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144HZ顯示器?

用戶69001851

對於電競選手而言,遊戲水平的高低除了和自身能力有關之外,外設產品也是影響選手們發揮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隨著遊戲行業的不斷髮展,定位高階玩家的高刷新率電競顯示器應運而生。不過,目前市面上的電競顯示器魚龍混雜,雖然很多電競顯示器在刷新率上達到了標準,不過在顯示效果上並不盡人意。其實,影響屏幕顯示效果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刷新率之外,面板類型、響應時間、顯示技術、分辨率、色域等都是影響電競顯示器顯示效果的重要因素。對於電競顯示器而言,這些因素究竟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使用一款好的電競顯示器又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呢?不要著急,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與傳統的60Hz顯示器相比,電競顯示器最具特色的參數就是屏幕的“刷新率”,刷新率是指電子束對屏幕上的圖像重複掃描的次數,換言之就是1秒鐘的時間內顯示器刷新畫面的數量。在顯卡可以滿足性能需求的前提下,我們在玩遊戲或者日常使用時,即使你顯卡可以渲染的幀數再高,實際上顯示器所顯示出來的只有顯示器刷新率所決定的幀數。如果你顯示器最高刷新率是60Hz,則屏幕實際顯示的最高幀數只有60幀,如果你使用的是144Hz的電競顯示器,則顯示器最多顯示的幀數就可以達到144幀。

單單從幀數上來看,144Hz電競顯示器相比普通60Hz顯示器在實際顯示幀數上可以成倍提升,不過很多人可能會說,當實際顯示幀數達到60幀後人眼已經很難再區分出高於60幀畫面的不同,那麼144Hz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真的比60Hz顯示器看起來更為流暢嗎?

在使用60Hz顯示器的時候,顯示器刷新每兩張畫面之間的間隔時間為六十分之一秒也就是16.7ms,而144Hz顯示器每兩張畫面之間的延遲則為6.9ms,在看電影或者日常操作時,這個數據可能說明不了什麼問題,如果我們在玩遊戲尤其是FPS遊戲時,高刷新率所打來的低延遲可以顯著提升遊戲體驗,不僅僅是普通玩家可以感受到這種差距,毫秒級別延遲對於電競玩家來說更會帶來一場血雨腥風。

而對於面板的選擇上,目前主流顯示器的面板無非就是三種:TN、IPS/PLS、VA。TN面板響應速度很快、售價便宜,但色彩表現往往較差,可視角度小,稍微偏點角度觀看屏幕就會偏色泛白。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中低端產品基本上都採用了TN面板,例如我手頭現在使用的這款華碩的MG248Q。

替換高清大圖

MG248Q採用了144Hz刷新率1ms響應時間TN面板的24寸入門級電競顯示器,也是我入手的第一款電競顯示器。這款顯示器各方面表現都還不錯,真正用到了144Hz刷新率之後才讓我明白,原來不止是FPS遊戲,在MOBA遊戲上也能體驗到高刷新率帶來的這種流暢的視覺體驗。當用慣了144Hz高刷新率之後再用回60Hz的普通屏幕時,明顯能夠感覺60Hz屏幕有一種卡頓感。

華碩的這款MG248Q雖然性價比不錯,不過卻擁有著TN面板屏幕的一個共性,那就是屏幕泛白。好在有紅蜘蛛校色儀,經過校色後MG248Q屏幕泛白問題已經有了明顯好轉,不過和IPS面板相比依舊存在較大的差距。

三星C24FG73FQC顯示器是我入手的第二款電競顯示器,它使用了144Hz刷新率1ms響應時間的VA面板,1920*1080分辨率23.5英寸設計。

三星的這款VA面板的電競顯示器同樣具備了較高的刷新率和較低的響應時間,但是在顯示效果上要比華碩那款TN屏的要好的多。三星的這款曲面顯示器可視角度大,黑白色彩的表現更為純淨、對比度較高。其次,該款顯示器支持三星QLED量子點技術,擁有125% sRGB的色域覆蓋範圍,色彩還原更為真實準確。雖然無法與IPS面板相提並論,不過VA面板的顯示器兼顧高刷新率、低延遲響應、廣視角高色域等諸多特性,加上售價比TN屏貴不了多少,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

最後,再來說說IPS面板的電競顯示器。眾所周知,IPS面板的顯示器憑藉著較大的可視角度、更為精準的色彩還原程度一直定位高端系列,搭載了144Hz刷新率IPS面板的電競顯示器產品亦是如此。不過,IPS面板的電競顯示器在售價上一般比較高昂。

惠普暗影精靈III Pro筆記本是我使用的第一款搭載了144Hz刷新率IPS面板的電競屏遊戲本,也是我接觸的第一款IPS面板的電競屏幕。對於遊戲本而言,目前僅有一些高端產品搭載了120Hz刷新率4ms響應時間TN面板電競屏幕,而暗影精靈III Pro是首個採用了144Hz刷新率9ms響應時間的IPS面板屏幕的產品。

