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重點是休閒農業嗎?

辮子小叔

個人覺得休閒農業肯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現在休閒農業在農村已經是一種趨勢了。越來越多的休閒農場建立起來。

城鎮化步伐越來越快,中國的農村越來越少,很多都已經是無人村了。但是現在很多進城的人呢,又想回到農村了。不管社會怎麼發展,農業是不能少的。只不過以前是人工,現在是機械,未來肯定是智能。


社會的不斷髮展,技術的不斷進步。傳統農業必然要被慢慢現代化農業取代,真正傳統意義的農民會越來越少,以後更多的是機械,智能,可能一個人就能管理幾萬畝的土地。這樣發展下午,以後肯定很多人一輩子連稻子,玉米長什麼樣都不知道,人都有好奇心。未來的休閒農業,一部分休閒農業的目的就是保留這些原始的農業,比如原始的農場,觀光旅遊。還有一部分休閒農業就是更大的傳播現代化農業,感受科技的進步,大農場。


比如現在很流行的原始休閒農場,讓人們感受以前農村的氣息,感受大自然。休閒農場不能像以前的農家樂那樣,吃點飯就沒了。現在的休閒農場肯定要有所創新,有新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休閒農場的佈局規劃建設,都要有所創新。比如找一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一片竹林,在山頂上修一些觀星房,鋪一層鵝卵石路,半山坡上搭一些茅草棚,山腳下搞一些採摘園,來看來玩的人也要參與其中,種地,餵雞,餵豬,騎馬都要參與其中,感受農村生活。旁邊有釣魚,釣龍蝦,黃鱔等等,還有划船的娛樂地方,還有一些親子活動讓一家人都能參加。還有一些以養殖種植為主題的休閒農場,比如散養土雞,讓人們感受純正的土雞是如何養殖的。


當然現在還有一些現代化的休閒農場,就是讓人們感受到科技的進步,技術的發達,讓人們更多來相信現代化技術帶來的方便,也讓更多的人來相信這些技術的成果,不是所謂的各種激素或者有害物質來生產的。比如一個現代化的大棚投資幾十萬,完全靠點子機械來控制,裡面的溫溼度,營養等等一直保持著農作物最適宜的範圍之內。

休閒農業我是很看好的一個方向,但是就是投資很大,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轉的。做休閒農場主要有好的創意,好的位置,好的佈局規劃等等,肯定能吸引到人。

我是農村人,我為農村代言。


張家界小伍

休閒農業的確是當下的風口,但是否在未來若干年都能持續成為重點的發展方向?筆者認為,短期來看,休閒農業的熱度還能持續5到10年(粗略估計),但在更長遠的未來,休閒農業的熱度最終會減退,或許這個領域不會劇烈衰退,但很難一直作為農業發展的重點方向。何以見得?

①休閒農業興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

休閒農業在發達國家早已興起了很多年,基本上都是伴隨著城市化的腳步而來。因為城市化遺留下了大量的農村閒置資源,給休閒農業重新整合資源留下了巨大的空間。而隨著城市的發展,懷舊情結和旅遊需求激增,也是休閒農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加上國家政策的扶持和補貼,創業者和資本的湧入就不足為奇了。但任何一個熱點都不會一直火爆下去,農業發展的核心仍然是技術的創新。

②休閒農業無法持續推動農業生產力的進步

休閒農業的本質更多是一種資源整合,是一種“賣體驗”的營銷,但農業要想進一步發展,更需要技術的變革,比如怎麼進一步優化作物品種,怎麼增加單產量,怎麼讓農作物適應更極端的環境……因為從更長遠的角度來說,人類還面臨更多的環境考驗。而除了休閒農業之外,植物工廠、空中農場、海上農場、太空農業等研究方向更注重解決生產效率的問題,更有可能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重點方向。

③更遠的未來需要更多創新

每個時代都有全民最關注的議題,過去人們關注饑荒,因此雜交水稻的研究是重點方向;現在關注城市化、農業現代化轉型,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休閒農業是重點方向。未來人們關注的議題必然還會持續變化。


土地論壇

在消費升級和技術革新進步的背景下,與傳統種養業相對應的休閒農業孕育而出,這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對立而是相互補充。傳統種養業注重的是與第二產業的銜接融合,比如與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合作,進行產業化生產。而休閒農業則是與服務業產生交織,在之前的農業生產中,農業多是發揮出其提供農產品原料的生產功能,但是其他功能的作用並未進行開發,隨著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城市居民對此類消費需求的上漲,農業旅遊價值逐漸凸顯,這是從另一種渠道上對農業資源進行的有效利用,也是對傳統種養業經營模式的一種補充。

換句話說,傳統種養業進行的是產業升級與現代化,休閒農業是新業態,發展迅速,是農業經營模式的有效補充和創新,在這一點上,休閒農業與電商農業這類新型農業經營形態都具有相似之處,並且以上這些生產模式都涵蓋在三產融合的大概念之下,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就發展的眼光來看,種養業仍會是農業的主線,而休閒農業與電商農業則是兩翼,之間相互配合補充,從而實現農業整個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韓一軍

隨著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村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或投身於新農業發展中來。

對於農業發展的方向,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各有各的觀點,各有各的方法。有很多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不管是哪個發展方向,本質都是利用當地的農村資源的產出進行獲利。

