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大城市裡的人能很容易分辨出從鄉下或農村來的人?

米殼人

環境給我們打下的烙印太深,走在哪裡都容易被人認出來。

中國最大的大差距不是中西部之間的差距而是城鄉之間的差距,這巨大的差距當然會反映在人的身上。儘管這差距在逐步縮小,但對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人的影響,那是無法消除了。

我上大學的時候,假期總要從大姨家路過,她家在我們本地的市裡,那時她就勸我畢業後要離老家遠點,千萬別回縣城裡去,不然老家那些親戚熟人會隨時過來把家裡變成招待所。今天儘管很多地方的農村條件已經很好,富裕的農民收入遠高於城市裡普通的白領,但這條鄙視鏈仍然存在。影視劇和電視節目裡農村人還是土得掉渣,或者就是成天扯淡沒正事,你看《鄉村愛情》裡哪有正經農民?

這條鄙視鏈對我們這些農村出來的人也有潛意識裡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行為上,就讓很多城裡人一眼就看出我們的出身。

不過有什麼關係呢?身份的問題,只要你自己有一顆強大的內心,自己不在意,那它就是別人的問題。就像網傳的馬爸爸的段子,“我長得醜,難受的應該是別人,反正我自己也看不見,為什麼要難受呢。”

再過一些年,農村人少了,土地集中了,各方面條件都好了,又是綠水青山,當一幫城裡人去那兒“洗肺”的時候,就會有一群農民圍觀,“瞧那幫城裡來的,就像沒見過世面似的。”


HR那些事兒

城鄉有差別,優越別得瑟!為人別忘本,尊重是修養!人力資源沉思錄,與你好好聊職場!

本不屬於我的答題領域,不想答。但看到這個話題很有傾向性,故意找茬碰瓷的吧!

不知題主問這個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題主的身份。若題主是城裡人,問出這個問題可以理解,但有些得瑟!若題主也是農村人,不知道是什麼心態,自卑?



別忘本

我在農村出生,祖上都是農村人,現在大城市學習,工作,生活已經20多年,早已經是城市戶口。那麼按照題主的說法,我算是鄉下或農村出來的人?還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


我五歲的兒子,經常對我說,“你們農村人……”,把我樂得不行不行的!他是我兒子啊,他哪裡來的優越感?不是,我確實就是農村人嘛!

大概率,題主是城裡人,或是在大城市裡生活的人。如果你是從鄉下出來的,別自卑,農村人不丟人!你有知識或技術,在城裡靠自己的能力吃飯,不偷不搶,怕什麼嗎?即使物質條件差點,生活艱辛一點,又如何呢?!千萬別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你出生就是城裡人,那回去問問你爸爸媽媽是哪裡來的?再問問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看他們又是哪裡來的?正所謂,往上數三代,中國還有幾個城裡人?!即使往上數三代,你們家都是城裡人,又如何?如果拿著優越感做人,早晚會顏面掃地的,至少不會是個受人尊重的人!


別得瑟

無論是從鄉下出來在城裡生活的人,還是出生在城裡的人,千萬別得瑟!如果出生就在城裡,那隻能說明你命好,上帝仁慈,與你自己的能力絲毫關係也沒有。假如你也是出生在農村,你的今天會是怎樣嗎?如果你本身好不容易從鄉下奮鬥出來的,又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呢?

中國城鄉差異大,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大,教育、醫療、民生等資源國家投入向城市傾斜。從這個意義上說,城裡人是得到政策支持,享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各方面的資源。所以,你以為自己有知識有文化就是自己的能力嗎?你以為自己穿得光鮮亮麗都是個人努力的結果嗎?

做人,學會感恩很重要,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多理解,知寬容

儘管目前我國廣大農村經濟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可否認,城鄉差別依然很大,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無法彌合。因此,農村的教育還是跟不上,農村人的文化知識水平不高。

對於剛從農村出來的人來說,對城市的生活方式不熟悉,這是很正常的。我經常碰到坐地鐵不會買票的,也有出閘機不會投幣的……我都會毫不猶豫地主動去幫助他們。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城裡,把你放到鄉下,可能也是啥都不懂,與大傻無疑!記得很小的時候,大人們總是嘲笑城裡人,傻傻分不清什麼是韭菜什麼是麥苗^_^。我們當時笑得不行不行的,城裡人怎會這麼笨!現在,我自己都快分不清了!

對於剛到城市生活,有些不好的習慣,或者不太文明的舉止,建議城裡人學會寬容!寬容,體現一個人的心態,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要尊重

有知識有文化,更應該知道尊重!每個農村人進城,背後都有很多心酸與不易。家裡可能有留守兒童,也有年邁的父母……遠離故土,遠離親人,都只是為了生活而奔波!

