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民兩個月的時間賣蟋蟀,比辛苦一年換來的報酬還要可觀


最早是我們的老祖宗南宋皇帝,鬥蟋著魔,沿襲下來。杭州人喜歡鬥蟋蟀,“蛐蛐兒,蛐蛐兒”叫得很親熱。在杭州嶽王路古玩市場邊,許多叫賣蟋蟀的攤位一字排開,賣主大多數是從山東趕到杭州來的農民,他們有的連續在杭州做蟋蟀生意已有七八個年頭。圖中買家正在挑選蟋蟀。

顧客在挑選蟋蟀,蟋蟀好鬥,圓形罐子中,顧客拿一根草杆在邊上撩撥,激發蛐蛐的好鬥天性,觀察蟋蟀是否健壯。杭州人玩蛐蛐,有點瘋狂,有山東人在杭州賣了十幾年蛐蛐,一個秋天賣幾萬元,這是每年最大的一筆收入。

2017年8月17日,山東的蟋蟀交易市場火熱起來。全國各地的收蟲人便會聚集到此,通過一雙火眼挑選出中意的蟋蟀,在運送到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進行銷售賺取差價,當地村民成為“二道販子”。圖中大戶桌前圍滿了挑蟋蟀的人。

時值初秋,正是蟋蟀大量產出的時間,很多買家會開著車前來採購蟋蟀,在小縣城住上幾天,也算是一種休閒度假了。

在被稱之為“蟋蟀之鄉”,“蟋蟀王國”的山東寧陽泗店鎮,立秋前後,大部分村民就開始從事蟋蟀捕捉和交易活動,在泗店鎮蟋蟀交易市場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蟲人便會聚集到此,通過一雙火眼挑選出中意的蟋蟀,在運送到上海、西安、天津等地進行銷售賺取差價,當地村民成為“二道販子”,經驗豐富的收蟲人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多則可以賺到十萬餘元,相當於外出打工者一年的收入。


據統計,目前,在泗店鎮各類集餐飲住宿遊為一體的“農家樂”達500多家;客運、蟋蟀用具經銷、商品物流和紀念品市場800多家,蟋蟀產業為當地群眾增收近2億元。

在山東,每年都有上萬人,男女老少皆有,他們平時身份各異,但一到了“蟲季”,就紛紛放下手頭的工作,奔赴田間地頭抓起蟋蟀來。對他們來說,把握好這兩個月的時間,可以賺個四五萬元,比辛苦一年換來的報酬還要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