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河南是歷史文化大省,生長在河南的娃們,在自己家門口能學到什麼呢?或者說,河南的爹媽們,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如何給娃們做科普?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初白丨文

“研學”是這兩年教育界的熱詞,上個月底,河南省教育廳發佈了一個名為《關於公佈全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驗區、實驗校名單的通知》,成為實驗點的教育局10所,中小學42所。這是繼2017年公佈《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名單》之後又一大動作。

研學旅行不是遊山玩水,是對課堂的延伸,豫記在此湊個熱鬧,給出一些名單之外的一日遊的研學路線,有孩子的自己做好攻略找個週末去溜娃,順便給娃做科普,沒孩子的可以自己可以去感受一下大河南的文化。

►鄭州:花園口—黃河桃花峪景點

河南的名稱得名於“黃河之南”,中華文明的源頭在河南,黃河是中華文明的宿命之河。作為河南人的你,對黃河瞭解多少呢?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1938年,為了阻擋日軍西進,國民政府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位於鄭州市區北郊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是中國抗戰史上與文夕大火(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半個世紀後,河南作家李準用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小說《黃河東流去》記錄了一代河南人在花園口災難中的遭遇。而在電影《一九四二》中,張國立飾演的河南難民“老東家”有一句臺詞:“下輩子千萬別託生在這兒!”

從花園口沿著黃河西行大約20公里,有個地方叫桃花峪,《黃河年鑑》、《黃河300問》、《黃河辭典》等權威史料記載,桃花峪是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流,發源於青海的巴顏喀拉山,源頭至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的河口鎮為上游,自河口鎮至桃花峪為中游,桃花峪至入海口為下游。

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

我國的佛教文化有十分深厚的歷史積澱,然而,佛教並不是中國本土產的宗教,那麼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是什麼呢?

中國佛教則始傳於洛陽,在此之前,甚至“寺”都不是專指佛教的。直到白馬寺出現以後,中國才有了佛教第一座寺廟。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根據《四十二章經序》等多種典籍的記載,東漢明帝晚上做夢,夢見一位神人,全身金色,項有日光,在殿前飛繞而行。大臣告訴他,那是西方的佛。

儘管在後世的長時期裡,中國佛教派系繁多,剎廟林立,但佛門弟子們一向公尊洛陽白馬寺為“祖庭”和“釋源”。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祖庭”就是祖師之庭院,“釋源”,釋教的發源地。直到今天,白馬寺保存下來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都還留有“祖庭”和“釋源”字樣呢。

商丘:虞城木蘭故里

花木蘭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巾幗英雄,七年級的課本里就入選了歌頌她的詩歌——《木蘭詩》,豫劇的經典選段《誰說女子不如男》則借花木蘭之口,唱出了女子們的貢獻。那麼這麼厲害的女英雄,是哪裡人呢?

花木蘭故里在河南虞城,自唐代已有定論。

虞城縣營廓鎮不但有唐、宋、元、清歷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仍存在元清兩代的記事碑,詳細記載著木蘭的故里、英跡及歷代修祠情況,木蘭被逼自盡,唐追贈“孝烈將軍”,並立祠紀念。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大殿內塑有木蘭閨裝像,獻殿豎有戎裝像,並立《孝烈將軍祠像辯正記》碑(今存),詳細記載著木蘭身世、英績、故里等,改“昭烈”和“孝烈”,改“娘娘廟”為“木蘭祠”,從此改正了俗誤,以正芳名。

每年四月八日木蘭生日,府、縣官吏率領耆老邦民前往致祭,後來沿襲成四月初八前後三天的香火大古會,豫、皖、蘇、魯交界百餘里的群眾,近數十萬人紛紛趕會進香,農貿交易,千餘年來延續至今不衰。

安陽:殷墟

七年級歷史課本里有一節課,標題是《燦爛的青銅文化》,在這節課裡我們知道了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皿的製作工藝十分發達,書上給了圖片,商代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叫“司母戊鼎”。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那麼,它是從哪裡挖出來的?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司母戊鼎被當地農民發現。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為了防止大鼎日軍搶走,農民將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於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銅鼎從南京調往北京,存於新建成的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至今。

