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該不該復興?

gaodaf21

對復興漢服唐裝不能作片面、機械地理解。

1丶復興漢服唐裝不是簡單地復古,而是在繼承中國傳統服裝基礎上進行創新發展,創新發展出具有中華傳統元素和繼承民族傳統風格的中國式服裝。

2丶有人認為漢服唐裝就是長袍大袖。這是一種誤解。中國古代服裝是豐富多彩,具有不同功能、不同形式的服裝。難道中國古人會穿著長袍大袖去耕田丶蓋房子?漢朝大將軍衛青丶霍去病會率領十數萬穿著長袍大袖的士兵去和匈奴作戰?造成這種誤解,是我們對中國古代先人的不瞭解。我們復興漢服唐裝會全面創新丶發展中國古代各式服裝,功能不同的服飾,而且要加以改進,使其更適合現代人生活,甚至更流行丶更時麾。我們不會愚蠢穿著長袍大袖去開汽車飛機、去登山、去深海搞探測。

3丶中華民族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的民族服裝也都是漢服唐裝的組成部分。漢服唐裝只是一個統稱,或是一個代表符號。正如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統稱一樣。任何改進創新的民族服裝也都是新漢服唐裝的一部分,人們可以自由穿戴著裝。

4丶未來的漢服唐裝將是一箇中式服裝系列。有正裝、時裝、便裝,有禮服、婚服、運動服、工作服等等。同時人們可以隨著自己的喜好選擇西服、夾克等各種服裝。讓各種著裝如百花齊放,各顯風彩。這正如有西式花園,也可以有中式花園。讓人們有更多的選擇。











趙凡丁201

看到這個問題不由的想起了《大漢天子》中主題歌《守業更比創業難》

漢朝,一個無與倫比強大的王朝,一個賦予我們民族稱號的王朝。四方之民紛紛對漢人冠以“漢子”這個光榮的稱號,漢王朝的強大與文明,使大家紛紛效仿漢文化漢衣冠。漢服曾經是一個多麼榮耀的文化符號。
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對服裝賦予了非常高的高度。早在幾千年前的《周禮》就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所以,服飾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從上圖可以看出


幾千年前古人對服裝賦予的定義,時至今日仍然受其影響。所以漢服不僅僅是服裝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
在民族大團結的今天,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百花齊放、眾花爭豔不是更符合我們的時代特色嗎。朋友們難道覺得我們的漢服不該復興嗎?


天道TD

應該復興。

但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罵街和指責不穿漢服是忘記祖宗,不懂歷史沒有文化,這種方式肯定不利於漢服復興。


小黑豆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不管從哪個方面回答都會有人反對。我本人關注漢服群體很長時間了,該不該復興我覺得要從一下幾點看:

  1. 漢服復興訴求的出發點是什麼?
  2. 達到哪些要求才算是復興了?
  3. 隨著“漢服熱”的出現,皇漢思潮開始氾濫,如何遏制這種影響民族團結的民族主義思潮。
  4. 漢服種類繁多,其本身在歷史中消沉數百年,如此大的歷史間隔,是否還有可能與現代文化相融合?
  5. 如今已不是田園時代,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漢服是否還有生命力,是否能夠形成自己的產業鏈,使得其可以在市場中實現良性循環?
漢服復興不是該不該的問題,“漢服熱”的出現說明沉睡在我們民族傳統文化深處的一些記憶甦醒了,而這種記憶的甦醒可以看做是我們文化自信在傳統文化中的表現。“漢服熱”已然出現,社會應該思考的是如何疏導,使得漢服能夠良性發展。

不能說我們這個時代在文化上是“百家爭鳴”,但卻是社會昌明的,漢服群體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儘快擯棄漢服復興思潮中產生的負面情緒,因為只有正面的積極的文化因子才是我們這個時代倡導的。

我們的中國很大,我們的歷史很長,我們的文化很包容,漢服復興沒什麼該不該的,本就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她既然甦醒了,這個社會,這個民族,容得下她,容得下漢服群體!


