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中国第一圣人,但连名字都被大家搞错了几千年

郑庄公上演了一场未卜先知的戏码,他说:卫国很快就会来攻打我们了!

群臣都觉得莫名其妙,问他为什么?

郑庄公说:州吁这个人喜欢逞勇斗狠,他刚刚完成篡逆之事,一定会对外用兵以增加威望,而他进攻的对象就是我们郑国,在公孙滑一事上我们产生过恩怨。

郑庄公料事,可谓如神。

此人是中国第一圣人,但连名字都被大家搞错了几千年

州吁即位才三天,外界传得沸沸扬扬,关于卫桓公死亡的十八种可能性大讨论,闹得铺天盖地。尽管这些传言大部分都是添油加醋、胡编乱造的,但有一点大家却能达成共识,那就是:州吁是弑君篡位。

对于这种人心惶惶的情况,州吁感到非常不安,没准哪一天自己就会脑袋搬家。

为了平息大家的议论,州吁决定立威。而立威的方式,则是打仗。

州吁找来他的死党石厚,问他:我想打仗立威,你说打谁好?

石厚说:邻国和我们都没什么恩怨,只有当年郑伯为了公孙滑率兵来打过我们,这是我们的耻辱,主公要是想立威的话,肯定是郑国了。

州吁说:齐郑两国结为盟国,如果伐郑,齐国一定会来救,我们以一敌二,怎么能赢?

石厚说:现今的异姓国,宋国是公爵,地位最尊贵;姬姓的国家中,鲁国辈分最高。我们可以请宋、鲁两国出兵帮助,再联合陈、蔡,五国一起伐郑,何愁不胜?

州吁说:陈、蔡是小国,他们顺从于周王,郑和周天子的矛盾,他们想必知道,要求他们一起伐郑,应该不成问题。但宋、鲁都是大国,怎么请得动他们?

石厚说:主公有所不知,宋宣公将君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穆公死的时候,为了报答兄长的恩德,传位给兄长的儿子与夷。穆公自己的儿子公子冯心怀怨恨,出逃在外,现在就在郑国避难。这件事是与夷的心病,我们可以从这里大做文章。鲁国就更简单了,大权被公子翚把持着,此人贪财,只要重重贿赂,他一定会出兵。

此人是中国第一圣人,但连名字都被大家搞错了几千年

以上这段来回好几个回合的对话,展示了很多的权谋成分。石厚并非一无是处的顽劣子弟,他对当时的各国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对症下药,提出了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案。

我们不得不说,石厚虽然人品很差,能力却可圈可点。

根据石厚的策略行事,州吁派往陈、蔡、鲁三国的使者都选定完毕,但对于出使宋国的人选难以选择。

这一路使者的要求比其他三路要高,需要用舌辩之才说动宋殇公,其中的关键是如何把宋郑两国的潜在矛盾化为己用。

州吁一时彷徨无计,石厚推荐一个人,名叫宁翊。

宋殇公说:我们跟郑国无冤无仇。

宁翊说:父死子继,是古之常理。你得位于叔,他的儿子公子冯早怀恨在心,一旦公子冯借助郑国的力量回国争位,国人也感激他父亲的恩德,你就会内外交困,有失位危险。

宋殇公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此时听到宁翊入木三分的分析,悚然心惊。

宁翊继续说:这次出兵,名为伐郑,实际上是替你铲除心腹大患。而且我们还联合了陈、蔡、鲁,再加上宋、卫,五国一起出兵,郑国还不灰飞烟灭吗?

宋殇公被彻底说动,斩草不留根,春风吹又生,宋殇公决定趁此机会彻底铲除公子冯,坐稳自己的君主宝座。

宋国的大司马叫孔父嘉,反对宋殇公伐郑。

先来解释下孔父嘉这个名字,此人单名一个嘉字。孔父是他的字。他是宋国的公族血脉,与国君同姓,姓子。如果按照后人的命名方式,此人姓子名嘉,字孔父。

孔父嘉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后代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子。所以,孔丘也并不是姓孔,而是姓子,孔是他的氏。他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那时候的人有姓,有氏,有名,有字,四个部分才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名。其中最为人所混淆的就是姓和氏,这也使得春秋战国时期的人名难以理解。到了战国末期姓和氏渐渐合并,只取其一,统称为“姓”,氏的说法不复存在。

此人是中国第一圣人,但连名字都被大家搞错了几千年

孔丘的儿子叫孔鲤,孙子叫孔伋,曾孙叫孔白,他们这一支,从此以后渐渐将“孔”这个氏作为了他们的姓,而原来的“子”姓则被淡忘,这么处理是因为他们这一族出现了孔丘这个天下闻名的人物,他的后代通过这样的方式以体现和孔丘的血缘关系。

有一点也要说明一下,有些人认为从孔父嘉开始,他们姓孔,所以孔子也姓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孔父嘉名字开头是孔字只不过是凑巧而已。孔父嘉的儿子叫木金父,木金父的儿子叫睾夷,孔丘的父亲叫叔梁纥,他们都跟“孔”无关。所以,孔子这一脉,姓孔是从孔丘本人开始的。

说了一大串无关紧要的东西,还是言归正传吧。

孔父嘉是一个正直的人,对于宋国国君之间的这种谦逊的传位美德,他是一个拥护者。

宋穆公去世前,就是让孔父嘉来安排后事的。孔父嘉遵照宋穆公的意愿,首先把公子冯送到郑国去,然后奉公子与夷继位。

所以,对于孔父嘉而言,他要维系公子冯和宋殇公与夷之间的平衡,他要的是维持现状,而不希望任何一方引起冲突。

孔父嘉说:卫国使者的话千万不能相信,郑伯杀弟囚母如果有罪,难道他州吁杀兄篡位就没罪吗?

宋殇公听不进去,因为他们二人的出发点已经完全不同。

宋国成了卫国的坚定同盟。

鲁国的国君是鲁隐公,但权柄被公子翚所把持。公子翚收到卫国的贿赂,不向国君征询意见就同意发兵。

陈、蔡两国是小国,不敢得罪大国,很轻易就加入同盟。

最终,卫、宋、鲁、陈、蔡五国组成联军,推宋殇公为盟主,讨伐郑国,兵车总计一千三百辆,军势极盛,在郑国的东门之外列成阵势。

《读起来最省力的东周列国志》010五国伐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