對於面對生活,積極努力的人!我們無法給予什麼,但尊重是最起碼的!

客觀上,農村出來打工的人支持了城市建設,支持了城市經濟繁榮,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幫助!尊重別人,也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看到有人問答,隨地吐痰的農村人……這與其他國家歧視中國遊客的邏輯是一樣一樣的!你身為國人,你的感受是什麼?覺得受到了應有的尊重,還是侮辱?!



人力資源沉思錄

說髮型、膚色、口音的都是藉口。有一種東西叫生活習慣和環境所養成的氣質。有人說這個氣質是先天的,後天無法改變,我不同意。如果一個農村人在城市裡富足的生活足夠長時間,氣質就會發生本質性改變,這個跟自己的經濟能力和每天接觸的環境也有很大關係。



農村進城的很多年輕人都是在廠裡店裡打工,這樣的經濟沒辦法讓他們生活的特別好,也就是沒有足夠剩餘的錢來改變自己的形象與自信心。相反,很多企事業單位的領導也都是農村出身,你已經很難在他們身上看到農村的影子了。



舉個栗子(粉絲輕拍),趙麗穎剛出道時候就挺漂亮的,但她當時的氣質還是可以看出是農村出來的小美女。但隨著演藝之路的發展,接觸環境和公司的包裝等。你現在還能看出來她是農村女孩嗎?馬天宇類似是這種情況。





有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一個特別有錢的農村人,他只在鄉下生活,不接觸大城市的人和事物,那就另當別論了。



大千發掘

城裡人農村人區別很多是肯定的,各地的差異都很大,我不是大城市人但在省內分辨還是相當的容易,全國其他地方也可以但是不像在當地一看便知。

一個人是在城市裡長大的,還是農村長大後出來城市的,這兩個最容易分辨了。還有的雖然城市出生並且長大但是父母是從農村走出來的,所以這種屬於農村家庭長大的城市人。這種區別就不大了。通常特點就是語言跟城市人的毫無區別,但同時還能說出地道的當地農村方言。這個特點是城市長大和農村長大不具備的。農村人普通話總有口音,城市長大的人不會方言。這種能力當地郊區年輕的通常也具備。所以城市家庭出生長大的人根本不可能會說農村方言,但是能聽懂

像我的家庭父母就是城市出生長大的,爺爺奶奶輩的過去很早就從外省的老家出來了,老家話沒見他們說過,但是當地方言也不會說,我記事兒起來他們就說的當地特色普通話,只是某些句子中會帶出特別的口音,姥爺那邊原生是母語,更別提了,母親那代就失傳了,我更別說,所以老一輩出來城市早,地區性方言差異又大,當地人的話學不會,自己老家的方言人家又聽不懂,所以只能普通話去交流,時間久了普通話不好都難,父母這代出生家庭就是普通話交流,所以自己普通話標準是先天家庭的優勢,根本不用學。

除語言方面就是飲食特點,外地不知道怎麼樣,我們省內農村出來的吃飯最大特點就是特別挑食,經常一起吃飯挑三揀四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覺得特別難伺候,而且普遍都這樣,城市的見過挑食的也沒那麼普遍挑的嚴重。後來據我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農村從小長大,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村畢竟從吃的東西上跟城市就是天壤之別。多年吃重複單一品種又少的食物,來到城市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很大,需要適應,所以挑食嚴重是有合理性的。因該會慢慢改變吧。

除了飲食眼界方面,自己從小吃到的各種食物比較多,家長出差有時候會帶上我去全國各地,所以在人口流動很差的時期就吃到了全國各地的食物,那時候父親屬於最早那批下海經商的人,那時候往往帶回來的錢都是一摞一摞的。想想這些錢對於當時的房子來說只要能花錢買到,北京上海隨便挑著買沒問題。那時候農村出來的很少,各地方人口基本沒有流動性,人們都抱著鐵飯碗,從小就聽父親說自己城市倒數第一,小時候去上海逛商城總被當成北京人,因為那時候普通話普及率太低,上海人說話我們也聽不懂,當地人印象中因該說普通話的就是北京人。所以只要一開口就被人說是北京來的。為什麼當時不移民到北京上海呢,估計是因為家裡有父母和親戚的原因吧,現在看看沒有什麼用。都各自過各自的生活交集特別少,除了一年一聚平時基本沒事兒不來往。不過也習慣於這樣的生活了,親戚間除了無聊的各種盤問重複不變的話題其他也沒別的。能互相幫忙還是能幫的上的也都隨緣,不是義務也沒有彼此奢求,所以順其自然就好。從小去的地方比較多的原因飲食方面世界各地的任何食物都可以接受,也沒有什麼偏好,雖然自己經歷和眼界有限,但是飲食這方面自己確實厲害。什麼都可以嘗試。適應性極強,小時候第一次吃生魚片就沒有畏懼過,北京的豆汁都能喝出別樣味道來。什麼都能吃什麼都願意嘗試但是必須是有底線的。比如狗肉自己從不吃,受保護野生動物不能吃,存在安全隱患或者冷門的動物不吃。

