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處在負面情緒的孩子時,應該怎樣引導?

yangbaiqiang

孩子在成長階段大腦發育並不完善,因此對情緒和行為的調控能力是有成長空間的。研究顯示,

孩子的情緒狀態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

如果家庭成員中,尤其是母親有抑鬱或者焦慮的情緒,就非常容易影響孩子,讓孩子潛移默化的用抑鬱或者焦慮的情緒處理方式來面對事件。因此家長在面對孩子情緒起伏時,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在穩定自己情緒的狀態的前提下做一個有效的榜樣,教會孩子如何調節當下激動的情緒。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孩子會和家長有很多衝突,孩子作業做不出,很沮喪,可能會想撕書撕本子,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情緒暴躁,用大聲吼叫的方式會刺激這種矛盾,也會讓孩子不知道怎麼面對作業做不出的不爽情緒。

如果這個時候家長覺得我有情緒,讓自己的聲音變輕一點或者通過讓自己深呼吸平緩情緒的方式,再和孩子溝通說,“你在這裡遇到了什麼問題,我看你現在情緒特別不好,你好像特別沮喪,覺得作業很難”,先去認可孩子的這種情緒,然後幫助孩子梳理這個情緒背後的原因,那是因為這道題目太難了做不出來,還是你忘記怎麼做了,還是這道題表意不清或者你理解有困難,找到具體原因,再幫助孩子梳理下一步應該怎麼做。一方面幫助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也示範瞭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健康中國

首先我們要對負面情緒的由來了有一個認知,孩子有情緒了就哭鬧這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情緒發展過程和表達方式。一個孩子他情緒的成熟一定是經由這樣一個過程才會變得理性和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所以作為父母我們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首先應該放棄我們要壓制和禁止孩子哭鬧這樣的想法,因為這個對孩子來講是不現實的,更多的時候這個時候是考驗我們家長自己處理自己情緒的狀態的時候。

\n

我們允許孩子的負面情緒,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對他負面情緒的接納對孩子來講尤其重要。他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我們對他的情緒是認同的,在這裡要說的是並不是我們認同了孩子的情緒就是要滿足他的要求和意願,這是兩件事情,共情是在情感上理解認同孩子但在行為上我們依然可以給孩子設限,尤其是孩子不恰當的行為

\n

如果想給孩子的情緒做疏導我們大人首先要而讓自己保持一個相對平靜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試著先做一個深呼吸蹲下來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別,比如說:媽媽看到你哭得很傷心,如果難過你就哭一會媽媽在這陪著你……所謂共情就是對孩子情緒的認同和允許,幫孩子去梳理他的情緒。這是一個臨在狀態,而並不是非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孩子也會透過每一次他有情緒時我們對他的共情去越來越清晰的表達和把控自己的情緒,也就是他會開始越來越因為藉助我們對他的這份共情和接納學會了接納自己的情緒,他可能以前是遇到問題就哭鬧慢慢地他可以表達自己怎麼了,開始會說出自己的需求了。

\n

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學習自己為自己情緒負責任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者身邊成年人能夠不去制止他而是能夠去共情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幫助,

\n

當然有的時候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特定的事件裡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去共情他的情緒我覺得這也沒有問題,父母也不用過於太苛求自己,給自己太多的要求。因為我們不是完美父母,孩子也是需要體驗失望的,也是需要了解不是他的每一個情緒都會被看到,如果你一不小心沒有hold住自己和孩子發脾氣了也很正常,但是如果能找個機會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讓孩子明白你那一刻的情緒只代表那一刻你在心裡是愛他的。這樣至少對孩子來講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這種接納、看見以及對自己和他的情緒的尊重,這個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被共情的情感體驗。


張娟老師

回憶一下每次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你是怎麼處理的。

你是否做出過如下類似行為:

  • 嘲笑孩子的情緒:“是不是男子漢啊,這有啥好怕的”

  • 給孩子情緒貼標籤:“每次一點小事就哭,真是愛哭鬼”

