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我并不喜欢此片的导演张元。

作为第六代导演中最具争议、同时也是被禁作品最多的导演张元;最多的标签可能就是先锋跟叛逆,而这种先锋跟叛逆体在文青认知上面,就是俩字:“牛b”。

别管电影拍得好不好,别管评分有多低。

只要是影片被禁,那就是牛b。

毕竟在大多数人眼里,被禁跟艺术水准总成正相比。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所以就算是张元,一个扎在第六代导演中并不耀眼的存在;因为他的作品接连被禁,因为他的先锋跟叛逆。

就这样被推上了神坛。

有人会问既然我那么鄙夷他,为什么还要推荐他的作品?

其实推荐原因并非贪恋他在文青心中的影响力,也无意趁机对他大肆批判;而是这个不仅是他的作品,更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的作品。

原因不是张元是导演,而是王小波是编剧。

《东宫西宫》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这是王小波生前唯一一部参与创作的电影。

作为影片的编剧,王小波对影片的重要程度堪比张元;毕竟这是一部依靠故事架构跟内心剖析才能产生灵气的电影。

而王小波也因此剧本的创作,一举斩获了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可惜的是,至死他也没能等到影片公映。

其中原因当然是因为敏感的剧情。

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电影,作为一部丑化了国家的电影;禁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可惜的是,王小波先生无缘看到其作品搬上荧屏;更再无机会接受影迷们对他当面的赞誉。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片名很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宫斗戏。

但实际上东宫西宫这只是北京的两个厕所而已。

影片将同性恋群体聚焦在北京的一个公园里,而东宫西宫就是他们幽会的场所。

影片剧情讲述了片区民警小史跟来公园幽会的同性恋者阿兰相爱相杀的事情;从最开始小史只是想找个同性恋审讯解闷;到阿兰跟他讲起自己的往事时,小史意乱神迷的开始深陷其中。

最后他发现自己心中也藏着一座断背山。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从剧情上来讲,影片的两个角色极具对抗跟冲突性。

这种对抗反映在剧情上就是一方的弱势跟另一方的步步紧逼;在这种对抗下,很容易产生一些深度的议题跟对自我的剖析;而这种剖析放置在同性恋者身上,更像是弱势群体对世俗的反击。

对于这种表现形式,意境跟台词至关重要。

而在文字创作上王小波也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即使这原是一篇文学性很强的小说;但他却专门为电影量身定制了剧本;并修改删减多次才成型。

不得不说,影片一定意义上的成功王小波居功至伟。

但影片一定意义上的失败导演张元却难逃干系。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张元并不具备驾驭这种作品的能力。

在王小波的剧本创作里,影片旨在通过两个角色冲突描绘出整个同性群体的性压抑跟权力对其造成的冲击,这本是一场向主流意识宣战的作品,更是能反映出社会重压下的同性恋畸形。

但张元却歪解了这种寓意。

最后将社会重压下的同性群体描绘成了心理扭曲的人群。

所以大多数人看完电影,不但没有理解同性恋;反而认为同性恋就是心里有疾病。

这是张元的锅,怎么解读也躲不过。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另外张元在叙述方式上面堪称灾难。

跟《蓝宇》、《蓝色大门》这些剧情片不同的是,该作更注重同性群体对自我的反思跟剖析,所以很大程度上影片并不需要复杂的表现方式,而是需要在狭小的房间里谋求一种意境。

在这种意境下,主角们可以更好的拥有表达的权利。

也能更好的获得认同感。

通过他们对成长经历的回忆,刻画出被社会重压下这个群体遭遇的心理阴影;这种同性题材的表达方式,其实比那些剧情片更有深意。

讲好了它可能就成了同性题材电影中的标杆。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但张元没能把握住这次造就经典的机遇。

对剧本主旨的歪解,在叙述结构上的断层以及影片角色侵占性不足,都导致了这部影片在意境上四分五裂,在台词跟叙述结构上更堪称灾难。

作为一个将剧情都浓缩到一个小场景的电影;最考验的就是不同身份间的冲突跟同类群体的融合;但是这部电影怎么看都像是两位主角的自言自语;没有理解跟没有融合;只是突兀的转变跟结局。

本是同类群体谋求认同感;最后演变成相互较劲。

影片中小史那迷茫的眼神似乎也在诉说着观众们的困惑;我们无法读懂阿兰的自言自语,看来小史也没听懂什么。

这不就胡扯了么。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最后本应惊艳的结局徒有噱头而已。

原是阿兰在对自我的剖析下小史发现了埋藏在自己心中的断背山;但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在那些意象的表达上看到这种思维的转变。

尤其在小说里小史作为转变者;从开始的不屑、迷茫,到后来的理解、认同,再到结局对自我的认知。

整个思维过程更像是同性恋意识的慢慢觉醒。

但在影片中他更多的是扮演了倾听者的角色,通过他的视角让我们了解到同性恋群体的病态跟虐恋。

最后小史突然的举动太潦草也太敷衍。

看似意乱神迷,其实并不具备说服力。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其次在歪解剧本的同时,张元也侮辱了同性恋群体。

导演刻意放大了阿兰身上的虐恋跟怪癖,却忽视了他这种行径产生下的原因;这本是病态社会下的重压所致;却成了阿兰自身成长过程所遭遇的自身问题。

尤其是当恋母情结、虐恋怪癖被刻意放大,也将同性恋群体放在了一个倾斜的天平上。

张元的叙述让我们看到的。是整个同性恋群体的病的不清;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我们无法产生理解认同感;最多就是怜悯和同情。

那些被禁的影片,删减再多也没用,这种题材就不可能上映!

但是抱歉,同性恋不需要这种怜悯。

他们不是弱势群体,也不需要被同情。

他们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不被世俗所扭曲;他们有爱的权力,更有选择所爱性别的权力。

如果无法认同,那也不要故作伟大的怜悯。


关注后私信回复 入群,加入自学社群联盟,可以获取在线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