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入耳式耳機市場是現在非常熱鬧,不但品牌五花八門,各種不同的結構也是各領風騷:早年動圈一統天下,後來動鐵殺入成功吸睛,其後圈鐵成為網紅。甚至確切地說,靜電入耳也曾經在這個市場上分到過足夠多的關注度——很早以前STAX就推出過一款這樣的產品STAX 001 MKII。但受限於靜電耳機需要專用的耳放、不可換線以及對環境要求較高的因素,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基本上屬於曇花一現。

而從去年開始,除了動圈、動鐵和圈鐵以外,入耳中的一股新勢力——平面振膜入耳,也開始殺向市場,成為這個市場上的一股新生力量。只是相比動圈、動鐵和圈鐵,平面振膜入耳的可選擇範圍小得多,目前只有Audeze 和Unique Melody兩個品牌而已,價格也不可避免地水漲船高。相較之下,動圈和動鐵耳機,市面上都有價格不貴的產品,甚至一度被視為高端的圈鐵,也逐漸抹平了溢價。所以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想一嘗平面振膜入耳的滋味,市場上可能還需要一股新興勢力——不是Abyss或者HIFIMAN,而是像OE(歐意)這樣的。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先說下德國OE這個品牌,早些年主要是研發生產360°發聲Hi-Fi和Hi-End音響器材,包括360°發聲的落地箱、書架箱、監聽音箱、甲類前級、甲類後級、甲乙類後級、甲乙類合併功放等等。最近幾年才將視線移到了隨身領域,開始研發Hi-Fi平面振膜技術耳機產品。

這個品牌雖然不太被大多數人熟知,但根據品牌方的介紹,早在2008年就在柏林成立了研發中心,其產品小至線材、大到揚聲器、前後級放大器,涉及發燒器材多個品類、多個系列、數十款型號,可見對於Hi-Fi產品的研發上還是有自己的經驗和建樹的。更確切地說,OE最近新發布的一款平面振膜入耳E60P,就是這股新興勢力。據瞭解商家對其的定價是1680,雖算不上特別便宜,但跟Audeze或者UM的產品相比,即使是最便宜的iSine 10,價格也幾乎算是腰斬了。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OE的E60P在尺寸上跟美國Audeze iSine系列的兩款產品比起來,E60P的整體造型和配色還是有比較大的不同。E60P的外形採用了一種被稱為雨滴型的設計,整體設計更接近於圓形,配色也是純白,看上去沒有iSine的兩款那麼“極客”。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從發聲原理上講,平面振膜耳機類似於動圈,而不是動鐵。直觀上,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平面振膜入耳比動圈要大得多。比如動圈單元的直徑最大一般也就16mm(實際上這是平頭塞的數據,入耳式產品有可能更小,比如9mm到13.5mm之間),而UM的ME.1是18mm,而OE的E60P則達到24mm。對平面振膜入耳來說,較大的振膜,配合特殊設計的、更均勻的磁場,可以使振膜中央和邊緣的震動得到更精確的控制,同時,更大的振膜在高、中、低頻的整體上也有更好的表現,畢竟它可以“驅動”更多的空氣。這些,就是平面振膜入耳相對於其他產品的一個基本理論優勢。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當然,各家的實現方法和技術細節各不相同。比如就這款E60P,官方給出的技術亮點頗有些讓人目不暇接。簡單來說,E60P的技術亮點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螺旋型雙面納米平板發聲振膜和全新設計的平板鋁箔音圈佈局,這是平面振膜耳機的名片;其次,雙環形磁路系統,最值得一提的就是OE獨家發明專利的OBB平面磁迴流技術(Obtain Beneficial Balance,直譯為“獲得有效的平衡”),在有限的空間內有效地回收和管理溢出的磁通量,這些溢出的磁通量被有效的收集迴流到閉合磁場中,這樣一個發明進一步有效增強了振膜在閉合磁場中震動的精確控制能力,最大聚焦磁場約為1.5特斯拉,提升近一倍的控制力來提高解析力和瞬態響應效率。、提供了更好的動力和更寬的聲場,細節更豐富,更富音樂感。

這些複雜的名詞其實並不難理解,基本原理就是形成一個能量更大、更均勻的磁場,以便更精確地控制振膜的震動。當然,對於一般用戶來說,不必要去關注這些技術細節,大家更關心的是,這款耳機的音質,究竟如何?所謂的平面振膜,僅僅是一種信仰加成,還是真正地帶來了音質的變化?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試聽器材:

iBasso DX200+AMP2

E60P的聲音並不追求表面上的張揚、犀利,所以第一耳朵聽上去,你就能發現E60P的獨特風格:各頻段聲音表現均衡,聲音大氣飽滿,聲場精準自然,動態凌厲的同時卻相當鬆弛,有一種內力深厚的感覺,

