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最冷的中國歷史冷知識是什麼?

他爹人踏上

我不知道這個“冷”字該如何去定義它,我就講兩則中國歷史上的故事吧。這兩個故事,都是發生在名人身上的,一個是元昊,西夏國的第一個君主。一個是安祿山,其知名度之高以至於我不需要解釋他的身份。他們兩個年代差了三百年,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被自己的兒子所殺。

影視作品中的安祿山

先來說說安祿山吧。安祿山晚年,性格怪異,喜怒無常。他和非常寵愛的妃子段氏生有一個小兒子叫安慶恩,安祿山想讓小兒子來做自己的繼承人。結果其長子安慶緒不安於被父親廢掉的命運,乾脆就先下手為強,把父親安祿山幹掉了。不過,安慶緒沒好意思自己親自動手,而是找了一個人幫忙。此人名叫李豬兒,是安祿山的貼身奴才。李豬兒為什麼會答應幫忙呢?一則說,李豬兒本是奚族人,被安祿山捉來後,安祿山親手閹割了李豬兒,讓李豬兒成為自己的貼身奴才。李豬兒縱然嘴巴上不敢明說,但內心深處對安祿山恨之入骨!二則說,當時安祿山喜怒無常,李豬兒經常被安祿山責罰。安慶緒對李豬兒說:你前後捱打的次數能數得清嗎?不早點兒幹大事,你小命不保!就這樣,李豬兒決定動手。

安祿山是個大胖子,尤其是有一個大肚皮。唐玄宗曾經問安祿山,你這個大肚皮裡有什麼?安祿山答道:對陛下的赤膽忠心!唐玄宗大悅!但是,這個大肚皮真的對安祿山的生活造成了不便。穿衣服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李豬兒平時的重要職責就是幫安祿山穿衣服,安祿山穿衣服的時候,李豬兒用腦袋把安祿山的大肚皮頂起來,然後安祿山再穿褲子。安祿山無論走到哪裡,都離不開李豬兒。甚至皇帝賞賜安祿山到華清池洗浴,都恩准安祿山帶著李豬兒。

影視作品中的安祿山

當李豬兒決定要殺安祿山的時候,並不是去砍腦袋,或者當胸一刀,而是拿著刀對準安祿山的大肚皮一通猛砍!大概李豬兒最憎惡的就是安祿山的大肚皮。安祿山用手摸床頭防身的刀,早就被人拿走了。安祿山用手搖晃著床帳子大喊道:“這必定是家賊!”就這樣,安祿山肚皮被砍破,腸子流了一地,一命嗚呼!

再來說說元昊。一開始元昊立太子寧令哥,後來給太子娶妻的時候,發現這個女孩子太漂亮了,元昊竟然將這個女人納為己有!這樣,太子寧令哥肯定會對父親有怨氣了。但這才只是開始。不久後,元昊竟然立這個年輕女人為皇后,把寧令哥的母親給廢了。太子寧令哥對元昊就是怨上加恨了!1048年正月十五元宵夜,寧令哥乘元昊酒醉而約野利族人浪烈等人入宮行刺,被衛兵發現,浪烈當場被殺。寧令哥一刀削掉了元昊的鼻子,倉皇逃出宮,躲到國相的家裡。沒了鼻子的元昊,流血不止,傷重不治而亡!不過,太子寧令哥也被國相以弒君的罪名殺掉。國相的妹妹也是元昊的妃子,她和元昊生有一子,名為諒祚。在元昊和寧令哥都死後,諒祚登基,成為西夏國的皇帝。

這兩個故事,不知道算不算冷。類似這樣,被兒子殺掉的君王,還有很多,回頭慢慢說吧!


