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北上廣成為“中產”?

如何才能在北上广成为“中产”?

這兩天在網上查資料,看到一篇舊報道,很有意思。

2010年1月,權威雜誌《中國新聞週刊》刊登了一篇主題報道,題目是《被消失的中產》,講述了大城市的所謂中產們是如何被房子折磨的。

如何才能在北上广成为“中产”?

隨便摘抄幾句:

一套房子消滅一箇中產家庭是確實的。這種現象如果長期持續下去,一個年輕人稍微優秀一點,就被一套房子套走了一生的消費能力。

高額的房貸不僅影響了中產們的幸福指數,還進一步抑制了消費。更嚴重的是,由於這種物質上的緊縛,原本屬於中產階層的理性、穩定、閒適和精神上的富足,也變成了緊張、惶恐、惴惴不安。

雖然擁有自己的房產,但卻因此背上沉重的還貸包袱,生活質量大幅下降,不敢輕易更換工作,不敢娛樂、旅遊,害怕銀行漲息,擔心生病、失業,更沒時間好好享受生活,身體有了著落,心卻失去了安全感。

各位,這是8年前的雜誌啊。為什麼上面這些話如此的耳熟?和我們每天從各種媒體上聽到的對於房子的抱怨簡直一模一樣。難道作者是從今天穿越回去的?

如何才能在北上广成为“中产”?

而且報道內具體描述一個人買了房以後的悲慘遭遇。

林浩傑,2000年大學畢業,2006年底和女朋友雨菲確認了戀愛關係。在買房之前,他和女朋友每週一次大餐,週末去掃蕩西單和國貿區的商城名品,還有每年一至兩次的雙飛旅遊,過著標準的“小資”生活。

一切在08年底戛然而止。在此之前,北京房價已經是逐月看漲。馬上要談婚論嫁的林浩傑覺得不能再等,利用手頭30萬的存款,和父親20萬的養老金,在北辰綠色家園選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1.8萬/平方米,總價值近220萬。

林浩傑很愧疚,覺得自己都快三十歲了,竟然成了“啃老族”。但沒過兩天,巨大的還款壓力已經令他沒有心思再去愧疚了。

175萬元的貸款,貸款期限25年,每月還貸9392.45元,相當於林浩傑每月收入的80%。這也意味著,如果林浩傑工作一旦出現差錯,就可能面臨“斷供”的危險。

壓力增大的同時,生活開始捉襟見肘。為了省錢,林浩傑賣掉了自己的愛車馬自達。和女朋友兩個人每月的生活費,也壓縮到了1000多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林浩傑的父親突然因病住院,女朋友也提出搬出去一段時間讓兩人“冷靜冷靜”,上司找他談話,今年的銷售任務尚未完成,工作危險。

女朋友搬走那天,林浩傑在自己的房中痛哭不已。於他而言,房子不僅剝奪了自由,也成為無法擺脫的巨大壓力。

如何才能在北上广成为“中产”?

如今8年過去了,不知道林浩傑的巨大壓力還在不在。我倒很想問問他,你的生活怎麼樣了?還和當年一樣悲慘嗎?是不是像雜誌說的那樣,被高昂的房價壓垮,“被消失”了呢?

恐怕更多的是在捂著嘴偷著樂吧。

2010年,媒體已經在渲染房奴們到底有多悲慘。《蝸居》之類的電視劇很流行,周立波也說,按揭按揭,就是把你按在地上一層一層地揭你的皮啊。

可惜了,現在看來,當年能當上房奴的才是現在最幸福的吧。

從另一個角度看,不管哪個年代的媒體,其實都在販賣焦慮。抓住某個情緒然後無限放大,這樣就會得到最廣泛的共鳴。

因為吃瓜群眾們天生就是懶於思考並且惰於行動的。

他們最善於的是被這種渲染的焦慮麻木自己,從而彷彿獲得某種心靈安慰,繼而繼續麻木。

每天上班偷偷看新聞,晚上抖音刷半宿,然後心安理得地在網上罵兩句當個鍵盤俠,如此週而復始。

原來焦慮是最好的麻醉劑,彷彿只要我焦慮了,一切都問題都會煙消雲散。

講真,這是比階層固化更可怕的事情。

不用等同齡人拋棄你,你自己已經放棄了你自己。

如何才能在北上广成为“中产”?

阿寺是我的老鄉,來自北方農村,曾經是個標準的吊絲。

2003年他在上海一所吊絲大學畢業後,在閔行和女朋友租了一個破房子同住,我去看他,倒了4趟公交車,房子裡牆上糊著報紙,地面是普通的水泥地,他不好意思地說,湊合住住吧,我們倆本就沒什麼背景,能有個地方紮根下來已經很滿足了。

2009年,我們在一起聚會。他說為了將來孩子上學,在浦東聯洋買了個學區房。他依舊不好意思地說,唉呀,沒錢啊,面積很小的一室戶,要不是他老婆的一個叔叔幫忙借了點錢,根本也買不起。

我說你現在是標準的中產了啊,他還是那副不好意思的神情,唉,一室戶實在住不下,我們把張江的房子賣了買的這裡,全是貸款,為了能多貸點,都和老婆辦的假離婚。

然而,十年的時間,從一無所有到在浦東高檔地段擁有兩套房產,這是完美的吊絲逆襲。

而阿寺對我說的話令我印象深刻。他說我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神奇,其實都是命運在推動著我向前走。最開始買房是因為要結婚,後來考慮孩子上學就想給她買個好學區,再後來經濟上有點積蓄了就再換個大點的房子。

報紙電視上怎麼說我不管,我只管自己的實際需求,然後傾全力付諸行動。

他說,我也焦慮過。我焦慮的是怎麼能湊齊首付,怎麼能多貸款節約現金。至於報紙電視上宣揚的“階層固化”“房奴悲慘”這類概念,我是真的沒時間去想啊。

沒空“焦慮”的阿寺逆襲了人生。

擁有大把時間“焦慮”的人還在荒廢。

自怨自艾沒有用,機會永遠藏在我們周圍,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你當然會說,說到底還是這些人趕上了好時候,你讓他們現在再去買,怕是連個衛生間都買不起。

可為什麼大家都是同一個時代的,別人能趕上,你就不能趕上?房子只是一個例子。

借用一個廣告語:80年代擺個攤子就能發財,很多人不敢。90年代買支股票就能掙錢,很多人不信。20世紀開個網店就能賺錢,很多人不試。前幾年,買兩個比特幣都賺瘋了,很多人不照樣嗤之以鼻嗎。

前提是人家都在身體力行,如同阿寺,沒有什麼竅門,把簡單樸素的道理做到極致。努力,奮鬥,死磕自己,多少都能成點事。

而你嘴巴上喊著要賺錢,要中產。然後喊完口號該玩玩,該吃吃,該喝喝。最後不僅沒有“中產”,反而愈加墮落,再來一句佛系話語,人啊,終究是平凡地過一生。

可人生是不會陪你演戲的。你以為平凡過完一生很容易嗎?別忘了,階層確實在固化,上升是更難了,但是下降也更容易了。

你不努力,就等著被後來人拍死在沙灘上吧。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