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

解答應用題一直是許多孩子做數學題的“心頭大患”,它不僅需要綜合應用小學數學中的概念、公式、數量關係和解題方法等最基本的知識,還要具有綜合分析、判斷、推理的數學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覺得難的原因,針對以上的難點,歸類常見應用題型的要點和解法如下:

1、一般應用題:

這類應用題沒有固定的結構,也沒有解題規律可循,完全要依賴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係找出解題的線索。

要點:從條件入手,要隨時注意題目的問題;從問題入手,要隨時注意題目的已知條件。

例題1、某加工廠要生產1100個零件,已經生產了5天,平均每天生產130個。如果剩下的平均每天生產150個,還 需要幾天完成?

解題思路:

已知“已經生產了5天,平均每天生產130個”,就可以求出已經生產的個數。

已知“要生產1100個機器零件”和已經生產的個數,已知“剩下的平均每天生產150個”,就可以求出還需幾天完成。

解答過程:

解: 【1100 - (130 × 5)】÷ 150 = 3 (天)

答:剩下的還需 3 天完成。

2、 典型應用題:

這類應用題一般需要用兩步或兩步以上的運算解答,有的題目由於具有特殊的結構,因而可以用特定的步驟和方法來解答,這樣的應用題通常稱為典型應用題。

例題2、(工程問題)一件工程,甲工程隊修建需要8天,乙工程隊修建需要12天,兩隊合修4天后,剩下的任務,有乙工程隊單獨修,還需幾天?

要點:工程問題是研究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和工作總量的問題。

工作總量沒有給出實際數量,把它看做“1”,工作效率用來表示,所求問題大多是合作時間。

解題思路:

把一件工程的工作量看作“1”,則甲的工作效率是1/8,乙的工作效率是1/12。

已知兩隊合修了4天,就可求出合修的工作量,進而也就能求出剩下的工作量。

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乙的工作效率,就是還需要幾天完成。 

解答過程:

解: 甲乙合修的工作量:(1/8 + 1/12)× 4 = 5/6 ,

剩下的乙單獨修需要: (1- 5/6) ÷ 1/12 = 2 (天)。

答: 剩下的乙單獨修需要 2 天 。

例題3、(歸一問題)6臺拖拉機4小時耕地300畝,照這樣計數,8臺拖拉機7小時可耕地多少畝?

要點:

題目的前部分是已知條件,是一組相關聯的量;

題目的後半部分是問題,也是一組相關聯的量,其中有一個量是未知的。

解題思路:

先求出單一的量,然後再根據問題,或求單一量的幾倍是多少,或求有幾個單一量。

先求出單一量,即1臺拖拉機1小時耕地的畝數,再求8臺拖拉機7小時耕地的畝數。

解答過程:

解:1臺拖拉機1小時耕地的畝數: 300 ÷ 6 ÷ 4 = 12.5 (畝),

8臺拖拉機7小時耕地的畝數: 12.5 × 8 × 7 = 700 (畝)。

答:8臺拖拉機7小時耕地 700 畝。

例題4、(相遇問題)一列貨車和一列客車同時從相距648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4.5小時相遇。

客車每小時行8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要點:指兩運動物體從兩地以不同的速度作相向運動。

⑴相遇時間=相隔距離(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和;

⑵ 相隔距離(兩物體運動時)=速度之和×相遇時間;

⑶甲速=相隔距離(兩個物體運動時)÷相遇時間-乙速。

解答過程:

解:648 ÷ 4.5 - 80 = 64 (千米/小時)

答:貨車每小時行駛 64 千米。

注意:相遇問題可以有不少變化。如兩個物體從兩地相向而行,但不同時出發;或者其中一個物體中途停頓了一下;或兩個運動的物體相遇後又各自繼續走了一段距離等,都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3、特殊應用題:

對於題目中條件比較抽象、不易直接根據所學知識寫出答案的問題:

例題5、有兩個自然數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變,積就增加72;如果A不變,B增加12,積就增加12O,求原來兩數的積。

要點:藉助畫平面圖幫助思考解題。

解題思路:

根據題目的條件比較抽象的特點,不妨借用長方形圖,把條件轉化為因數與積的關係。

先畫一個長方形,長表示A,寬表示B,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原來兩數的積。如圖(l)所示。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

圖a

根據條件把A增加12,則長延長12,B不變即寬不變,如圖(2);

同樣A不變即長不變,B增加12,則寬延長12,如圖(3)。

從圖中不難找出:

原長方形的長(A)是120÷12=10;

原長方形的寬(B)是72÷12=6;

則兩數的積為1O×6=6O。

藉助長方形圖,弄清了題中的條件,找到了解題的關鍵。

例題6、用3個長3釐米、寬2釐米、高1釐米的長方體,拼成一個大長方體。這個大長方體的表面積是多少?

要點:一些求積題,結合題目的內容畫出立體圖,這樣做,使題目的內容直觀、形象,有利於思考解題。

解題思路:

按題意畫立體圖來表示,三個長方體拼成的大長方體有以下三種情況: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

圖b

(l)拼成長方體的長是2×3=6(釐米),寬3釐米,高1釐米。表面積為(6×3+6×l+3×l)×2=54(平方釐米)。

(2)拼成長方體的長是3×3=9(釐米),寬2釐米,高1釐米。表面積為(9×2+9×1+2×1)×2=58(平方釐米)。

(3)拼成長方體的長是3釐米,寬是2釐米,高是1×3=3(釐米)。表面積為(3×2+3×3+2×3)×2=42(平方釐米)。

這道題有以上三種答案,通過畫圖起到審題和理解題意的作用。

例題7、甲乙兩人同時從相距88千米的兩地相向而行,8小時後在距中點4千米處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要點:題目條件多,條件之間關係複雜,一時難以解答,可畫線段圖表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

解題思路:

按照題意畫線段圖: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策略

圖c

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時各行的距離,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這樣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總結:解題時通過畫圖來幫助理解題意,起到了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作用,我們在解題中要廣泛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