野叟雜談

從東漢末一直到宋建立,中國的王朝更替,名義上基本都是禪讓的,而不是一個消滅另一個。

好玩的是,後一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基本都是前一個王朝的臣子,而不是我們印象中的一個人帶兵推翻了一個王朝,基本都是內部消化。

同時也無情的證明,任何沒有根基的人起義造反,基本都會失敗,沒有白手起家做皇帝的。

宋之後有三個朝代,元,明,清不在此規律之內。

1.東漢-曹魏-西晉。

東漢之後,有三國,曹操實力最強,他的兒子曹丕建立曹魏政權,做了皇帝。

人家那可不是說把東漢的皇帝給滅了,而是漢獻帝劉協禪讓給曹丕的。

劉協禪讓之後,被封為山陽公,一切禮儀仍然和皇帝同,十四年之後駕崩,追諡為孝獻皇帝。

(劉協)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後漢書》)

45年後,曹魏政權的末帝曹奐禪讓給司馬炎,西晉建立。

曹奐又活了三十多年才死,期間待遇一如天子,司馬懿的三弟還說對他說,我到死都是魏朝的純臣(此處可發一笑)。

及武帝受禪,陳留王就金墉城,(司馬)孚拜辭,執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勝。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純臣也。”(《晉書·卷三十七·列傳第七》)

2.東晉-南朝宋-齊-梁-陳。

東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劉裕,於是南朝宋建立。

南朝宋順帝劉準禪讓給蕭道成,於是南朝齊建立。

南朝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蕭衍,於是南朝梁建立。

南朝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霸先,於是南朝陳建立。

上面曹魏和西晉的禪讓,還算是客客氣氣的,禪讓之後的皇帝還能安享餘生。

從東晉到南朝四朝,禪讓之後的皇帝都是不久就被殺掉。

3.北朝-後梁的禪讓。

魏-北齊。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禪讓給高洋,於是北齊建立。

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後梁。

西魏恭帝元廓禪讓給宇文覺,於是北周建立。

北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楊堅,於是隋建立。

隋恭帝楊侑禪讓給李淵,於是唐建立。

唐哀帝李祝禪讓給朱溫,於是後梁建立。

這些禪讓皇帝,除了楊侑死因不明之外,都是禪讓不久被殺。

4.五代十國-宋的禪讓。

南吳-南唐。

南吳睿帝楊溥禪讓給李昪,於是南唐建立。

後漢-後周-北宋。

後漢李太后下誥將後漢皇位禪讓給郭威,於是後周建立。

後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趙匡胤,於是宋建立。

以上是王朝禪讓,稱為外禪(史書多稱之為篡位),如果是王朝內部禪讓,稱為內禪。

內禪,從春秋戰國開始,直到清朝,內禪的皇帝竟然有八十多位!

唐朝發生過10次禪讓,大理國段氏發生過9次禪讓,宋朝發生過5次禪讓,當然大多數都是迫於無奈。


師明禮

大家好,我是趣撩歷史。我來說幾個關於中國歷史的冷知識,那是相當的冷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下面聽我詳細說一說。

一、在先秦時期的史書記載中,如果周天子駕崩,在喪禮期間,即位的周王稱呼為小童;如果是諸侯國的國君駕崩,在喪禮期間,即位的國君稱呼為子。舉例說明:在魯僖公九年的時候,《春秋》裡記載“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說卒。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葵丘。”這是說魯僖公九年三月,宋桓公掛了,夏天的時候,魯僖公和周公、齊國國君、宋襄公、衛國國君、鄭國國君、許國國君還有曹國國君在葵丘會盟。宋國國君的爵位是公爵,但是在原文中稱呼宋襄公為宋子,即子爵。



在《左傳》中做了相關解釋,“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會諸侯,故曰子。凡在喪,王曰小童,公侯曰子。”《左傳》對《春秋》裡為什麼把宋襄公稱呼為宋子做了說明,在喪禮期間,周天子稱呼為小童,公侯都稱呼為子。怎麼樣,這個知識夠冷的吧,但是這對於我們更好的學習先秦文化和禮儀規範有助益。

二、關於先秦時期軍隊在外駐紮的冷知識。根據《左傳》中表述,《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為舍,再宿為信,過信為次。” 就是說凡是軍隊在外駐紮,駐紮一夜叫做舍,兩夜叫做信,兩夜以上叫做次。舉例說明:《左傳》·《僖公四年》中,齊國“師進,次於陘。”齊國軍隊進軍,駐紮在陘這個地方停留了兩天以上。



