只有一個走婚對象。記得當地一個摩梭導遊小夥子告訴我:我們族的男女之間的關係的更淳樸,更簡單純粹,相比其他地方的人,還走得更加長久。

這話我信。

當不婚主義者遇見愛情

愛情和婚姻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忠貞、信賴、生死可託

深愛一個人,絕對想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絕對想彼此擁有一生。

也許依然有一些姑娘抱著:“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愛情態度,那我衷心祝福你:擁有的成為曾經以後,接下來能遇上改變你這個觀念的一個人,從此幸福一生。

就像安娜遇上馮先生。


關注更多精神心理問題,請下載好心情APP,2萬名精神科心理科醫生為您的精神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