傳統IPS面板的電競顯示器雖然擁有著較大的可視角度和精準的色彩還原度,不過它們普遍存在著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響應時間長,畫面會出現拖影問題。

替換高清大圖

所謂響應時間,其實說的是灰階響應時間,是指屏幕從一個灰階過渡到下一個灰階所需要的時間。這個響應時間越短,畫面刷新越快,越不容易產生拖影。一般來說大多數普通桌面級IPS面板顯示器的響應時間為8ms左右,受限於刷新率的關係拖影問題不算太明顯,而普通IPS面板筆記本屏幕的響應時間多為25ms,玩遊戲的時候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拖影問題。

電競顯示器的出現不僅提升了顯示器的刷新率,同時也大幅降低了灰階響應時間,目前,主流IPS面板的電競顯示器響應時間一般為4ms左右,個別產品可以達到與TN面板相同的1ms響應時間,例如LG的34UC79G-B。

所以,使用惠普暗影精靈III Pro上的這顆144Hz的IPS屏玩遊戲究竟是一種什麼體驗呢?

首先,IPS面板帶來了色彩還原度的提升,惠普暗影精靈III Pro上的這顆IPS屏擁有更高的色域,在色彩的呈現效果上更為豐富豔麗,對於色彩的還原更為真實。

其次,IPS面板較高的可視角度也決定了它沒有TN屏的那種慘白感。9ms的響應時間雖然沒有桌面級電競顯示器那樣快,至少大幅緩減了普通IPS屏筆記本的拖影問題。

最後,不得不提的還是高刷新率帶來的暢爽的遊戲體驗。一秒鐘刷新144張畫面與60張畫面果然還是不能同日而語,特別是對於我這種喜歡玩LOL的人而言。MOBA遊戲對於流暢度要求不高,不過幀數提高了之後依舊可以比較直觀的提升視覺體驗,配合上IPS屏對於畫質的完美呈現,這種感覺就如同機械鍵盤一般,用過了之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 隔壁張叔叔


泡泡網

對於這個問題,我先從一個梗來解釋。

如果你經常逛一些遊戲社區,肯定會看到如下的對話

樓主:這遊戲才五十多幀,卡的我頭暈
1樓:人眼最大分辨幀數是24幀,你要那麼高幀數幹嘛?

這個回答其實沒什麼問題,但回答在遊戲畫面這裡就屬於答非所問。

所謂的“幀”是指動畫中的最小畫面單位,任何動畫比如電影、動漫以及遊戲的畫面都是有許多幀連續播放形成的。

那麼為何電影通常是24幀而遊戲卻需要很高的幀數呢?


這是因為電影等多媒體視頻,是實現壓制好的固定內容,固定內容是重點。

而對於遊戲來說,玩家不同的操作指令會對遊戲產生不同的反饋,在多人遊戲中其他玩家的操作同樣會對遊戲造成影響反饋,所以遊戲的畫面從來不是一個固定內容。


簡單的講,你看到的遊戲內容是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產生的:所有玩家NPC的操作指令→遊戲的反饋→CPU、顯卡等硬件的處理→顯示器。


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中玩家的操作、硬件的變化都是變量,所以遊戲中生成的畫面一直是“波動的”,直觀反饋的就是FPS幀數的浮動,或者說就是“這遊戲真卡”

FPS幀數這個概念已經十分普及,很多玩家都知道當遊戲幀數體驗不理想時會去升級自己的硬件配置。

但很多人不知道對於呈現畫面最直接的顯示器來說同樣是十分關鍵的。

通常我們能見到的普通顯示器刷新率一般為60HZ,也就是這塊屏幕每秒鐘能顯示60個畫面,而你的遊戲幀數往往是超過60幀的,這時候更高刷新顯示器的優勢就展現出來了。

比如曾經液晶顯示器剛剛進入市場時,你可以看到很多CS的職業玩家依然選擇用純平顯示器(俗稱大腦袋顯示器),因為這種純平顯示器可以擁有比當時液晶顯示器更高的刷新率,響應速度也更快。

如今144顯示器作為“電競顯示器”最大賣點,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和他人對戰的玩家,那麼這種顯示器物有所值,你只需要考慮自己的預算。此外,電競顯示器還附帶著一些其他針對多人對戰方面的功能,比如更快的延遲響應和動態亮度平衡等等。

但如果你在多人對戰方面剛需並不是很高,或者需要考慮色彩方面,那麼電競顯示器並不是你的菜。因為市面上主流144顯示器採用TN面板,這種面板優勢就是刷新率和響應速度高,但缺點就是色彩方面不如IPS,而且差距還蠻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