三、關於諸侯之間攻伐方面的冷知識。《左傳》·《莊公二十九年》中記載,“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意思是說凡是諸侯出兵,有鐘鼓之聲叫做“伐”,沒有鳴鐘鼓叫做“侵”,輕裝部隊快速突擊叫做“襲”。舉例說明:《左傳》·《僖公四年》中記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齊國先是集合了諸國國的聯軍,沒有敲鐘擊鼓(未經宣戰)攻打了蔡國。將蔡國打敗後,又大張旗鼓的攻打楚國。


以上是趣撩歷史總結的《左傳》中記載表述的一些冷知識,對於瞭解先秦時期的歷史知識有一些幫助,下午可以幫助到大家。


趣撩歷史

我先來說幾個關於春秋時期打仗的冷知識,看完不要笑。

兩國開戰之前,一定要先下戰書,而且戰術措詞一定要謙虛,比如:“敝國寂寞難耐,如今望與貴國切磋一下,希望貴國同意,不勝感激,麼麼噠~”。然後雙方會優待使者,盛宴招待,使者也會獻上才藝助興。



兩軍交戰,全部為車戰,沒有馬戰和步兵戰,一隊車一字排開,對面也是這樣迎戰。作戰時,戰車一一對應,只能打擊和自己匹配的那輛戰車,即使隊友落於下風,也不能隨便幫忙。如果敵方一輛戰車損壞,就要立刻停戰,讓敵方回去修車,而他匹配的那輛我方戰車只能原地等候,不能參與其他戰鬥。


開戰前,一方擺好陣容,要向對面喊話:“我準備好了,你好了麼?”敵方:“我也準備好了!”我方:“那我過去了啊!”敵方:“來吧!”然後才開始有序進攻。

敵軍如果敗了,那麼我方軍隊只能追擊敵方50步,有一次,楚晉交戰,晉國敗逃。只見其他人都跑了,只有一個晉國士兵沒跑。與他匹配的楚國士兵就停車問他:“哥們你咋不跑,看不起我咋滴?”晉國士兵說:“車壞了,跑不動了。”楚國士兵馬上下車,幫晉國士兵修好了車,還免費給他保養了一番。然後,又讓晉國士兵跑,他在後面追,追了五十步後停下揮手說:“再見,我的朋友!”晉國士兵回頭說:“大哥,謝謝啊!”


歷史密探

冷不冷這得跟你知識面有關,夏蟲不可語冰,因為夏蟲覺得一切都是冷的。

所以我下面說的不一定是你感覺冷的,只是我感覺冷的。

一、讓梨的孔融被殺的罪名是不忠不孝。

三國多名士,孔融也是名士之一:

例如他對於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是這麼說的: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父親有什麼值得孝順的,孩子不過是他發洩慾望的產物,母親又有什麼恩情呢,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裡,分離後跟瓶子還有什麼關係呢?

這話說得,現在聽起來你都恨不得想揍他,是不是感覺跟讓梨的孔融畫風不一樣啊。

還有一天擊鼓罵曹操的禰衡跟孔融說:“你就是當代孔夫子啊。”孔融當即商業胡吹,說:“你就是顏回重生啊。”

這倆都是名士,可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後來曹操覺得世界需要安靜一下,就弄死了孔融。然後就把禰衡送給了劉表,劉表知道這是借刀殺人,就把他送給了黃祖,黃祖這個缺心眼的就把禰衡殺掉了。

二、《韓詩外傳》孔子在楚國的時候在一個名家阿谷的山谷裡遇見一個美女,老夫子說你們誰能給她說上話。那個有錢長得又帥的弟子子貢前去挑逗,先讓子貢拿著水杯借水,美女正在洗衣服,指著河水說,找我借什麼,要喝你就喝唄。借過來水杯給他們接好,放在地上,子貢拿走了水杯給老師覆命。

孔子一看哎呦不錯,就拿出琴來說你再去。子貢抱著琴對美女說:“你剛才說得太好了,讓我如沐春風,所以我想請您幫我調調琴(qing)”傻子都能看出來你要幹什麼,好吧?