這種內力深厚的感覺主要來自於低頻的表現,可以說,這是E60P和一般的入耳差別最大的:傳統的入耳式耳機,不管是動圈、動鐵還是圈鐵,也許也能下潛很深,或是量感十足,但呈現出的低頻大抵只是一個“點”,而不是一個面,大多難以完整呈現音樂裡低頻的完整形態,尤其是低頻那種連綿不絕的支撐效果。低頻的這種支撐效果也許不一定會讓你有類似“渡口前奏”的那種強烈的衝擊感,但卻會使整個聲音變得有底氣,更加豐滿而立體些。反之,若缺少這種效果,聲音會就顯得更乾瘦、乾癟些。所以,即便很多入耳式耳機的低頻也可以很猛,但聽上去跟振膜更大的頭戴式耳機的感覺還是不太一樣,就像一個2.0的發動機也能跑到200公里的時速,但大概不如4.0的發動機那麼舉重若輕信手拈來。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相較之下,就低頻的表現而言,E60P的低頻和瞬態響應以及解析力表現更像是頭戴式大耳機——你可以感覺到它的低頻有一種耳塞裡難得的連綿、厚重的氣勢。而且不需要拿什麼大編制的古典曲目來試音,一般的電子樂、遊戲OST之類,就能讓你發現它和其他大多數耳機之間的差異了。比如最近常聽的一首遊戲配樂——Philter的《The Legend of Iya》,前奏的兩聲鼓點就先聲奪人,比一般的入耳式耳機更富彈性,而從43秒開始的低頻,則會讓你暗暗吃驚,連綿不絕但卻並不搶戲,而在一般的耳塞聽來,你可能根本就不會注意到這種溫柔的支撐。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中頻的表現也在水準之上。尤其在聆聽一些經典人聲——那種以溫暖醇厚見長的人聲代表曲目(比如蔡琴和玉置浩二)的時候,E60P能很好地還原那種氣氛,更加全面和厚重。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E60P的另一大特點是好推。可能有人覺得需要大的輸出功率才能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感覺,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即便用手機,E60P的也有像模像樣的表現,用專業的播放器,E60P的控制力會更張弛有度些。而E60P的配件中也包含一條USB Type-C接口的耳機線,在越來越多的手機取消3.5mm接口的背景下(比如谷歌Pixel 2和華為Mate 10 Pro),只需換這根線便能輕鬆連接手機。這根線材集成了DSP/DAC/AMP三個高品質芯片,並且可以通過內置的DSP進行全頻段任意五段調節的功能,對於平面振膜耳機這樣平滑的曲線來說是錦上添花,如果是應用到其他動圈或是動鐵耳機上,可以輕鬆的把喇叭的不良曲線瞬間優化為平滑,可以更好的提升聲音的品質,更重要的是,這根線採用的是MMCX接口,也就是說它並非只能連接E60P,所有采用的MMCX接口的耳機,它都可以連接。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當然,若你沒有了解到E60P的優點就將其放下,也許還有一個原因:佩戴舒適度。就我個人的感覺而言,E60P的入耳部分長度有些偏短。據稱,這是因為這款耳塞的研發設計在德國,參考的人群多是歐美人,因為平板振膜單元結構複雜尺寸偏大,它沒有采用小耳塞的那種反扣和深入耳來固定,對於亞洲人就變成了淺入耳式設計。作為補償,它外部增加了耳掛式設計,在運動模式下時倒也不會輕易脫落。

Audeze/UM注意了,平面振膜入耳新貴殺到:OE的新入耳E60P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1680這個價格段,其實是強敵環飼,比如老牌的森海的IE60等產品,靠著長久以來積攢的不俗口碑,很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選擇的慣性。而對於E60P來說,少了很多品牌和口碑的溢價的它,全靠音質本身和獨特的工業設計來突圍。而實際上,它音質表現也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甚至可以說,如果你喜歡聲音表現全面大氣磅礴的氣勢,以及舉重若輕的輕鬆感,同價位產品中,幾乎沒有可以與之抗衡的。

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也許會拉低整個平面振膜入耳式耳機的價格區間,讓更多人關注到這樣的一類產品,以及,讓他們有機會能夠感受到平面振膜耳機的獨特魅力。對於所有發燒友來說,這都不啻為一件幸事。

所以,你是否願意嚐嚐鮮呢?

關於德國OE:

2008年,德國的Mark(馬克)、Byer(拜爾)、中國大陸的Ansion (王洪宇)三位先生以其對音樂和音響技術的熱誠和瘋狂,在德國柏林開始研發生產Hi-End 360°全方位發聲技術頂級音箱產品,同時創立了Original & Elegant(簡稱OE)品牌 。確立了“簡至極 奢至易”的品牌理念,致力於將“真實、自然、不加粉飾”的聲音帶給每一個音樂愛好者。他們堅信唯有真實的聲音才能恆久的打動人心,接下來的8年裡,OE Audio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360°全方位發聲的氣動式高音、鋁帶高音、帶式高音、360°全方位發聲錐形陶瓷全頻單元,憑藉這幾款優秀的Hi-End喇叭單元,OE Audio一舉成為了全球Hi-End頂級揚聲器製造商。之後不斷推出新的高端音響產品,當中包括了Hi-Fi和Hi-End音箱“超級獨角獸”、“貓頭鷹”、“鉛筆頭”系列產品、桌面級360°超級發燒智能音響“Mars one”、 超級發燒音響“雷神之錘”X-Audio系列、以及甲類後級放大器產品。

2015年,OE Audio開創性的研發出了平面振膜技術的Hi-End耳機產品,開始踏入頭戴式及入耳式平面振膜耳機的領域,公佈了全新的專利技術“OBB平面磁迴流技術”,Obtention Benficial Balancing (獲得有益的平衡),這樣一個發明有效增強了振膜在閉合磁場中震動的精確控制能力,把解析力有效的提高了一個級別,令聲音的相位更自然,細節更豐富,更富音樂感。

2016年8月OE又推出了兩款世界上最小的平面振膜耳塞產品,再一次引爆了全球音樂愛好者的激情。OE受邀參加了多個國際頂級音響唱片展會,他們的多個發明創造被業內譽為“世界上最受好評的聲學新發明”。OE的360°全方位發聲揚聲器系統和平面振膜耳機揚聲器系統,徹底震驚了全球的音響界和眾多音樂愛好者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