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仙翁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六勿”就是不傷身的基本

太極仙翁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六勿”就是不傷身的基本

3月25日的羅浮山之行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嶺南中醫藥資源的豐富,更體會到了深厚的道教文化。說到羅浮山,就繞不開我國近代著名的道教養生家葛洪。關於葛洪,相信很多人都是從屠呦呦女士榮獲諾貝爾獎時才關注到這位中醫大家。葛洪生於公元284年,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丹陽郡(今江蘇句容)人。葛洪是三國方士葛玄之侄孫,世稱小仙翁。他曾受封為關內侯,後隱居羅浮山煉丹。

在此期間,他與南海太守鮑靚之女鮑姑成婚,兩人結成眷侶,研究醫藥,為百姓治病。著名的《肘後救卒方》就是誕生在這期間。晉愍帝建興二年(314),葛洪返回故里,時仕時隱。再次來到羅浮山時,葛洪已經年過五十。晚年的葛洪在羅浮山“優遊閒養,著述不輟”,直至終老。

本期的胡說中醫我們就來聊聊與羅浮山淵源頗深的中醫傳奇人物葛洪與他的兩大醫學著作《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

第一本臨床上使用的急救書

太極仙翁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六勿”就是不傷身的基本

《肘後救卒方》更為人熟知的名字為《肘後備急方》

中醫古代的肘後書,也是指方便、廉價、實用,並能應急的醫療保健手冊。所謂肘後書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袖珍書,古人穿著的衣服袖口較大,可將貼身之物藏於袖口之中。

作為中醫藥史上第一本供臨床使用的急救寶典,《肘後救卒方》中對天花、恙蟲病、腳氣病及恙蟎等急性傳染病的描述都屬於首創。他所指的急病,大部分是我們現今所說的急性傳染病,古時候人們管它叫“天刑”,認為是天降的災禍,是鬼神作怪。葛洪在書中說: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癘氣。

書中記述了一種叫“屍注”的病,這種病會互相傳染,並且千變萬化。染上這種病的人並不清楚不舒服的具體地方,只覺得怕冷發燒,渾身疲乏,精神恍惚,日漸消瘦,時間長了還會喪命。根據現代醫學原理,結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許多器官致病,諸如肺結核、骨關節結核、腦膜結核、腸和腹膜結核等。

太極仙翁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六勿”就是不傷身的基本

抱朴子的養生之道

相對於葛洪醫學家的身份來說,煉丹家更廣為人知。其所著的《抱朴子》的社會影響較《肘後備急方》更加廣泛,其中內篇20卷,包括“金丹”、“仙藥”、“黃白”各部分,是關於採藥、煉丹、求仙的專論;外篇則講述儒家的倫理道德以及人間世事等。

有趣的是,《抱朴子》不僅僅是一篇煉丹名作,其中更蘊含了不少化學原理。比如《抱朴子》中記載的“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就是硫化汞受熱分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不斷加熱又變成硫化汞的現象。書中還提及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這也是金屬取代反應的最早記載。

與此同時,《抱朴子》中記載了不少養生之道,實際上,我國的養生學發展到東晉,已經比較成熟,幷包含在儒、佛、道三教的文化體系之中。葛洪是道教的養生家,由於道教重生惡死,以延年益壽作為修煉的目標,因此養生學就更為發達。

葛洪養生的原則,是不傷不損。他在《抱朴子·內篇》一書裡,列舉出10多項傷損之事。在他看來,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無憂無慮的人才能益壽延年。也就是《抱朴子·道意》中所談到的:“明德唯馨,無憂者壽。”

太極仙翁葛洪:養生以不傷為本!“六勿”就是不傷身的基本

羅浮山上的葛洪煉丹像

其中,葛洪列舉了傷身的13種情況:“才所不逮而困思之,傷也;力所不勝而強舉之,傷也;悲哀憔悴,傷也;喜樂過差,傷也;汲汲所欲,傷也;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挽弓引弩,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

他還從預防的角度指出:“養生以不傷為本,此要言也。” 他具體制定了“不傷身”的“養生之方”,強調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飢勿強食,不渴勿強飲”“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飽食”“體欲常勞,食慾常少,勞勿過極,少勿至飢”。

關於道教的養生之法,葛洪總結道:“是以善攝生者,臥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調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閒邪,有吞吐之術;流行榮衛,有補瀉之法;節宣勞逸,有興奪之要。”即要注意飲食起居的生活規律,還要用導引術(相當於現在的柔軟體操或氣功中的所謂動功)來調利筋骨,修習道教氣功(吞吐之術),加之服食保健養生的滋補藥品和注意夫妻生活的生理衛生,就能取得延年益壽的作用。

如今,經過歷史沉澱,葛洪已經融入了以羅浮山為中心的嶺南中醫藥文化傳統中,與羅浮山固有的草藥文化交相輝映,造就了嶺南羅浮山醫藥養生文化圈。其所著的中醫名作與道教理論體系,也是中醫藥歷史和道教文化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