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談起中唐晚唐時期,人們的第一感覺往往是充滿了衰敗殘破之象,地方上藩鎮割據自立,朝廷內部宦官當權,臣子之間黨爭不斷,對外還不斷遭受吐蕃和南詔等“蠻夷”的侵蝕。

我們中學課本上接觸過的詩人大多生活在這個時代,他們不是每日思鄉心切,就是抱怨自己不得重用,抑或對大唐的未來憂心忡忡。

無論從政治、軍事還是文學上,似乎都看不到初盛唐時代的恢弘氣象。那麼,中晚唐真的就如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的那般不堪嗎?如此不堪的朝局國勢,又是如何支撐了一百餘年才最終分崩離析呢?

實際上,玄宗後的歷代唐朝帝王都不是昏庸怯懦之輩,很多人頗有勵精圖治之心。

唐代宗掃除安史餘孽,穩定局勢,發展經濟;唐順宗革除積弊,任用賢能;唐憲宗鐵腕削藩,蕩平河朔……或許沒有得到自己希冀的結局,但他們的努力都在不同程度上為這個奄奄一息的王朝延續了生命。

而同樣在這個時期,還有一位號稱“小太宗”的皇帝,他甚至創造了收復河西這樣超越先祖的偉業,這就是大唐宣宗——李忱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1

少年體弱,屢遭鄙視

安史之亂後,各地藩鎮擁兵自立,紛紛在地方上做起了土皇帝,舉旗造反者不乏其人,唐憲宗時的鎮海節度使李錡便“趕時髦”玩起了武裝割據。但李錡野心有餘,謀略不足,終於兵敗被誅,其妾鄭氏充入了皇宮掖庭。許是頗有姿色,鄭氏被唐憲宗偶然臨幸,春風一度後便懷了龍子,即憲宗第十三子,李忱。

李忱的母親是個不起眼的“內職御女”,童年的他自然少不了遭遇冷眼歧視,李忱出於嚴重的自卑,也自幼沉默寡言,宮中都認為他是個笨孩子。

史載李忱十多歲時身染沉痾,瀕死之際忽然有奇異的光照到身上,他一躍而起,端正身體拱手作揖。當時在位的唐穆宗李恆是李忱的長兄,聽聞此事後撫摸著他的背說:“你是我們李家的英明人物啊!”有這樣一位慈愛的皇帝兄長,李忱可以說十分幸運。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李恆

但好景不長,穆宗僅在位五年便駕鶴西去,其子李昂和李炎在宦官的扶立下相繼登位,亦即唐文宗和唐武宗。

這二位是李忱的侄子,卻毫無敬愛長輩的禮儀。文宗李昂知道李忱口訥,便在宴會上強令他講話,並稱呼他“光叔”(李忱被封為光王),以此為樂。武宗李炎則對李忱猜忌頗深,李忱為了保全性命,甚至過上了僧侶齋戒的日子。在生命的前三十餘年中,他的生活充斥著灰暗的色調。

2

宦官擁立,隱德初現

會昌六年三月,唐武宗李炎病危,由於李忱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宦官馬元贄等覺得他仁弱易於掌控,便將他立為皇太叔,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沒有想到,李忱繼位後立刻像換了一個人,這位新帝接下來的一系列舉動,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根據《資治通鑑》和《唐語林》的記載,李忱雖為人謙和寬仁,但作為皇帝卻極有帝王心術。

首先,李忱善於納諫,無論是諫官上述言事,還是門下省將不合適的詔令駁回,他都會謹慎對待,因此才有小太宗的美名。

魏徵的五世孫魏謨論事時往往開門見山,無所忌諱,頗有先祖遺風,被李忱拜相,深得器重。

而對於身邊寵幸之人,李忱卻嚴禁他們干預朝政。優伶祝漢貞反應敏捷,詼諧無比,很能為李忱解悶,受到他的寵信。但祝漢貞有一回說得興起,觸及了政事,李忱立刻板起了臉:“朕養著你是為了娛樂,你怎能涉及朝政呢?”從此便將祝漢貞疏遠。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李忱

樂工羅程彈得一手好琵琶,倚仗李忱寵愛,因小事殺人。李忱不顧眾人求情,將他杖殺。

可見,唐宣宗李忱是個賞罰分明的主子,那個寡言黯弱的親王形象只是他為了保全自己的韜晦之策而已。

此外,雖然被宦官扶上皇位,李忱在位期間還是盡其所能對閹宦勢力進行打壓。例如宦官內園使李敬實氣焰囂張,遇到宰相鄭朗不下馬,李忱立即剝了李敬實的官服,配給南衙當賤役。另外李忱規定,地方節度使有罪,由宦官充任的監軍要連坐。有了這些政策,宣宗一朝,宦官勢力大為收斂,這顯然是馬元贄等人沒有想到的。