  • 恐嚇、威脅,粗暴法:“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扔到大街上”

  • 在孩子情緒不好時講大道理:“孔融讓梨的故事忘了嗎,我們要懂得謙讓”

  • 成為孩子情緒的奴隸:“好了寶貝,不哭的話明天媽媽帶你去遊樂園”


上述四種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做法,但卻常常在生活中發生。非但不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消失,還會導致孩子對負面情緒的認識模糊,甚至是壓抑和反抗,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很多家長對負面情緒抱有偏見,想盡辦法讓孩子避免這類情緒。這種對負面情緒錯誤的認識導致出現上述不正確的應激行為。家長首先應當正確看待孩子的負面情緒,才能談得上幫助孩子疏導負面情緒。

隨著孩子的成長,許多因素,如身體不適、恐懼、失望、陌生、憤怒或孤立無助等都會引起他們的消積情緒反應,如哭喊、大吵大鬧等。這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如同開心時會笑、興奮時會蹦蹦跳跳,是再正常不過的。

自然流露的負面情緒本身不會傷害孩子,不會正確處理負面情緒才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當孩子表現出負面情緒時,家長應當怎樣做呢?

1. 肯定和重視孩子的負面情緒表達。

作為家長,不要以一種成人的姿態去嘲笑或不在乎孩子的負面情緒,因為在孩子單純的世界裡,很多家長看來不算什麼的小事都會引起他們的強烈反應。家長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允許孩子自由表達負面情緒,比如說,用關切的眼神看著他、輕輕撫摸他的頭,或者給他一個擁抱,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本身被負面情緒傷害的小小心靈能夠得到父母第一時間的慰藉。

2. 努力傾聽、理解、讀懂孩子的負面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負面情緒時不要強硬打斷,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同情孩子的感受;加上適當的引導和耐心詢問,努力去理解和讀懂孩子的負面情緒,找出孩子負面情緒產生的原因。便於下面幫助孩子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疏導負面情緒。

3. 不要急於下結論,把處理情緒放在首位

孩子處在負面情緒中時,首要任務是幫孩子處理情緒,而不是急於對事情做判斷,只有安撫好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的心靈得以平靜安寧,才能自由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不管孩子的情緒如何,一味地以大人的思維去對事情下定論、講大道理,反而會引起孩子的牴觸心理和情緒的波動,加重他的負面情緒。

4. 和孩子一起討論解決辦法,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在孩子負面情緒緩和後,家長和孩子一起針對問題的發生原因,找出問題解決辦法,並且多鼓勵孩子自己開動小腦筋想辦法。這樣一來當下次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就能吸取經驗教訓,懂得如何處理類似事件。孩子從中得到鍛鍊和成長,學會用自己的力量來想辦法解決問題,進而調控負面情緒。

一般來說,孩子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達其情緒和情感,不論愉悅還是憂傷,高興還是愁悶,都會隨時隨地表現出來,是不受抑制、自由奔放的。

正是因為如此,家長應充分發揮家庭在孩子情緒調控能力形成中的特殊作用,在日常生活中

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提高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教孩子正確認識情緒

人除了喜、怒、哀、樂之外,還有很多更加複雜的情緒,由於孩子認知水平有限,生活經驗不足,他們無法分清自己的感受屬於哪種情緒。家長平時可以通過情緒卡片、小故事、繪本、動畫等方式,教孩子認識各種各樣的情緒,如羞愧、焦慮、慌張等,並讓孩子瞭解每種情緒通常發生的情境,進行情景再現、角色扮演。在遊戲中讓孩子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認識每一種情緒。只有孩子能夠正確認識情緒了,才能談得上表達情緒。

2. 教孩子準確表達情緒

很多孩子遇到令自己不舒服不高興的情況時只會喊叫或哭鬧,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會表達。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如:你感到很難過嗎?是因為什麼呢?你覺得做些什麼才會不難過呢?媽媽想聽聽你的想法······

