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柱山瓜蔞籽

【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柱山瓜蔞籽

天柱山瓜簍籽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於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一帶。天柱山瓜蔞籽表面潔淨、外殼淺棕色及棕褐色、子粒飽滿。採用傳統工藝加工後,入口鹹(甜),破殼後子仁鮮美,潤脆可口,香、鹹(甜)純正,具有該品種特有的風味,氣味,是天然的綠色休閒保健食品。

【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柱山瓜蔞籽

產地範圍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關於批准對撫順林下參、三塊石大果榛子、天柱山瓜簍籽、蒲江彌猴桃、新津黃辣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總局2010年第109號公告)規定:

  天柱山瓜簍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安徽省潛山縣王河鎮、油壩鄉、梅城鎮、黃泥鎮、黃鋪鎮、痘姆鄉、天柱山鎮、水吼鎮、五廟鄉、槎水鎮、餘井鎮、龍潭鄉、黃柏鎮、官莊鎮、源潭鎮、塔畈鄉等16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天柱山瓜簍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潛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天柱山瓜簍籽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安徽品牌】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天柱山瓜蔞籽

人文歷史

潛山縣盛產瓜蔞籽,源遠流長。相傳漢末著名道家左慈曾棲隱天柱山煉丹,現存煉丹洞、煉丹臺、煉丹湖之美景,留有“天柱山瓜蔞籽,炒熟可食,健胃潤肺”之說。天柱山瓜蔞籽的食用,為潛山縣勤勞勇敢的勞動人民所獨創。早在百年前,潛山縣就有庭院種植的歷史。據當地老人回憶,約在1937年前後,當地群眾就有食用瓜蔞籽習慣,那時該地的堤壩上、竹園裡野生瓜蔞隨處可見。有人生病(如哮喘、便秘等)後,發現郎中所開的藥方中有“瓜蔞籽”,於是他們就地取材,將野生瓜蔞採摘回家,取籽食用入藥。當時,食用方法很多,有磨粉、水煮、鍋炒等,其中一些病人驚奇地發現,部分野生瓜蔞籽經炒制後,香脆可口,微苦生津,別有一番滋味。他們就主動加大食用量,延長食用時間,幾年後發現自己身體不但沒任何副作用,反而原有的病在不知不覺中好了。於是,病人傳給家人吃,家人帶動親戚吃,瓜蔞籽的美味得到群眾的認可,並逐漸成為當地村民逢年過節待客之佳品。瓜蔞籽的人工種植也得以延續與擴展。同時以瓜蔞籽加工後較好的適口性為目標,廣大農戶進行了長期的、艱苦的選擇,實現了瓜蔞由單一藥用向食用的開發,拓寬了瓜蔞的利用空間,增加了瓜蔞的自身價值,從而形成了具有潛山鮮明特色的、國內外絕無僅有的瓜蔞種植資源。

食用價值

天柱山瓜蔞籽俗名 野葫蘆籽

  但過量食用瓜蔞仁也可能引起胃部不適,惡性嘔吐和腹痛洩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