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反美英雄薩德爾贏得大選,但是能否組閣還是個大問題”?

戰略忽悠局小助手

本次的伊拉克議會選舉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被寄予厚望的原總理阿巴迪被外界預測應該會連任,因為他在任期間打跑恐怖組織、挫敗庫爾德人分裂企圖,同時在處理伊拉克事務時,既不偏向美國也不偏向伊朗。但結果確實薩德爾領導的什葉派政治聯盟取得勝利,獲得議會329個席位中54席。另一位什葉派人士、軍事強人哈迪·阿米里領導的政治聯盟贏得47個席位,排在第二。被寄予厚望的阿巴迪政治聯盟只排第三,獲得42個席位。

按照伊拉克戰後的教派分權體制,總理由什葉派人士擔任,總統和議長分別由庫爾德人和遜尼派人士掌權。阿米里領導的什葉派政治聯盟將會是薩德爾領導的政治勢力的最大競爭對手。阿米里曾經領導的數萬什葉派民兵為伊拉克打擊恐怖組織立下赫赫戰功,在民間威望很高。阿米里曾因為反對薩達姆統治而流亡伊朗數十年,與伊朗官方、尤其是伊斯蘭革命衛隊關係密切。

尤其有外媒報道,伊朗為了阻止薩德爾上臺,革命衛隊司令已經開始遊說其他什葉派勢力與阿米里領導的政治聯盟聯合組閣,以阻撓薩德爾政治聯盟上臺,從而影響伊朗利益。因此及反美有反伊朗的薩德爾可借的外力非常小。現在的局面對此非常不利。


昨思今明未武

伊拉克現有政治體系是美國一手創立的,目的就是讓伊拉克各方力量互相牽制,不至於爆發衝突也不至於再次威脅到美國的中東戰略。庫爾德人和遜尼派是總統和議長,這兩個職位並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總理在什葉派三隻政黨聯盟手裡面。

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者聯盟”這一次在議會大選裡面獲得了第一,但是也只有五十多個席位,未來能否拿到一半席位決定了能否組閣,這就意味著薩德爾必需和其他兩個政黨進行協商,否則90天內如果沒有組閣就將面臨失敗。


現在的薩德爾提倡“伊拉克第一”,在外不被美國、伊朗、沙特束縛,在內反對宗教、種族對立,打擊貪汙腐敗關注底層百姓。薩達爾關於擺脫伊朗束縛和“法塔赫聯盟”完全相背,另外在對於國內宗教矛盾上也有分歧,“法塔赫聯盟”領導人阿米里和伊朗關係密切,阿米里可以在伊拉克立足發展就是因為有伊朗宗教勢力的背後支持。薩德爾關於查貪汙必然會動搖現有伊拉克利益獲得者,其中上任總理代表的“勝利聯盟”和薩德爾在有關對外政策上有很大差異,“勝利聯盟”更傾向於和美伊平衡誰也不得罪,這一點薩德爾獨立自主就有所不同。


不過據最新的情況來看,薩德爾也正在積極尋找破局機會,在公佈大選結果之後,薩德爾拜訪了伊拉克前總理“勝利聯盟”領導人,二者矛盾相對不那麼尖銳,並且“勝利聯盟”也很看好薩德爾的改革政策,因此未來薩德爾組閣還是有一定勝算的。


虎賁軍huben

薩德爾陣營此次勝選,不是因為反美而勝選的,而是反腐。

薩德爾陣營得票最高,第二是親伊朗的阿米里陣營,第三陣營是現任總理阿巴迪。

薩德爾陣營組閣困難嗎?一點都不困難。

就目前傳出來的消息來看,薩德爾陣營會與阿巴迪陣營聯合,應當不會與第二名與第四名的兩個陣營聯合。薩德爾陣營(什葉派為主,包括遜尼派)有54個議席,阿巴迪陣營有42個議席,加起來已經有96個議席了。而阿米里的陣營為47個席位。第四的馬利基陣營25票。

顯然目前是薩德爾+阿巴迪陣營,對抗阿米里+馬利基陣營。

伊拉克議會總計329個席位,憲法規定由最大黨團組閣。注意,不是指過半數

阿米里陣營有沒有可能通過廣泛與其他小黨派聯合,成為最大黨團呢?可能性是不存在的。

原因很簡單,庫爾德人與遜尼派,哪怕不準備與薩德爾陣營聯合,也絕對不會與阿米里陣營聯合,這就意味著薩德爾+阿巴迪陣營鐵定能組成最大黨團


建章看世界

329個議會席位,薩德爾領導的“行走著聯盟”獲得54席,而“政治聯盟”阿米里領導的獲得47票,阿巴迪的“政治聯盟”獲得42席,如何獲得執政聯盟,主要看是否能在15天內:薩德爾能夠組成聯合執政聯盟?