語言上的區別,飲食特點上的區別是這邊能看到的兩點。如果多比較的話區別太多太多了。


柳三變75831838

回答這個問題,我站在鄉下人的角度來談談進入大城市的第一感覺,只因為我是鄉下人 農村人,對進城特別的別有一番滋味。

第一,知道的少,看的更少,帶來畏手畏腳。

我從鄉下進城,是在我三年級的時候。我記得2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坐公交,親戚讓我先上公交,我不敢上,往後躲。沒有辦法,親戚先上,我跟在其後。上了車,看見了位置不敢做,因為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坐,坐又坐那裡,所以,就站著。親戚讓我坐,但因為座位離親戚有幾步,我害怕一會兒找不到親戚,就說:“我不想坐\

樹子的夢

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是農村的,在城市呆了也是十幾年了,一直想融入城市的人潮之中,也算是融入了吧!因為一切都是習以為常了。回首以前,想想也挺有意思!記得剛從老家出來的時候,我身高才一米六五,瘦瘦巴巴的,穿的衣服,隨說是精心準備,但也是和人流有些格格不入。走到哪裡,都是坐在一遍不善於表達,或者找個牆角,往上面依靠。看什麼都那麼新鮮。我是在廚房工作的,所以現在看到很多剛踏入社會進入廚房的小孩,彷彿都能看到我曾經的身影。農村人剛去城市,說句實話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現在城市接近一半的人,都是農村出來的,有很大一部分已經融入進去,還有一部分通過自己的努力顯然已經成為了這個城市的主人!為什麼剛開始出來的人,會很容易分辨出來,其實道理很簡單,下面咱們一塊分析一下。



一、穿著上,能夠看的出來,大多數剛出來的。穿衣服不會搭配,所以很明顯的能夠看的出來。

二、說話,很多剛出來的人,方言很重,現在農村大多數普通話都沒有普及,所以很明顯的能夠聽得出來。

三、眼神,很多剛從農村出來的,因為見識比較少,所以看什麼都感覺到新鮮,走在大街上,他會忘我的來回看。

四、沒有自信,這是很重要的一點,自信源於積累,往往剛從農村出來的人好比一張白紙,對很多的事情都有牴觸的心理,往往會產生不自信。我記得我表哥給我說過一個例子,他在濟南上大學,以前的發小去學校找他,他的發小是幹工地的,(一個月工資一萬多),但是進入大學,和別的同齡人在一起,明顯的能夠感覺到拘謹,放不開,其實這只是心裡上的,他沒有想過這幫大學生會有一大部分,可能畢業後混上十幾年,也不如她現在掙的多!

以上是我根據個人以及身邊做的分析,說句實話,我們農村人生來就比城市的人低了一個臺階,但是出生只代表命,不代表命運,命是天給的,運是個人做的!農村人勤勞善良,不怕苦累,敢於拼搏,現在很多的農村人,已經成為了城市的主人,也有很多已經主宰城市人的生活命運。這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回頭想想,城市人也沒有什麼優越感,農村人也沒有什麼不自信的!還有,現在的城市人,往上倒三輩,有幾個不是農村的~~


餐飲小吃創業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雖然現在大部分農村也發展起來了,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從下面幾點來說說大城市人為何很容易分辨出從農村來的人。



1、鄉音。這是一個根的東西。及時我們在某個大城市生活很久,穿著打扮以及做事方式開始城市化,但是我們的本音還是夾雜著鄉音。

2、氣質。氣質這個東西不是裝出來的,那是要有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那是要多少年積累多少見識積攢,使自己有內而外自然流露。

3、自卑感。也許我們在大城市已經立足,也許在大城市我們生活已久,但是面對本身大城市的人,不懂為何內心會有自卑感,那種自卑感好像根深蒂固,不容輕易忘卻。

其實現在大多數從外表穿著上已經很難辨認出從農村來的,因為穿著都已經同化。

無論是農村出來的,還是原來就是大城市的,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個好市民,跟從哪裡來沒關係。我就不怕被說是從農村來的,我覺得農村人有農村人的好處,能吃苦耐勞,忠厚善良。

這是我個人看法,你們有人怕被人說從農村來的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夢想68149

為什麼在大城市裡很容易分辨出從鄉下或農村來的人?因為都是自己暴露的,不信你聽我說一下自己的親身經歷。


你不要說大城市的人洋氣,這一點我也不否認,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信息技術發達了,除非是很偏遠的山村,還很土氣,你看現在出去打工的農村年輕人,哪一個不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城市也是普通人多,哪有那麼多模特明星。