我的觀點是,發展方向要不拘一格,因地制宜。最根本的的是要結合當地資源來規劃發展方向。有以下幾個發展方向我們可以探討:

首先是目前已經取得共識的休閒農業。這個發展方向要求具備的條件是有旅遊資源,比如有特色的地貌、民居、民俗、民風等。這個方向其實很早就在做了,典型的有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至於各地的大大小小的採摘園,多的是數不勝數。

如果是沒有這些旅遊資源的那肯定是不適合這條路子,具備這些條件的農村畢竟是少數。對於平原地區有大片耕田的農村,可以探索大農場模式。生產、加工、品牌、銷售一條龍,做到品質可控,安全可控,深挖產業鏈的價值。這些也有很多典型的樣板,比如做方便麵的白象,還有云南某些咖啡種植園,非常有名的褚橙。

如果是泛農業這個範圍,各地還有一些中草藥種植基地、牧草種植基地、水果、蔬菜基地等各地的特色種植。這些都是可以產業化操作的。

農業發展方向說到底,最根本的還是不能脫離農業、農產品、農作物。如果脫離了這些,單純發展休閒、觀光,那就和真正的旅遊產業沒什麼區別了。

只有從農作物、農產品或者是在這個基礎上延伸出來的產業,結合現代化的農業技術,互聯網的管理、推廣,同時讓一定數量的農民參與一些環節,才是新農業發展的科學方向。


知555

第一點農村方面,農村要想往休閒那方面發展那得是離城市近的農村風景還得好,都有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周邊的延慶、房山等地。他是以大城市為背景前提下才能發展成旅遊休閒的農村。如果你偏遠的地區你搞一個什麼休閒的農家樂啊,或者垂釣場啦,除了一些長假能過去,一般誰會週六周天跑100km或200km到你那兒玩兒去呀,你說是不是?

第二點農村經濟作物,這一些是離城市比較遠的又沒有什麼特色的比較遠的農村,我們就只能考慮去種一些經濟的農作物,種一些適合當地種的一些收益比較不錯的農作物,例如我們大四川我們那兒就是適合種檸檬,所以現在我們產業化種檸檬了,自從種植檸檬以後我們當地的農民,在家種地的人明顯增多收益也不比在城市裡打工掙得少。有的人就會問了說我們都去種一些經濟作物了,糧食誰去種啊?這個我可以回答你,你就不用操這個心了。我們有山東,東北,河南等省份就是我們的大糧倉!因為在他們那兒種糧食就是好的經濟作物。現在明白了吧,因為每一個地方都有適合自己種的農作物,再給大家打個比方,我們那兒以前也種小麥,但是小麥在我們那兒種出來的質量比北方差產量比北方低,所以現在我們那兒基本上已經沒有人種小麥了。

最後總結農村的發展方向是因地域而定的!以上意見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哦。


成都東歌

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農業投資公司,我們主要是做盆栽蔬菜技術服務的,已經9年,做了42家基地,其中有百分之十五是休閒農業,多數這種農場都是處於休眠狀態,基礎設施也有,理念也有,但是在人流量和持續性就不穩定了,開端不錯,後續無力,主要原因要麼是粗糙,基礎設施和種植都是一蹴而就,消費者來一兩次就感覺乏味了,要麼就是投資過大,資金鍊斷裂,後續基礎設施跟不上,一片狼藉。休閒農業看了這麼久,不見得是一條好路,現在實力運營比較好的是做機械化,標準化,流程化的專業農場,固定,精準,專業生產一種農產品並深加工的農場,集中精力放下一類產品和市場營銷管理上,小而專。休閒農業是大而全,這樣的農場規劃設計和成型就需要兩到三年時間,不是一般農業公司能做的起來的



盆栽蔬菜種植技術

農業的本質是生產,休閒農業只能是農業的衍生品,如果搞不好生產就想著整休閒旅遊,大多都會做成四不像。除非在大城市的近郊地區,以農業為噱頭實則搞旅遊,如果規劃投資合理,收益還是不錯的。但是偏遠一點的地方還是應該先搞好生產,只有生產能盈利了,再說發展休閒農業才會有出路。


鋒行47

農業未來的重點發展方向應該是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它應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一種產業,總的來說農業會向二個方向發展,一、農業向精品、精緻、高效農業發展。二、農業向休閒、旅遊、觀光農業發展。


現代農大

休閒農業固然是發展方向,但會出現同質化嚴重,發展模式同質化,經營模式同質話,營銷宣傳同質化,環境營造同質化,會遇到幾次行業洗牌,而後出現公司化,集團化,聯盟化,產業鏈的綜合性的農業公司成為大農業!他有土地集約化,高效,立體,循環,生產運行,銷售,深加工,運輸,儲存為一體的組織,休閒農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徐水生態農業

休閒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牧漁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人們休閒,增進居民對農業和農村體驗為目的的農業經營形態;是結合生產、生活與生態三位一體的農業,在經營上表現為產供銷及旅遊休閒服務等三級產業於一體的農業發展形式,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農業的本質是生產,休閒農業只能是農業的衍生品,如果搞不好生產就想著整休閒旅遊,大多都會做成四不像。除非在大城市的近郊地區,以農業為噱頭實則搞旅遊,如果規劃投資合理,收益還是不錯的。但是偏遠一點的地方還是應該先搞好生產,只有生產能盈利了,再說發展休閒農業才會有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