曲裡香

看了好多朋友的評論。發現了一個現象,就是對漢服乃至漢文化理解和了解的片面性。把近代中國的一些陋習和糟粕。甚至外國歪曲詆譭中國的一些畫報上的形象,錯誤的認為那就是漢文化就是中國形象。未免有些“一葉障目、不見森林。”了!漢服及漢文化不單單指漢代的服飾與文化。漢族這個稱呼始於漢代,這不假。但是漢服與漢文化歷經一千多年的融合發展已經不單單是漢代的那些物事了。漢文化從來都是博大的!我們不排斥某一民族的文化或者服飾,兼容幷蓄是這個族群文化的特點。唐代融合了西域的風格。宋代融合了東南亞甚至中亞的風格。明代更是連蒙古的風格都在其中!大家看看有多少外族人在幾個朝代中做官就知道漢文化是否是排他的了!至於漢服是否復興。這個是需要的。不是民族主義,與這個無關。這與民族的向心力、認同感甚至民族的精神有關!外國人說中國沒有信仰!評論家說中國人為錢而生存!大家覺得現在的人越來越冷漠,本來應該很正常的事情也能“感動中國”!那麼多的人去日、韓旅遊,僅僅是物質上的吸引力麼?不是!更多的是文化上的吸引力!我們骨子裡在不由自主的去親近那些屬於我們的、植根於我們基因裡的文化氣息!人都說明代文化在韓國、唐代文化在日本。而我們呢?滿大街的滿清文化!滿清能代表漢文化麼?留頭不留髮、文字獄。大部分漢文化的精華都被閹割掉了!被醜化了!被扭曲了!纏腳。這玩意始於宋代,但不是主流。只是一小部分文人的癖好。理學宗師朱熹的天人學說被宋代官方評為偽學說!明代初中期都是開放的姿態,自信而張揚!晚期被失去了脊樑的士族和商人帶溝裡了。他們為了自己的私慾肆意妄為篡改儒學教義、愚民、文化教育壟斷化(集中於江浙士族)大行八股文!閹割漢文化!可畢竟生活方式和衣冠未改,還是一脈相承的。到了滿清,徹底悲劇了!編撰四庫全書,毀的書比編出來的書還多!康熙的極度不自信只能在畫中把自己描述成漢族的形象來意淫自己的高貴!雍正就是個只會幹活兒摟錢的,結果累死了。還有那個亂蓋印章的十全老人!他哪來的自信把自己吹的天花亂墜?這功夫、這臉皮比明代自封大將軍的正德皇帝還無恥!正德是想自己光膀子幹架,大臣不讓。只能自己躲宮裡意淫。你乾隆呢?滿清敗就敗你手裡了!確切的說滿族從來沒有想好好的管理這個大好河山,從來沒把自己當作中華的一份子。就想著樓,使勁的摟,不行了就跑回關外繼續當野人去。實在是是那些舒服慣了的滿人和怕被清算的文人、商人不願意!(跑題了.......)現在種種的社會問題很多漢文化裡都有的解釋。幾千年的哲學積累並不是所謂的“千年為有之大變革”就能撼動的!撼動的是那些被扭曲、篡改、醜化的皮毛!我們是國際化了、接軌了。穿的也時髦了。兜裡也有幾張票子了。可以扯開嗓子罵國家了。可......心裡空了。空的我們無所適從!我們哈韓、哈日、法國浪漫、英國紳士、美國激情!我們在用這些別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來填充我們空洞的心靈!!!用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熟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來撫慰我們飢渴的心靈!!!(想把自秦漢唐宋明的歷史和風華編個長短句,可文學造詣實在不行。國學不成也是個悲哀無法貼切的抒發自己的感情。有才的大神給補上吧。)


其實有所謂1

大城市裡的婚禮儀式禮儀現在大部分都是西式的!許多漢族人都已經忘記了自己燦爛輝煌的漢族文化和漢族傳統!

講起我們的中國人的歷史都知道有五千年文明史,講起中國的人口都知道十四億,講起朝代都知道二十四史。可是我們中國漢族人現在卻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實在是一大遺憾!

民族文化都要有載體,如果連自己的民族服裝都不敢公開承認,你還能指望什麼?為什麼亞洲各國、甚至中國除漢族之外各民族都能很自豪穿著自己民族服裝,而我們漢族為什麼就不行?如果五千年文明史卻連自己的民族服裝都確定不了,其它還奢談什麼?這是種莫大悲哀!

正統漢服可能比較繁瑣,日常不甚方便,乘車上班容易鉤掛,但建議漢人在成人禮的儀式和婚禮場合應該要穿漢服!在中國傳統民族節日也應該穿著!不要讓我們的漢族只是戶口簿上的民族類別,也不要讓我們的民族節日只是單純的美食節!只知道什麼節日該吃點什麼!

尊崇漢服只是恢復漢族優秀文明文化傳統的前奏!偉大的中國民族包括漢族及各個民族的復興和發展還有許許多多項目!


雲靈觀花

漢服該不該興,學先要搞清楚漢服是怎麼來的。從中華大地上有人開始,便逐漸從遮體的樹葉到周的寬袍大袖,後來經歷胡服射騎的改革,才慢慢形成漢服。為什麼那麼多人要興漢服?為什麼不興唐服,宋服,明服?可能是有漢以來,就有漢人,就有大一統的漢家天下。那麼漢人是那來的?商有外族入稿京,周有犬戎,羌融合,戰國也有匈奴與秦、趙雜居,秦國也並過義渠,漢也曾設西域都護,匈奴人歸漢內迀。漢人也早不是當初的漢人。經過晉永嘉之亂,唐吐蕃之亂,五胡亂華,南北朝,柘撥氏的鮮卑消失在漢民族中,宋朝的金侵河北、山東等地近二百年,元朝的蒙古,滿清的十三朝二百餘年,興漢服找自信嗎?用不著。中山先生設計的中山裝挺好。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融合,靠的是文化積累,文明的積澱,不是那一朝代的服裝。如果真喜歡,是個人的事,切不要杞人憂天。


有百里之才

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傳統文化我認為要復興,但惡俗的傳統文化就免了,譬如女性纏足,冥婚等。漢服復興?我個人覺得只要不是強制性的要求每個人穿的話,我是覺得復興也是件好事。畢竟也是大家對自家祖宗的文化的一種認可和弘揚。


明天你好134583323

卜算子《復興漢服》

吃飽肚子撐,沒事瞎折騰。峨冠長袍高底靴,滿街皆嫗翁。

眾人來演戲,誰來做工農。酸言之乎滾蛋蛋,青衣鬍子生。

咸陽人


鄭秦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