碎片化的政黨聯盟,投票率低於50%,也表明對於伊拉克的未來,民眾普遍比較失望!
這方面,真的要佩服美國當初對於伊拉克真政治的設計,要想成為“一家獨大”的獨立執政黨,幾乎不可能!

所以,對於薩德爾的組閣,就成為域外國家,尤其是大國關注的焦點,這裡面有美俄,還有伊朗和土耳其。

1.看了幾個回答,先糾正一點:對於是否能夠成為執政聯盟,在全部的329個席位中,必須獲得半數以上通過,也就是165票。

2.薩德爾不會出任總理,因為他不是議員。

3.要在短短的15天內,召開第一次議員大會(由年長者主持),而後選出總統,同時由總統指定最大執政聯盟在90天內組閣。看似時間充足,但是考慮到各個黨派政見不同,薩德爾確實面臨很大的壓力。

4.之所以說薩德爾面臨組閣困難,我們先從各派政治主張分析(見英武製作的簡圖)

(1)成為“黑馬”的薩德爾,其政治主張是:伊拉克優先,而且又是反美鬥士,還是反腐先鋒。雖然是什葉派領袖,但對於伊朗的軍事滲透比較反感,堅持伊拉克優先的政治主張。主張打擊腐敗,打破教派分歧,重建國家基礎設施,為百姓提供醫療和教育服務

薩德熱組有名的話就是:

我們警告其他任何想介入伊拉克內政的國家,不要觸犯伊拉克人民的利益!

(2)阿米里領導的什葉派政黨“法赫塔聯盟”獲得了42個席位,位列次席。這個政黨是一個戰鬥力強悍的政黨,在打擊極端組織中發揮重要作用。實事求是講:法赫塔聯盟與行走者聯盟還是有巨大機會走在一起的

(3)位列第三位的,也是美國一直希望能夠獲得勝利的——現任總理阿巴迪領導的“勝利聯盟”,獲得了42個席位。阿巴迪本來在打擊極端組織中發揮作用明顯,而美國也一直認為阿巴迪可以獲得議會選舉多數,但沒想到成了老三。

5.估計現在最頭痛的是伊朗和美國,但現在必須要開始進行各種努力,以便於能夠組建利於自己的伊拉克政府內閣。

伊朗“小看了”薩德爾。作為薩德爾,曾經在伊朗流亡近四年,但後來返回了伊拉克。從種種跡象表明:伊朗當時都沒有拿薩德爾當回事兒,畢竟伊朗作為什葉派領袖,認為薩德爾太激進,尤其是其“反美鬥士”,伊朗認為薩德爾“難成氣候”!

美國眼中釘。這個不多說:薩德爾的父親和兩個兄弟被薩達姆暗殺,之後在2003年組建了武裝“邁赫迪軍”與美英聯軍進行長期對抗;而後在2007年流亡伊朗,2014年推出伊拉克政壇!其實,當時宣佈退出伊拉克政壇,是因為薩德爾認為:當時的伊拉克政府,根本就是美國的傀儡,不能代表伊拉克人民。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伊朗都會“用工夫”進行各種溝通,但美國想要直接“做局”廢掉薩德爾,估計不敢!如果真的“廢掉”薩德爾,伊拉克未來一定是一片混亂!這就有點兒尷尬了:美國需要低頭了!

6.從議會席位數量來分析,薩德爾未來需要跟各黨派進行談判。

擁有議會過半以上席位的黨團,才有權提名總理和組建內閣,而“最大黨團”可以在選舉結果揭曉後,再重新組成“政治聯盟”。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除了位列前三位的“行走者聯盟”、“法赫塔聯盟”、“勝利聯盟”之外,薩德爾需要再找一個黨派。因為,前三位合計142票。而過半數需要165票!

這也是英武將前伊拉克總理馬利基領導的“法治國家聯盟”放在圖中的原因。

大局面上來看,什葉派無疑是最大贏家,但是什葉派內部有派系林立,而薩德爾在流亡伊朗近四年,返回伊拉克卻反對伊朗的軍事影響力滲透表示反對。

所以,雖然薩德爾贏得了議會選舉勝利,但因為需要過半數的議員席位,薩德爾必須要找到至少四個政黨來組建“政治聯盟”,而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進行協調?將是一個大問題!畢竟,這個跟薩德爾單打獨鬥不同,所以美國當初設計的伊拉克政治體系:不允許任何一個政黨做大!以利於美國能夠控制,這方面美國確實夠老道!