女子說我不懂你們的音樂,

子貢回來告訴孔子,孔子說哎呦不錯,又拿出點錢給子貢。子貢再去說:“美女,我這有點錢,你跟我走吧。”

美女怒了:“我還小呢,你快走吧,要不一會我老公來了砍死你。”

孔子一看哎呦不好,就走了。

說起來是個秋胡戲妻的套路啊,我們的老夫子也太不堪了吧。

錦翼系悟空問答簽約作者


錦翼

這個歷史知識點夠冷,不僅當事人夠冷,而且你聽了也打寒顫,因為真的很冷!

這是中國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一個國王被算命的算到要掉茅坑而死,一個太監夢到要跳下去背出國王,最後算命的真準、太監很高興的跳茅坑還要求殉葬。

歷史冷知識:中國歷史上唯一掉進糞坑淹死的君王——春秋時期的晉景公姬獳。

《左傳·成公十年》:晉侯夢大厲……公覺,召桑田巫。巫言如夢。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漲,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大意是說:晉景公做了一個惡夢,就找人來解夢,解夢的結果是晉景公不會吃到新麥子。晉景公不信邪,一直等到六月麥子熟了,馬上叫人煮新麥來嘗。新麥一端上來,他就把解夢人給殺了。正準備吃,突然肚子不舒服,晉景公就跑了一趟廁所,結果失足掉入糞坑掛了。

事情還真巧,當時晉景公身邊的一個太監,前晚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揹著晉景公登上了天,自己也成了神仙。不過,按照常理背大王這種事情,輪都輪不到他身上。

他看到晉景公死在糞坑裡,突然恍然大悟,原來是讓自己把大王從糞坑裡背出來。說時遲那時快,這個太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跳入糞池背出晉景公。

當然,他要求殉葬的請求也得到滿足,小太監可以安心地揹著大王上天成仙了。

晉景公是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之孫,雖然死在糞坑裡有些二,不過在執政上可沒這麼慫。他曾經打敗強大的齊國,還誅殺晉國尾大不掉的趙氏家族。


子屠龍

我來說一個,秦漢時期三公九卿制的一些官位名稱的來歷,原來都是皇帝自己的家臣,非常有意思,笑死了Y(^_^)Y,我舉一些例子。

1、丞相——三公

丞相的“丞”和“相”都是“副”的意思,所以丞相也就是副官,那是誰的副官呢?就是皇帝了。而擔任這個丞相官位的人為什麼要叫“宰相”呢?那是因為在先秦時期,貴族家庭最重要的事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事就是宰殺牲口,而天子、貴族可能不能幹這個了,那就安排給管家幹了,所以負責這類事的管家就叫“宰”,而如果外出辦公則作為貴族的副手,於是就叫做“相”。

所以丞相實際的意思是副官職,宰相實際是皇帝家庭的管家、助手。



2、太常——九卿

太常又叫奉常,漢代時改為太常。先秦時,貴族經常也祭祀祖先鬼神,這時奉獻食物,讓祖先鬼神嚐嚐鮮的這種行為就是奉上品嚐,於是掌管這件事的官職就叫“奉常”。權力逐漸大了之後,就開始掌管國家教育、禮儀了。

3、光祿勳(郎中令)——九卿

光祿勳,其實原指大麓閽,就是門房的意思,為什麼是指門房呢?因為古時國王,貴族多半靠山住家,房門就設在山麓,所以光祿勳就是指看房門,主要是守衛宮殿內的職責。位列九卿後,這個職位就總管皇宮以內所有事務。

