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16連勝的火箭,正在籃球歷史進程中,創造獨屬於他們的魔力。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火箭已經在西部第一的位子上坐了很久了,而且看樣子根本沒有下來的趨勢。他們很有可能就這樣保持到賽季末,成為聯盟勝率第一的球隊。

這樣,位列西部第一與第二的火箭與勇士,很難不被人們拿出來比較。

列一些簡單的數據,你就會驚奇的發現,原來勇士和火箭根本不是一個類型的球隊。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從表面上看,勇士進攻效率114,火箭113.5;勇士場均得分116分,火箭114分;勇士失分107.5分,火箭105分;雙方淨勝分均在9分,似乎相差無幾。

勇士的進攻籃板8.3,聯盟倒數第3;火箭9.1,聯盟倒數第8;

場均助攻數勇士30.5,聯盟第1;火箭21.8,聯盟倒數第8;

同理,助攻率勇士70%聯盟第1,火箭56%,聯盟倒數第9;

而失誤率勇士15.6%,聯盟第2,火箭14%,聯盟第20;

搶斷方面,火箭8.79,聯盟第2,勇士8.1,聯盟第9;

回合數,勇士102.6,聯盟並列第2,火箭100.3,聯盟第11;

內線得分,勇士44.6,聯盟13,火箭40.9,聯盟27;

二次進攻,勇士10.3,聯盟倒數第2,火箭11.6,聯盟20;

快攻得分,勇士20.7,聯盟第一;火箭11.2,聯盟16;

從上述數據對比看,勇士進攻回合多,助攻數與助攻率高,二次進攻少而快攻得分多,大概可以預見勇士是一支:內線不強,整體速度飛快,善於抓對手失誤得分,全隊聯動非常完美的球隊

火箭呢?內線似乎也不強,回合數不是特別多,助攻數和助攻率更是聯盟靠後,相比較他們的失誤反擊能力比勇士弱了不少,從這些數據看,火箭是一支:內線不強,整體速度中等偏快,快攻能力一般,全隊聯動能力較差的球隊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看上去,火箭的進攻能力並沒有那麼強啊!

可是,最關鍵的數據來了。

罰球榜上,火箭以場均26次罰球數名列聯盟第二;場均命中罰球數20.6,聯盟第一。

而以上兩項數據,勇士分別是聯盟第19和聯盟第12。

三分球而言,火箭場均出手42.4個,聯盟第一;場均命中三分15.6個,聯盟第一。

而以上兩項數據,勇士分別是聯盟第12和聯盟第5。

火箭的罰球和三分是遠遠超過了勇士隊,這符合我們一直認為的火箭“魔球”理論。

而且,就本賽季而言,火箭看上去比勇士更加現代,而且現代了不止一個檔次。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但是,還有一個問題,助攻數又是怎麼回事?

這就是我要說的另外一點,德安東尼慣用的控衛體系。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眾所周知,德安東尼鍾愛小球,但他更加得心應手的是如何調教一個控球后衛。他的手下既有歷史前幾的優秀控球后衛納什,也有突然爆發掛起旋風的林書豪。上賽季,他玩的是哈登,這個賽季,他居然同時擁有了兩個聯盟頂級的持球人。

這簡直太恐怖了。

但德帥玩的,無非還是當年那些事,這些事斯托克頓幹過,納什也幹過,現在,保羅和哈登也是接著幹而已。

火箭場均21.8個助攻,其中哈登貢獻了8.9個,保羅貢獻了8.1個,這兩個人加起來就是17個。其他幾個總共才4.8個。

勇士場均30.5個助攻,庫裡6.3個,杜蘭特5.4個,湯普森3.9個,格林7.4個,替補席上還有一個場均3.3個助攻的一哥,這幾位加起來,總共26.3個。

球隊是如何開展進攻的,也已經一目瞭然了:勇士全隊都可以成為助攻手;而火箭則是雙核驅動。

曾經非常困擾我的是:就火箭這樣的“火車頭帶著跑”的打法,是不是太過於簡單了?而我曾經希望的火箭的打法會逐漸向勇士靠攏,讓全體參與進攻的模式居然也沒有出現,而是完全往另外一個方向走了。

現在的火箭,是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的打法

他們依舊照搬以前的控球后衛打法體系,卻將得分重點改為更適合當下的三分球和罰球。得分重點不僅改了,而且是較之勇士更甚。

就比方說,復古的鄧麗君居然唱著超前的周杰倫的《雙節棍》,但她仍然用的是自己甜美無比的《甜蜜蜜》唱腔。就這樣不可想象的混搭,居然既比鄧麗君唱《甜蜜蜜》好聽,也比周杰倫唱《雙節棍》好聽。

不可思議!火箭就是這樣在創造著獨屬於他們的魔力。

於是,我們在3月7日火箭與雷霆的比賽中,又一次看到了這樣的火箭:

首節差點被雷霆打暈,幾乎靠著哈登一個人追上了比分;(典型的傳統巨星籃球)

過了半場就找擋拆,哈登\保羅持球對上了安東尼\亞當斯,就指著持球人自己突破、投籃、傳球來發起,就這樣硬生生砍下了122分;(學院派的控球后衛打法)

而火箭33投17中,52%的三分球命中率以及34罰29中的罰球,光這兩項就足以贏下雷霆36分之多,現代地沒法再現代的籃球。

火箭隊:復古模式下的超現代籃球

這就是本賽季的火箭,是老一代球員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他們的老傳統居然還能繼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