耐心地一步步引導孩子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並告訴孩子以後有什麼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的情緒就從這幾個方面告訴大人,這樣爸爸媽媽才知道怎麼來幫你重新調整心情,並且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3. 教孩子科學調控情緒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中,除了跟家長、同學傾訴外,還要教孩子獨立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拿出畫畫本隨意塗鴉、和自己最愛的玩具待一會、家中設置心情牆讓孩子可以隨時記錄自己的心情等等。讓孩子學會通過正確方式釋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平靜理智下來,而不是憋在心裡。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父母的引導方式尤其重要,決定了孩子能否對情緒有清晰的認識。教孩子正確管理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是孩子養成積極樂觀的性格、健康成長的重要人生課。願家長能多一點耐心和細心,做孩子戰勝負面情緒的保護神。


錢志亮工作室

不許哭,不許鬧,不準發脾氣?

那麼,孩子有了負情緒該怎麼辦?全部壓抑在心裡?大人如果整天壓抑情緒都容易抑鬱,這麼小的孩子整天壓抑,長大了性格會變成什麼樣?

1.先接納這種情緒,不要定義為負面與否

情緒就是情緒,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對於孩子來說,都只是一種情緒,不要定義成負面的,因為負面的就意味著不好的,該丟棄的,不該出現的。

但是一個人的成長會遇到很多挫折,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允許各種情緒,就意味著不讓孩子有發洩口。

2.瞭解這種情緒的由來,並幫助孩子解決

不瞭解情緒產生的根由,當然無法知道如何解決他。孩子的世界其實很單純,可能只是因為一件玩具,一個小朋友的話就不開心了,這時候不要馬上否定他的感受。

3.學會共情,不要急於馬上給出建議

比如孩子放學後,說:媽媽,我好生氣,小明把我辛苦疊的紙飛機弄壞了。這時候大人不要用大人的觀點直接建議說,這有什麼生氣的,再疊一個唄,那麼小氣幹什麼?這樣的回答可能會導致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好小氣,下次不敢在表達自己的意思,也可能會導致孩子沒有說下去的願望了,慢慢的就不願意在和父母溝通了。

可以先順著孩子的話,共情出他的情緒,說:“哦,你很生氣啊”,這時候孩子可能會巴拉巴拉的說一堆,在說的過程中,家長不妨只是聽,或者加一句“哦,這樣啊”,孩子最後可能自己會給出答案來:“不過,我可以在疊一架,雖然那架飛機是我疊出來的最好的了。”

問題其實就解決了,要學會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得說,我特喜歡你的提問。前面的不許哭,不許鬧,不許發脾氣,簡直就是眾多父母的心聲!

然而,用強壓的手段,或許能收穫一個不哭,不鬧,也不發脾氣的乖小孩,但這樣一個乖小孩,他不是真的乖,只是在衡量了做真實的自己和不被打罵,討大人歡心後,選擇了後者。

如果我們希望換一個做法,取得雙贏的結果,更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以後是一個能夠體恤他人情緒,情商很高的人,那麼和孩子共情就是每一位父母必須要做的。怎麼做呢?

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共情=不帶評判地回應孩子的情緒。想象一下,你就像是一面鏡子,把你所照到的孩子的情緒如實地反射出來。所以這個過程裡:

第一,你要儘量不帶著自己的評判,去歪曲孩子的情緒。比如,當你說:“這點小事,有什麼好難過的”,那就是帶有評判,而不是共情。

第二,和孩子的情緒在一個頻道上,這意味你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輕描淡寫,和孩子狀態一致才是共情。遊戲力作者科恩博士用“調頻”這個詞,就很生動地表達了這個過程。舉個例子,孩子回家哭喪個臉說:“今天我被老師批評了。”你的回應如果是:“什麼,太讓人氣憤了,怎麼批評你!” 或者說“哦,我知道了。”這兩個方式都不合適。前者太過,後者太冷淡。更恰當的共情方式是:“哦,聽起來你有點沮喪。”