唐武宗在位期間,曾進行大規模滅佛運動。武宗把佛教視為異端,勒令僧侶、尼姑以及摩尼教和襖教的僧人還俗,寺院基本拆毀,田產和財產沒入官府。

滅佛獲得的寺院收入雖然暫時緩解了武宗因連年用兵造成的國庫虧空,但其導致的社會動盪也是始料未及。還俗後無處容身的僧人往往成了殺人越貨的強盜,在江淮一帶作亂尤其嚴重。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宣宗李忱根據這一狀況,重建了部分寺院,但對廟宇和住持的數量做了限定,這樣既不至於讓出家人流離失所,也不會出現“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佞佛怪象,保證了財政的正常運轉的同時,也穩定了國家綱紀。

3

收復河隍,撫平党項

李唐王朝在太宗、高宗二帝的開拓之下,疆域一度空前廣闊。但安史之亂後,中原四分五裂,朝廷威儀不再,少數民族小弟便紛紛趁火打劫,侵擾邊境,不僅新的疆土盡數失去,原有的河西走廊也落入了吐蕃之手,收復河隍始終是中唐歷代君主的夙願。

唐宣宗大中初年,吐蕃論恐熱與尚婢婢兩方勢力的矛盾愈演愈烈,在河西地方衝突頻頻,吐蕃的實力因內亂而嚴重削弱

“淪陷區”沙州首領張議潮一直暗中結交豪俊,此時見時機成熟,便發動起義。張議潮率眾很快驅逐了吐蕃守將,光復沙州。隨後,議潮 “繕甲兵,耕且戰”,又先後收復了瓜州、伊州、西州、甘州等十州,河西走廊一舉迴歸大唐。

唐宣宗對此極為振奮地說:“憲宗曾有志收復河隍,可惜忙於中原用兵,壯志未酬。如今朕完成了他老人家的遺志,足可告慰他的在天之靈了!”

為了鞏固勝利成果,宣宗在沙州設歸義軍,任命張議潮為節度,統領河隍十一州。宣宗之後的晚唐五代時期,中原戰亂頻仍,而歸義軍卻始終在偏遠的河西走廊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和睦相處,一直維持到了北宋仁宗年間。河隍的收復雖然主要歸功於張義潮與河西人民的奮鬥,但也離不開宣宗朝廷的鼎力支持。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大中初年,隴西党項屢次反叛擾邊,宣宗發兵征討,但始終未能成功。宣宗對党項的叛亂徹查後發現,事情的緣起乃是邊境將帥貪圖党項人牲畜,肆意劫掠誅殺。

針對這一問題,宣宗改派文臣代替武將鎮守西部邊陲,並招募軍士,開置屯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党項之亂也由此平息。此外,宣宗還平定安南,北逐山奚,一時間海晏河清,天下安定。

4

死因神秘,盛世難續

據官方史料記載,自大中十三年五月起,宣宗李忱因服用太醫所獻的“仙丹”而中毒,無法上朝,於同年八月駕崩

唐朝皇帝崇尚道教,太宗、憲宗皇帝也都是丹毒發作而死,表面看來似乎沒有問題。但聯繫到宣宗一生整肅朝綱,打擊宦官勢力,而其駕崩的前前後後,史籍記載又矛盾重重,其中陰謀的氣息便逐漸顯現出來。

憲宗皇帝死於丹毒,但實際為宦官所害,這在宮廷內部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宣宗登位後為報父仇,大力誅殺憲宗朝宦官組成的“元和逆黨”,令作威作福慣了的太監們震悚不已。到了宣宗病危之際,宦官們大有可能趁勢反撲。

根據歷史含糊其辭的陳述,宣宗駕崩之時,其身邊傳話的乃是自己平素並不信賴的王宗實等人,而遺詔中的繼承人又偏偏選擇了遊樂無度的李漼,難保不讓人揣測這其中另有隱情。

看似愚痴呆傻的他,如何再造大唐盛世

李漼

宣宗為人謀害的論調畢竟沒有直接的證據,陰謀論也只能作為後人的談資。

宣宗崩後,長子唐懿宗李漼即位,年號鹹通。懿宗雖然“器度沉厚”“洞曉音律”,卻毫無人君之才,日日沉湎酒色,政治腐敗,宣宗苦心經營十餘年的盛世成果被消耗殆盡。

而其生前未解決的流民和土地兼併等問題卻越發尖銳,到了更加荒唐的僖宗朝,終於演變成了震動天下的黃巢起義。

“其興也勃焉,其敗也忽焉”,宣宗的大中之治宛若唐朝的迴光返照,但他起伏跌宕的人生軌跡卻為後人津津樂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