4、衛尉——九卿

衛尉,就是掌握門衛士兵的,也就是負責守衛宮殿外的職責。逐漸就變為負責管理皇城守衛上的事情了。

5、太僕——九卿

僕是趕車的人,所以太僕就是最高級的趕車人,也就是皇帝的私人司機。本來這個職位就管管皇帝的車馬。然後就變為管全國武裝,兵器了。

6、廷尉——九卿

皇帝的人如果有人在外邊犯了事,那麼就歸廷尉管。後面逐漸演化為掌管司法的官職。

7、大鴻臚——九卿

大鴻臚原本是接待賓客的,後來就成為了接待其他國家使臣的部門,相當於外交部。

8、宗正——九卿

顧名思義,就是管理皇帝家務的,這個到沒怎麼變化。

9、大司農(治粟內史)——九卿

秦時叫治粟內史,漢朝時叫大司農,原本是替貴族收取租稅的,後來演變為掌管國家的經濟的機構

10、少府——九卿

皇族家大業大後,必然要把國家經濟和皇家經濟分開,這時就有了少府出現,掌管皇家經濟。


蘇蘇看歷史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喜歡。咳咳……我就簡單地說幾句。(學校領導狀)

張飛其實是個大帥哥

我們都被《三國演義》矇蔽了雙眼,歷史上的張飛其實不是演義中的那麼五大三粗,而是以為溫文爾雅、飽讀詩書的人,很帥很帥不敢說,但顏值上還是很端正的。他的兩個女兒後來都當了皇后,側面反應了張飛應該長得不賴!

說實話還是有點違和感的!


屈原其實不姓屈

屈原本來姓羋(對,就是羋月的羋),他的後代們也不姓屈,姓熊。之所以叫屈原,是因為他死的冤屈。而且,據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調查,屈原還有可能是gay!


陳世美夫妻生活很和睦

歷史上確實有陳世美這個人,而且人家也很愛自己的老婆。之所以成為渣男的代言人,是因為沒有給老鄉開後門,這個老鄉也厲害,編造了一個陳世美拋棄妻子的故事,沒想到還真傳開了,你說這是有多屈!不過為什麼後人沒有叫他

屈世美呢……


秦始皇其實並沒有統一中國

我們課本上學的秦王掃六合一統天下,秦始皇是多麼的威風。其實呢,當時並沒有完全統一,還有一個不起眼的衛國。其實衛國當時也只是名義上的國了,真正統一的是嬴胡亥,是他廢了衛國這個名義。


道光帝是個特別“儉樸”的皇帝

清朝道光皇帝是一個特別節儉的皇帝,國庫其實很充盈但他也捨不得為邊防出一分錢,還讓大臣們想辦法,最後只好把邊防裁員了。更有甚者,道光喜歡穿有補丁的衣服,但補一個補丁就要花4兩銀子!


漢朝時已經有了情趣用品

中山靖王劉勝(也就是劉備的先人)的墓中,出土了這樣一件文物,你們自己看吧,反正我不懂!我還是個孩子,你們也不要告訴我這是幹什麼用的!



李時珍才是演義中張飛的樣子

現在看到的那個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其實是根據李時珍遺物臆想出來的,據說真實的李時珍是和李逵差不多的!


隋煬帝其實是位好皇帝!

今天我要為楊廣正名!隋煬帝相貌最出眾,在揚州時,就勵精圖治,造福了一方黎民。即位後,開鑿大運河,是中國歷史的創舉。另外,楊廣文學天賦極高,歷史記載:楊廣“善屬文”。我們所知道的隋煬帝暴君無能,其實是後朝為了證明自己造反天經地義,給前朝捏造的,對了,“隋煬帝”這個諡號,還是李淵給起的。


今天就先說這些吧,關注我吧,以後還隨時補充。

關注歷史,更關注被歷史忽略的角落!


尬聊歷史

我來說幾個吧!