第三,不怕犯錯, 多多練習。我們成長的過程裡很少有人用這樣共情的方式和我們說話,所以,一開始練習,會覺得完全不會說,也說不出口。但是,你的用心,孩子能體會到,你要猜錯了情緒,孩子還會主動告知。


親子溝通如何說

這個標題何其熟悉。在我們這一代媽媽年幼時,很多父母都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勇敢的孩子,這句話,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對我們說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爸爸去哪兒》中有一集,王詩齡因為一些事情在哭鬧,王嶽倫果斷把自己的女兒抱離了引起女兒哭鬧的地方,去了一個沒人的角落去安慰女兒。我清楚的記得,王嶽倫這樣說:“我覺得孩子難過時,我們首先應該讓她冷靜下來。”

是的,作為父母,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產生了負面情緒,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安慰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不讓孩子哭。要知道哭也是一種發洩情緒的方式。

但是有些孩子卻越哭越傷心,就是因為甚至開始發脾氣。這時候有些父母就會開始不由自主的訓斥孩子了。

對於孩子的哭鬧,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帶孩子離開觸發情緒現場的第一現場

。比如孩子因為怕打針哭鬧,我們半哄半勸最後孩子還是打了,但是卻哭的特別厲害,半天停不住。如果我們還讓孩子在醫生旁邊看著其他孩子打針,即使我們再勸,孩子依然會因為害怕而哭啊。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帶著孩子去其他地方,讓孩子冷靜下來。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哭鬧當中訓斥,要知道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尊心的。

帶著孩子離開了第一現場,我們就可以安安靜靜的安慰孩子,或者是和孩子講道理。要知道在一個只有你和他的環境裡講道理,遠遠比周圍有一堆人的地方更有效。因為在這裡孩子的關注點只在你,不會被其他事情打攪。

不管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哭,此時此刻都是孩子非常脆弱,非常需要關愛的時刻。我們在講道理,或是安慰孩子的同時,記得要多抱抱孩子,此時要讓他覺得你是和他在一條戰線上的,蹲下來和他的實現保持平視,一定不能站著高高在上的講道理。


聽風讀世界

孩子在三歲之前,父母應該多遷就一下孩子,哄孩子開心為主,給予孩子足夠的關心和愛,給予足夠的物質和精神的滿足。在這個階段孩子表達能力有限,而且哭鬧很難完全分開是生理還是心理上的問題。

但到了三歲左右,孩子都會說話了,能夠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個時候對孩子的情緒要加以區分。如果孩子是無理取鬧的話,那麼父母就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因為你在她那負面情緒下妥協第一次,她就會覺得有用,下次還會故伎重施,可是如果你不妥協,他知道哭鬧也沒用,就不會在表現出很強烈的負面情緒了。

但是父母要注意的是,要給孩子留一條路。就是如果孩子不哭鬧,凡是能和你商量著來的話,你就偶爾滿足孩子一次,讓孩子知道商量有用。

如果孩子並非無理取鬧,對某些事情傷心難過時表現出很強烈的負面情緒,父母要多安慰鼓勵。允許孩子將負面情緒發洩出來,採取一些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帶孩子到遊樂場去,孩子喜歡去的地方玩,等等。孩子的心性,是忘記事情很快,這樣很快她就又能活蹦亂跳了。


名師育兒

面對哭鬧的孩子我想沒有幾個家長的心態會是好的,情緒會平靜,第一時間阻止孩子的哭鬧是家長們常用的手段,不許哭,不許鬧,不準發脾氣。

1.家長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首先家長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深呼吸讓自己平靜,後者當自己想發火時轉過身或者暫時的離開,不要以暴制暴用大聲吼控制住孩子,或者打罵嚇唬孩子,這些都是不可取的行為。

