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一副有科技感且實用的耳機,應該是什麼樣的呢?耳機制造商nura用一款名為nuraphone的耳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到底它的表現如何?一起來看看。

就耳機而言,頭戴式和入耳式可以說是涇渭分明。一般的頭戴式耳機主要分為壓耳式和罩耳式兩種類型,而一般的入耳式耳機則並不需要藉助頭頂,只需要將耳塞塞入耳內即可。

而nuraphone最特別之處,就在於它採用的是頭戴和入耳的混合式設計,雖說一眼看上去和普通的頭戴而已無異,但細看可以發現它實際上仍然需要入耳才能聆聽。藉助於這一獨特設計,nuraphone的佩戴和傳統頭戴式或入耳式耳機都不相同。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由於本身售價不菲,因而nuraphone的用料也比較講究,頭梁和耳殼大多使用的是金屬材質,耳殼還加入了一圈鑽石切邊工藝,頭梁內側加入了和耳罩相似的材質用於支撐。

與此同時,nuraphone也可以根據用戶頭部的大小進行調節,它的調節是將兩邊耳殼同時上下滑動。左右兩邊的圓形按鈕則是用於控制耳機功能的觸控按鈕。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nura為nuraphone提供了一個耳機收納殼,設計語言也和耳機差不多,內置一個專門的儲藏區,用於儲藏充電線和備用耳塞。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整體來看,nuraphone在外形設計上還是非常有個性的,入耳和頭戴的混合式設計也體現出它的與眾不同。儘管它並沒有採用小牛皮等奢華材質來提升整體檔次,但由於其極簡風格的設計,使得它看上去依然非常有科技感。

可根據人耳定製聲音,但操作稍顯複雜

nura為nuraphone開發了一款APP,名字就叫“nura”,在Google Play和蘋果App Store兩大應用商店提供下載。通過這款神奇的App,你就能對聽到的聲音進行定製。

第一次使用時的定製聲音流程相對比較複雜,時間花費較長。nura會檢測藍牙連接,並檢測頭戴是否正確,之後由用戶自定義定製的聲音方案的名稱,全程都會有語音提示和糾正。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定製聲音完成後,進入nura APP的主界面。在主界面中你可以看到相當多的自定義項,例如中性聲音和定製個性化聲音的區別,在配色和形狀上就有明顯和直觀的區分。

此外,nura APP還可以直接用拉桿的交互形式調節沉浸的大小,是否聽到環境音的“社交模式”開關。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而在設置選項中,則還可以設置耳機是否開啟ANC(主動降噪),以及對觸控按鍵的功能進行自定義。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為了節能,當摘下耳機後幾分鐘,APP和藍牙的連接會自動斷開,之後再戴上耳機,又會自動檢測連接,並語音播報當前剩餘電量。同時,播放音樂中途摘下耳機,音樂會自動暫停。

個性化聽感對比差異明顯,可玩性強但通用性不足

實際聽感方面,中性模式下nuraphone整體的聲音比較雜和糊,分離度不高,不夠通透,也不太能夠很明顯地區分高中低頻。

而在開啟個性化定製方案後,聽感會有明顯的改善,一方面解析度上來了,可以聽到更多的細節;另一方面由於支持沉浸模式的調節,低頻會有明顯的增強,聽起來更有立體感。

由於nuraphone本身支持aptX-HD無線音頻傳輸制式,在手機本身支持該制式的情況下,會獲得相對更好的聽感。目前支持aptX-HD的手機絕大部分是運行Android 8.0以上系統的設備。

nuraphone:入耳+頭戴,你沒有見過的“另類”耳機設計

當然,這裡只是談到個人的聽感,因為每個人的聽感和聽音取向並不相同,因此nuraphone對聲音的定製方案也不一定完全一樣。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說,這款耳機的聲音定製模式實際上就是類似於拍照中的“修圖”,通過每個人不同的偏好,你可以加不同的“濾鏡”。

在社交模式開啟下,用戶可以很清晰的聽到周圍的環境音,同時音樂仍然可以處於播放狀態,只不過聲音偏小。為了保護聽力,也可以開啟設置中的“啟用歐盟音量限制”,會將耳機音量維持在一個相對健康的水準。

值得一提的是,該機通過附帶的USB-A數據線進行充電,它的接口和目前絕大部分的頭戴式耳機所採用的Micro-USB和USB Type-C都不同,顯得有些另類,通用性不算很好。

總的來說,nuraphone提供的是新奇的佩戴體驗,科技感十足的外形,新奇有趣的定製化聲音,這些賣點對於現下同質化較為嚴重的耳機行業來說,算是一次創新。不過這種創新究竟是否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