一、古代皇帝下達的命令叫諭,對某一問題的回覆叫旨,發佈的公告叫詔。正常的動詞搭配應該說“傳諭”、“請旨”、“下詔”,結果現在的古裝劇裡都是“聖旨到”。

二、近一年大家都在網上傳當年李鴻章因為捱了日本憤青一槍,《馬關條約》的賠款從三億減少到了兩億。但實際是:日本是因為國際形勢,怕西方列強過於批判日本,才減少的賠款金額。李鴻章中一槍真正帶來的效果,是日軍停止二十一天時間對大清朝的攻擊。

三、隋煬帝楊廣的親哥叫楊勇,當年兩人爭過太子,千百年後,隋煬帝墓被拆遷,而拆遷的那家房地產的老闆,名字叫楊勇。

四、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其實算不上武則天,而是叫陳碩真,她自封為文佳皇帝。注意,這個不像別的是鬧劇,這個不是。她手下有好幾萬人,是在唐初率領人民起義後稱帝的,不過沒多久,就被唐朝官方剿滅了。

五、很多人知道封建社會的女人裹腳,稱之為“三寸金蓮”,可你知道三寸金蓮到底有多大嗎?

六、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38歲的曾國藩表示自己的清白,堵住政敵們的誹謗,當眾把自己脫個光光,光著屁股走進銀庫清點現銀,查清國庫虧空真相。

七、鴉片戰爭中國和英國的傷亡比例是600:1。

七:北魏的好幾個皇帝,都是十幾歲當爹。

北魏景穆帝拓跋晃(428年—451年),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年—465年),

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499年),

大家仔細看一下,這幾位緊挨著的父子,年齡是相差12歲、13歲、14歲,如果景穆帝拓跋晃不是23歲就死了,那他26歲就當了爺爺,不到40歲就能當太爺爺!

什麼概念?


第一節歷史課

都說明朝皇帝多奇葩,其實兩宋也不少,要麼愛做太上皇,要麼死活不當皇帝。

當皇帝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九五至尊,有點石成金之力,一言一行可以決定個人榮辱,國家興亡。是天之驕子,代天巡牧。

就這樣一個全天下獨一份的職業,也有人白送也不幹。有個叫趙桓的人,他爹是皇帝,就是宋徽宗。他是皇太子,歷來皇太子都盼爹早死,好早點上位,這位仁兄是真孝子,祈盼他爹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他希望自已只要能快樂一生就行了。

而世間事十有八九都難遂人願,有道是怕什麼來什麼。徽宗皇帝治理了幾年天下,發現內憂外患,馬上有亡國之兆。眼看祖宗江山就要毀在自已手裡了,不禁憂心如焚,怎麼辦呢?這亡國的幹古罵名可擔不起。老皇帝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我養那麼多兒子是幹什麼的,不就是為父分憂嗎?立即吩咐左右,來人呀,傳旨皇太子趙桓,讓他繼承大統。朕忽然想要當太上皇了。於是,鬧劇上演了。

趙桓聞詔,不啻晴天霹靂,趙桓雖無能,但也不是傻子。一則他尚未有過登基準備,難以應付業已混亂不堪的局面;二則他深知自己替罪羊的角色,不過是代人受過,斷然不肯從命;三則他並非雄才睿略之主,沒有亂世中奮起國運的魄力,唯知保命要緊。徽宗這邊催的緊,趙桓是哭哭啼啼百般不從,一會裝頭疼,一會肚子疼,總之是決不邁出家門一步。


徽宗聞報又是氣惱,又是不解,這小子,老子送你個皇帝你都不幹。又聽說金兵快要過黃河了,又氣又怕,昏倒在地。醒來後,又生一計,命趙桓前來探病,這回趙桓不敢不從,戰戰兢兢來到宮裡,徽宗二話不說,命令宦官給他穿上龍袍!太監們七手八腳按住趙桓,就給他更衣,宛若陳橋驛上太祖皇袍加身一幕重現。只是主人公卻如被強迫的良家婦女,撒潑打滾,抵死不從。以至哭的昏死過去。

趙桓醒來後,徽宗一看,沒死呀,繼續給他穿龍袍登基。並且聲淚俱下的勸趙恆,我和你媽都老了,我又有病,你不當皇帝可讓我們老兩口怎麼活呀。趙桓說我要當了皇帝可是大不孝啊!

在威逼利誘,軟磨硬泡之下,趙桓滿臉委屈,不情不願的坐上龍椅,改元靖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