而司母戊鼎出土的地方,其實就是殷墟的王陵遺址。自1934年以來,在這裡累計發現大墓13座,陪葬墓、祭祀坑與車馬坑2000餘處,並出土了數量眾多、製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陶器等,是學術界公認的殷商王陵所在地。

還有中國第一位女將女婦好,她的墓也在殷墟里。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許昌:禹州鈞瓷博物館—神垕古鎮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的發展史也是一部陶瓷史,所以英文單詞中“瓷”和“中國”是同一個單詞“China”。

產於河南禹州的鈞瓷,位於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始於唐,盛於宋,北宋徽宗時期,在禹州設置官窯,燒製宮廷御用瓷,每年選36件入宮,其餘的全部打碎深埋,由於官窯設置在夏啟建都的古鈞臺附近,所以窯名為“鈞窯”,瓷名為“鈞瓷”。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鈞瓷博物館基本陳列分古代、現代、傳統工藝現場演示三部分,古代部分有宋代鈞官窯遺址雙火膛鈞瓷窯爐一座、倒焰窯鈞瓷窯爐一座、宋代鈞官窯瓷片標本、宋元時期民窯鈞瓷片標本,還有部分青花、影青瓷片標本和扒村窯瓷片標本。

現代部分有鈞瓷恢復時期鈞瓷、現代鈞瓷精品、鈞瓷陶藝品。傳統工藝現場演示主要是演示傳統工藝。

在這裡,可以一窺鈞瓷的前生今世。

而離禹州市區25公里的神垕鎮,則是鈞瓷的發祥地,被評為“中國鈞瓷之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唯一活著的古鎮”。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神垕歷史非常悠久,早在夏商時期,這裡的先民就從事農耕和冶陶,明成化年間就始設鎮制。神垕因鈞瓷而聞名,因陶瓷而興盛,“神垕”兩字曾被古代帝王四次皇封而聲名顯赫。

歷史上的神垕一直是中國北方鈞陶瓷生產中心,古鎮內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深宅大院鱗次櫛比,呈現出“十里長街,煙火柱天,日進斗金”蔚然壯觀的繁榮景象。五千年陶瓷文化積澱,一千多年鈞瓷藝術的薰陶,給神垕鎮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存。

鶴壁:雲夢山

小學六年級的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田忌賽馬》,主要講述了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進行賽馬比賽反敗為勝的故事。幫助田忌反敗為勝的關鍵人物叫孫臏,他是個軍事家,是非有謀略,這樣的人是誰教出來的呢?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鶴壁淇縣有一座雲夢山,被稱為“中華第一天古軍校”。戰國古軍庫是主景區中的主要景點,位於南山,據說這裡是戰國時期的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禪隱居授徒的地方,國防大學確定這裡為“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教育基地”。

戰國時期著名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風雲人物,都是在這裡師從鬼谷子,學習兵法和韜略。如今在山中還有鬼谷洞、太孫臏洞、龐涓洞、孫臏墓等人文景點。此外還有全國字數最多規模最大的摩崖題記"鬼谷子"兵書。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陝北有窯洞,閩南有土樓,北京遊四合院,我大河南有什麼特色民居嗎?必須有的,陝州地坑院就是。

這是一種地下挖坑的院子,據資料考證,四千多年前的軒轅黃帝時期,陝塬先民們已經掘地為穴而居,《詩經》稱為“陶復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地坑院的雛形。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地坑院具有堅固耐用、冬暖夏涼、擋風隔音、防震抗震的特點,冬季窯內溫度在攝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攝氏20度左右,人們稱它是“天然空調,恆溫住宅”。進入村內,只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卻不見村舍房屋,“進村不見人,見樹不見村”就是它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院子裡也有不同的民俗,比如上過《舌尖上的中國3》的穿山灶。非常有特點的還有捶草印花技術,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印染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當地人把一種野生植物“芊棒棒草”採摘回來,夾在白棉布裡擺放成花型圖案,然後鋪展在石頭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滲印在白布,形成白底綠花的圖案。有了這種技藝,樸素的生活也變得多姿多彩。

周口:淮陽太昊陵—龍湖

我們都是華夏子孫,可是華夏民族是怎麼來的?