2.接納孩子讓他通過哭的形式發洩

接納孩子哭的情緒而不是制止,其實孩子哭是發洩情緒的一種形式,讓孩子哭,不要任何語言,只是輕輕的擁抱他們,撫摸孩子的後背,讓他們哭就好了。

3.哭完之後告訴孩子除了哭還可以怎麼做

哭完之後告訴孩子你哭的時候媽媽知道你很傷心,但媽媽看待你哭我不知道你為什麼哭,並且也幫不上忙媽媽也很傷心,下次出現問題的時候除了哭我們還可以做什麼,一起和孩子想想哦,或許你們會相出很多的問題解決的方式,並且把他們寫下來。然後等下次孩子再哭的時候可以提示孩子我們是不是可以用曾經想過的辦法來試試。


孩子哭鬧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一種場景,但要合理的處理和接納。


遊戲育兒

1. 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放棄我們要壓制和禁止孩子哭鬧這樣的想法,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父母允許孩子的負面情緒的釋放很重要,孩子會覺得自己被理解了,父母對他的情緒是認同的,孩子是有安全感的。共情的第一步就是接納。2. 共情是在情感上理解認同孩子,接下來需要給孩子的情緒做疏導。父母首先要而讓自己保持一個相對平靜的情緒狀態,我們可以試著先做一個深呼吸蹲下來跟孩子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別,比如說:媽媽看到你哭得很傷心,如果難過你就哭一會媽媽在這陪著你……。孩子的負面情緒是一個臨在狀態,而並不是非要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孩子也會透過每一次他有情緒時父母對他的共情去越來越清晰的表達和把控自己的情緒,慢慢地他可以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了。這個過程也是孩子學習自己為自己情緒負責任的一個過程,所以在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爸爸媽媽或者身邊成年人能夠不去制止他而是能夠去共情他和他一起去探索他的情緒對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事情平息後1到2天可以找個機會告訴孩子你的情緒是你自己的,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在父母心裡是永遠愛孩子的。這樣至少對孩子來講他感受到了你對他的這種接納、看見以及對自己和他的情緒的尊重,這個對孩子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被共情的情感體驗。

總之,孩子有情緒很正常,父母如何處理孩子的情緒更重要。


積極家庭教育

很高興能和您一起探討育兒的話題。能想到要共情處於負面情緒的孩子,相信您也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知識呢。
心理學中共情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緒被理解了,被接納了,是正常的,進而學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具體怎麼做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幫孩子理解自己所處的情緒狀態,教孩子為不同的情緒命名。比如“媽媽知道你現在因為沒有買到喜歡的玩具很生氣,特別想哭”。這種“原因+情緒命名+反應表現”的表達,是幫孩子梳理自己當下狀態的示範,教會孩子理解情緒:知道我怎麼了,為什麼會這樣,會有什麼反應。這也有助於孩子感到自己的消極情緒被理解,是正常的。日常可以帶孩子多看有關情緒的書籍和動畫,比如《頭腦特工隊》,提升孩子對抽象情緒的感知。
接著,可以通過自我暴露引導孩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宣洩情緒,“媽媽之前也更沒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媽媽是這麼做的…你想試一試嗎?”
想做好共情的前提是家長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孩子陷入負面情緒聽不進話,家長要耐心,允許孩子體驗並在負面情緒中待一會兒。大部分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等負面情緒,總是會想要幫TA儘快從中走出來。斥責孩子“不準哭鬧、這樣不對”只會火上澆油,即使孩子表面被呵斥住了,內心的消極情緒卻被壓抑住了,積累多了甚至會有極端爆發。
失去耐心時不妨想想:通過共情努力地去理解孩子的感受,除了幫助孩子合理宣洩釋放負面情緒,也是一次鍛鍊孩子情商的好機會呢。鍛鍊情商,即培養識別和管理自己以及他人情緒的能力,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係也會有促進。
孩子陷入負面情緒時大多表現糟糕,這正是他們最需要被愛的時刻。有時候,孩子需要的共情只是一個愛憐的眼神或一個溫暖的擁抱,耳邊溫柔低語“媽媽知道”,TA便有力量走出困境了。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吳秋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