我剛下學的時候,那還是十來年前,跟著同鄉去上海打工。那時候同鄉已經在上海工作兩年了,無論是穿衣打扮還是談吐氣質,都已經像模像樣了,經過她的改造,我也像換了一個人,她交代我只要不開口說話,基本上看不出來是農村妹了。


但是走到大街上,我總是畏畏縮縮的,不敢抬頭,總覺得低人一等似的。雖然外表洋氣了,可是內心依然自卑。這就是自己暴露的不足,還有就是第一次去做地鐵,買了一張卡,往安全門裡投的時候,要按照卡上的箭頭來,我不懂就隨便一投,巧了投反了,怎麼也弄不進去了,後面的人都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最後還是安檢員打電話讓系統給吐出來的。


所以城裡人很容易看出我們是農村人,一個原因是我們自己內心的那種自卑感,不由自主的暴露出來的;再一個就是我們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弄不懂暴露出來的。如果在城市生活久了,雖然融入不到城裡人的那個圈子,但是我們可以隱蔽的更好一點。


鄉村大嫂

主要看氣質!

我也是農村出來的,現在呆在四線以外的小縣城,算是完成了進化。

我的親戚朋友很多都在老家農村,所以這個問題不涉及任何歧視,先做說明。

城裡人,大體上比較時尚,跟得上時代步伐,和社會融合的比較好,對於新科技接受的快,適用的快,思想也比較開放。無論是跟城市的契合還是自身的形象等等各方面都完勝農村人。

現在年輕人還好,幾乎都在城市工作,對於城市生活以及和城市融合的都比較好,但是即便如此也脫離不開自身的鄉村氣息,這種農村人的味道是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即便外表光鮮也毫無用處。

農村的農民工和就收婦女兒童就更不用說了,對城市接觸的本身就少,缺乏城市認知,就是穿上家裡最好的衣服,到了城裡依然還是農村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當然現在農村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好了,有很多農村的生意人實際上比城裡人還要有錢,但是即便有再多的錢,穿再好的衣服,開再好的車,到了城裡很在城市生活的人比較還是一眼就能辨認。

農村人的精神面貌,身上散發出的鄉村氣息,是任何的包裝都無法遮蓋的。

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接觸城市以前的照片,估計太醜以前都刪了,這是最近拍的,雖然很醜,起碼一眼看不出是農村人吧。


遇見小志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完全成立,但是也有幾分可行性,不過這種辨識也越來越喪失實際意義啦。農村來的又如何,城裡來的又如何,還不都是同在一個天空下討生活。

既然說到了分辨,那就來說兩點。辨別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外表,一般皮膚顏色較深的大部分來自農村。而且看膚色不能只看臉,主要還是看身體,現在人注意保養,很多人的臉很白,但是身子卻不一樣,如果只是臉白,身子較黑的話,那一般也是來自農村。

其二就是看言談,這一個是相對的,每個地方口音是千差萬別,比如去一個縣城,村裡過去的是鄉下人,去一個大都市省城,縣城裡都算鄉下,還有調侃說,去了北京上海,外地的都算鄉下。這種口音判斷很容易劃分不同地方的人。


但是很多情況下也不靈的,我就遇到過不少到大城市讀書的同學,雖然村裡走出來的,但是可能家裡比較嬌貴,不幹農活,全身都很白。讀過書說話也沒啥口音,如果他們不提,根本不知道他們來自農村。我覺得一來是天生,二來是他們學習能力強,可以極好極快的融入城市。

有一點很奇怪,就是不管是出身城裡還是農村,人們都會有意無意找到對方標籤,不僅城裡人會標記農村的,農村裡的同樣也標記城市的。這種互相標記在國內太普遍了。這是跟國人愛比較愛攀比的天性是分不開的。開始城裡人往往瞧不上鄉下人,可是隨著經濟發展,有些村民十分富裕,反而又去瞧不上城裡。也就是說,

這種城裡鄉下的互相比較分辨歸根結底還是經濟實力的對比。

除了經濟水平的差異,還有一點我覺得就是同一文化區域裡的縱向比較,這是我們在意的事情,出了我們國人的文化圈子,這種比較區分就不在乎了。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來一個老外,比如美國人、英國人等等,就是大街上那種陌生老外和我們沒有親密關係那種人。我們會去看他來自城裡還是農村嗎,我們才不管他是農場主還是牛仔,是華爾街道貌岸然的所謂精英還是到處流浪的賣藝人,這人給我們的地域標籤肯定就是來自哪個國家,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甚至哪個國家我們都懶得管,我們只會說這是黑人,這是白人,這是東南亞的……

拿標籤去劃分一個人其實沒多大意義,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氣質品行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用分辨農村人城裡人的方法來看人早就該摒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