“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即已確立。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首位。

他的貢獻很大,比如創立八卦,開啟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伏羲八卦中所蘊含的“天人諧和”的整體性、直觀性的思維方式和辯證法思想,是中華文化的原點。淮陽太昊陵是他的陵廟,被譽為天下第一陵。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太昊陵毗鄰風景秀麗的萬畝龍湖,湖中有畫卦臺、白龜池、絃歌臺、司城貞子閣,陳楚故城和蘇轍讀書檯。若是夏天去龍湖,湖裡還有萬畝荷花。

駐馬店:汝南馬鄉鎮梁祝故里

我們都聽過樑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一千多年來,梁祝愛情故事久傳不衰,堪稱東方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以這一故事為背景的地方戲、民間小調、評書小段、剪紙、繪畫以致民風民俗流傳甚廣。

你知道這個故事的發生地在哪裡嗎?

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走進汝南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塊彰顯著“梁祝之鄉”的石頭。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從西周就建成的這座古城直到蒙古攻打南宋時才正式走進人們的視野,但這並不影響它歷史的積澱,反而因此多了幾分與眾不同的魅力。

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南陽:西峽恐龍園

人類出現之前,地球的霸主是恐龍,他們存在的時間橫跨了中生代時期的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然而,就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他們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恐龍去哪了?

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而西峽的土地下面,則埋藏著大量的恐龍蛋化石,就像一個奇妙的侏羅紀公園。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據說西峽沒發現恐龍蛋的時候,全世界的恐龍蛋化石也就500多枚。1993年,地質隊確認了西峽有大量恐龍蛋化石,當地人才知道那些石頭蛋兒來自億萬年前。

但這時候已經販賣了很多,據說一個收藏奇石的就收購了六位數的恐龍蛋,還有數千枚流失到國外。所以說,西峽有多少恐龍蛋,這不好說。只是傳說當年南陽人送禮,有的就送恐龍蛋。

倘若想看仔細,就得去西峽恐龍園了,它全國唯一一個以恐龍蛋化石為主要展品的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還有一座以恐龍蛋化石原始埋藏狀態為特色的恐龍蛋遺址展館。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景區內設置有中原首座動感4D影院和以展示地球滄海桑田變化和生物複雜演化主題的時空隧道,是一個集科普、觀光、娛樂、休閒、科研於一體,將原始和現代緊密結合的大型恐龍主題公園。

信陽:雞公山萬國建築群

1840年,隨著《虎門條約》的簽訂,廈門成為了通商口岸,作為中國最早的公共租界之一,鼓浪嶼吸引了眾多華僑在這裡建房,島上的一座座洋樓襯著藍天碧水,充滿了異國風情。鼓浪嶼也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

其實,在河南也有類似的“萬國建築群”。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1903年初夏,美籍傳教士李立生、施道格藉助1902年通車的平漢鐵路,直達雞公山遊覽,因其景色秀美,萌生了在此居住的念想。他們向信陽知州曹毓齡送了一點小禮之後,花了鉅款在報曉峰下購地置墅。

此後,外國人士接踵而至,有經濟頭腦的施道格就買斷山場,分片專賣給各國商賈和社會名流,於是一棟棟洋人別墅、教堂就在山中拔地而起,一時間居住外僑二千多人。

此時慈禧聽聞,規定外國人買的山地都由中國方面贖回,再行出租。雞公山就這樣成為了洋人們在中華腹地變相的“公共租界”,20多個國家的牧師、傳教士、富商和中國軍閥官僚等先後在此建造別墅,按地理位置劃分為南崗別墅群、中心區別墅群、北崗別墅群和避暑山莊別墅群,含中西別墅500多幢。2013年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濟源:王屋山

初中語文課本里有一篇文言文叫《愚公移山》,它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又帶有神話色彩,通過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你去過文章中被愚公移走的王屋山嗎?

王屋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主峰天壇山海拔1715.7米,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

中國人文歷史的“十萬個為什麼”,大部分都能在河南找到答案

到了王屋山,不妨在愚公移山雕塑前誦讀《愚公移山》,共同感受愚公移山的偉大精神。這或許別是一番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