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丹講述飛機增雨全過程,原來這麼不容易


下午,跟隨阜新市飛機增雨作業小分隊趕往錦州灣機場,同行的是阜新市增雨作業服務的新疆通航機組成員。

天空下著小雨,同行人早早進入機場,等待增雨的最佳時機和起飛指令。

時間過的有些緩慢,市氣象局副局長始終保持著與市氣象臺指揮中心的通話,而機長則密切注意著機場塔臺的指令。

“ 作業時機很好,但機場地面風速過大,不適合起飛。”機長的語氣中帶著焦急。

終於,焦急等待的 B-3850 終於“捕捉”到一個可以起飛的空當,果斷冒雨起飛。

“高度 4000,後艙準備點火。”隨著機長髮出的指令,飛機已從錦州灣機場飛到阜新境內清河門區上空。

點火成功,只見舷窗外厚厚的雲層映襯下,一股藍色的火苗開始噴發。

機長簡單地講解,“原理就是燃燒噴發的碘化銀撒進雲層的水汽當中,並以此形成凝結核,促使雨滴的加速形成和下落。

” 飛機是沿著一條“蛇”形線路飛行作業。從清河門區直飛彰武縣城 — —彰武縣四堡子鎮 — —阜蒙縣平安地鎮 — —泡子鎮 — —福興地鎮 — —大板鎮 — —東梁鎮 — —於寺鎮 — —清河門區 — —回到錦州灣機場。

整個降雨過程 持續3個多小時、顛簸,讓人感到有一種說不出的疲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