英武



縱觀中東阿拉伯國家或全世界的宗教國家,不是政教合一的獨裁統治,一朝天子一朝臣。就是教派林立,鬥得個你死我活,終日不得安寧。美國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它在2003年海灣戰爭過後,為了能夠讓伊拉克在戰後重建能夠平穩的進行,避免伊拉克境內的各個宗教派別或族群再次為各自的利益打得你死我活,腦洞大開,為伊拉克制定了一部舉世無雙的憲法。憲法規定庫爾德人做國家總統,遜尼派穆斯林做議會議長,什葉派穆斯林做政府總理。而總理掌握國家的大政方針,民生及外交。也就是說總理掌握實權。總統屬於國家象徵性的“皇權”,議長則在議會協調全國何方各派選出的議員之間的紛爭,提案,政府總理組閣等等。也就是說根據伊拉克的現實情況,沒有套用美式民主,而是把美式民主“剪裁”一番,嫁接到伊拉克這顆“無花果樹”上。讓其得以生根發芽,結果。以此讓各宗教黨派各施其職,有事可為。讓他們與其動刀動槍,施以暴力;不如以選舉投票,施以文明。算是美式民主的另類根植吧!

我們現在來談談這位所謂的“反美和反伊朗鬥士”,什葉派穆斯林宗教領袖薩德爾吧。他領導的聯盟在這次選舉中一鳴驚人,拔了頭籤,在總票數為329議席票中,獲得了最高票的54票。第二名是所謂的“軍事強人”,伊朗極力支持的阿米里47票,第三是選前外界一直看好的現任總理阿巴迪42票。在伊拉克議會中,只有獲票數超過總票數半數(165票)的團體才有資格組閣。由此看來,上述團體的得票數都遠遠未達到組閣的半數票。這就意味著它們必須聯合其他團體才能湊夠165票,才有資格組閣。薩德爾選後即刻會見了第三名的阿巴迪,希望和他的團體聯合組閣。不過他和阿巴迪兩者的票數加起來也才(54+42)=96票,離組閣的165票還是相差甚遠,他們還得尋求數個其他小團體的支持才有可能達到組閣的票數。由此,他們又去找前總理馬利基和其他小黨派。這看起來已經是困難重重了,還有更難的擺在眼前:伊朗強烈反對薩德爾組閣!伊朗政府在選前就公開表示反對薩德爾組閣,不允許薩德爾陣營執政。路透社報道,12日選舉當天,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海外行動分隊“聖城旅”總司令卡西姆·蘇萊馬尼抵達巴格達,



為伊朗支持的候選人阿米里和前總理努裡·馬利基站臺。眾所周知,自從什葉派掌權以來,同屬什葉派穆斯林的大國伊朗就在方方面面影響和滲透伊拉克。伊朗出面阻撓薩德爾組閣就可不是鬧著玩的!

由此可見,雖然薩德爾領導的聯盟在伊拉克議會的選舉中領先群雄。然而,在得票數遠遠未達到組閣的半數票的情況下,在伊朗的強力阻撓下,最後他的聯盟是否能夠主導組閣,至今還是個未知數呢!在這未來的90天的組閣大限期,最後鹿死誰手,讓我們大家拭目以待吧!


二哥無天敵

因為薩德爾的“行走者聯盟”只是獲得了議會329個席位的54席,也就是16.4%的席位,距離50%的席位組閣的要求實在太遙遠,所以必須得和其他政黨進行聯合執政,組成聯合內閣。

最大的優勝者也不過16.4%的得票率,就說明伊拉克民眾對於未來是非常不確定的,以至於政治的碎片化非常嚴重。同時伊拉克這次大選的投票率急劇下降,僅為44.52%,創2003年以來新低。

薩德爾由於是一個民族主義者,所以他反對美國,也反對伊朗,反而是與沙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家關係靠近,由於最近這幾年沙特遭遇了許多挫折,首先是打也門的胡塞武裝,反而差點被打的滿地找牙,接著又是和伊朗因為宗教問題而斷交,然後是封鎖卡塔爾,油價的低迷也導致沙特的財政困難,總之諸多不順,那麼沙特支持伊拉克薩德爾,搞好與伊拉克的關係,挖伊朗的牆角,沙特通過分化什葉派內部陣營,在什葉派內部建立反伊朗陣線的一次突破。

同樣的道理,伊朗支持的阿米里領導的“法塔赫聯盟”也是獲得了第二多的47票,而且前總理馬利基“法治國家聯盟”同樣與伊朗關係密切,兩者具有聯盟的基礎。

到底局勢如何發展,還是要看他們各自的政黨博弈,不過我認為親伊朗會勝利。2016年,中資公司新籤承包工程合同額為55.3億美元,同比增長91.3%。


木榮雨北

反美鬥志薩德爾贏得選票第一,但離單獨組閣的票數差距較遠。

薩德爾,雖然是什葉派人士,但是他既強烈反美又堅決反伊朗,特立獨行,自成一體。

國際上鮮有外援,國內鮮有朋友。

要湊齊組閣的票數,較困難。

美國自然不待見薩德爾,伊朗也感冒他。

坊間傳聞,伊朗正在積極穿針引線,力圖協調其他什葉派朋友聯手,達到組閣的票數,搶奪組閣權。

這幾天正是伊拉克組閣權新的決戰時刻。

請關注伊拉克組閣的走向,究竟鹿死誰手,尚待觀察。

#凌遠長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