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土特產:菱角塘、魚塢子

菱角和荷藕一樣,是水鄉寶應土特產。

仲春時節,人們把菱角種撒入深水河灣,人們稱之為菱角塘。一個多月後,一個個細長的莖蔓紛紛從水底竄出來,把嫩綠的葉芽托出水面。

菱雖然有角,卻是團結友愛的典範。漸漸地菱角長大了,幾十個菱葉錯落有致地盤結在一起,長成菱角盤。菱角盤越長越大,繼而生成許多小白花。挨挨擠擠的菱角盤,各自佔有一個空間,共同把水面覆蓋得嚴嚴實實。它們都面朝藍天,均衡地接受陽光雨露的恩澤。勁風吹來,河面上漾起綠色的波瀾,在陽光照耀下,細碎的小白花顯得格外誘人。

寶應土特產:菱角塘、魚塢子

採菱的季節,充滿著豐收的喜悅。六月底,頑皮的孩童,光著屁股雙手作漿,划著大澡桶,沿著大河邊,來到了菱角塘,他們翻起菱角盤,摘下鮮嫩的菱角,嚐了頭鮮。七月裡,採菱的姑娘坐船頭排成行,她們穿著花花綠綠的衣裳,象一朵朵盛開的鮮花,銀鈴般的笑聲深情地在綠波中盪漾,一船歌聲一船菱,豐收的喜悅帶到了城鎮市場上。中秋前夕,鄉親們接踵上城,一手拎著一捆潔白鮮嫩的荷藕,一手提著裝滿菱角的小蒲包,贏得城市居民羨慕的目光。

菱角是一種口福,但是不會吃菱的人,常常被菱角尖刺破嘴唇、戳破手,真是“愛它香,被它傷。”“雙手吃菱不是寶應人!”這是外地人吃菱時發出的感嘆,也是寶應人的驕傲。寶應人吃菱,一手拿菱送到嘴邊,一咬角頂,破皮後一擠一吸,一個完整的菱角米便躍入口中。仔細品嚐著菱角的清香甘甜,頓時讓人滿口生津。

菱角和荷藕生長特性截然不同,荷藕適宜長在淺水裡,菱角卻喜歡在深水中。夏季,連續暴雨,河水猛漲,人們拼命地為荷藕田向外排水,降低水位,而菱角正快活地瘋長,“大水菱角小水藕”,是水鄉人的口頭語。菱角塘多設在大河滂、深水塘,外圍有一排柳樹、毛竹樁,用粗蒲繩聯結著。

寫到菱角塘,不禁又想起家鄉的魚塢子。菱角塘實際上是與外河溝通連的天然魚塘。

魚,到了冬季,喜歡到水深、草多的地方歇冬。水鄉人掌握了魚類這個特性,入冬以後,人們便忙著苫魚塢子。六十年代,我在公社辦公室工作,冬季生產生活月報表中,魚塢子就作為專門的一欄:苫魚塢子多少塊,多少畝。那時候,大河滂,大大小小的魚塢子,滿眼可見。

菱角塘水深、面積大,外圍有現成的護樁、繩,加上菱角盤、莖須老了,相次沉入水底,在水底均勻鋪上厚厚的一層,最易滋生浮游生物,又暖和,又有食料,魚們最喜棲息。菱角塘再苫上一層少許的雜草,便成了最理想的魚塢子。春節前夕,鄉親們在魚塢的外圍圍下柴箔子,把雜草撈走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齊進入魚塢內,搗叉的、撒網的,拾魚的,忙得熱火朝天。有的魚塢面積大,還特地請來老鴉船,放鷹人“哈、呵,呵哈”地喊個不停。

魚塢內,人多,船多,捕魚工具多,佈下了人民戰爭的天羅地網,魚兒就象當年潰敗的鬼子兵,拼命逃竄,藏在深處的大魚也驚恐萬狀,一條條大青魚在水中激烈地遊動,旋起一個個漣漪。有時,一條條大鯉魚躍出水面,鱗光閃閃;躲在水底的龜鱉亦兀自嘆息,竄出水面上的一個個氣泡泡,是它們的長吁短嘆。“三九嚴寒何所懼”,村民們捕撈魚塢子的熱情,早已把寒風朔氣驅散,一張張笑臉洋溢著濃濃的春意,歡聲笑語連成一片,響徹河面和村莊。滿倉的鮮魚活蹦歡跳,挑逗得人們越發的快樂,它們彷彿在俏皮地向大家祝賀:你們呀,又是一個豐盛的年歲!

菱角塘長菱,為魚提供了豐盛的飼料;魚塢子誘來魚,一個冬季,魚們吃喝拉撒又為菱角留下了豐富的肥料,菱和魚各有所得,互利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