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鎮的“垃圾革命”鄉村振興要富更要美

從市城區沿318國道往安居方向行駛,約20公里的車程,古樸而寧靜的玉豐鎮便呈現在眼前。一條條整潔的道路穿鎮而過,視線所及,幾乎沒有什麼垃圾。即便是炎炎夏日,也與人們印象裡“蒼蠅滿天飛、垃圾到處堆”的農村場鎮環境大相徑庭。村民說,這源於玉豐鎮實施的“垃圾治理革命”。

一線探訪

“垃圾革命”實踐,勾勒農村人居環境新面貌

“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關鍵在村民。”作為基層從事環境綜合治理的鄉鎮幹部,玉豐鎮綜治辦主任熊飛翔深諳此理。

熊飛翔介紹稱,為了讓廣大村民自覺加入垃圾治理這場“革命”中,2015年起玉豐鎮陳壩村率先探索衛生評比制度。每戶收取1—2元的垃圾處理費,作為衛生評比資金。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搞一次評比,對做得好的村民進行小禮品獎勵。因效果顯著,隨後在全鎮各村推廣,充分激發村民自覺維護村環境衛生的積極性。

如今,衛生評比制度不再實施,但經過這場“垃圾治理革命”的洗禮,老百姓和多年形成的“隨手亂扔”陋習揮手告別,農村生活垃圾也找到了自己的“家”,再經垃圾轉運“服務外包”,玉豐鎮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徹底改變了農村髒、亂、差的局面。

走進玉豐鎮,一條條水泥路在鄉間穿行,規劃整齊的籬笆小院裡蔬果滿園。村裡的清潔工,每天都把村道打掃得乾乾淨淨。

讀懂文件

讓鄉村治理更加有效,鄉村更加生態宜居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市委一號文件明確了鄉村振興關於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目標:2020年,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改善取得重大進展;到2035年,鄉村更加生態宜居,鄉村治理更加有效;到2050年,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為實現該目標,《文件》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列為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文件》提出,以治理垃圾、汙水為重點,建設垃圾處理、沼氣生產、秸稈綜合利用、改廁改水等環保設施,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落實城鎮汙水處理和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民生工程,堅決消除旱廁。強化村莊、道路及河道沿線“髒、亂、差”綜合整治力度,持續治理“五亂”,消除“盲點、死角”。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制度化建設,健全農村環境治理、保護、美化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常態治理工作機制。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治理隊伍建設,完善農村環衛保潔組織構架。

土壤汙染防治也被重點“標註”。《文件》提出,全面實施《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遂寧市工作方案》,建立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推進土壤汙染分類管控、治理與修復。

部門行動

抓好垃圾、汙水、廁所革命,全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的‘集結號’已吹響!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成為我們環保部門今年的重點任務。”在環保系統的大小會議上,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被多次強調。

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環保局將結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目標,通過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在大氣汙染防治方面,建立區域大氣汙染治理聯防聯控,建立重汙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重點控制面源汙染,推動秸稈禁燒工作落實;在水汙染治理方面,開展全流域監測,實行生態斷面補償,實行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全覆蓋,保障流域環境安全和城鄉飲用水源環境安全;在土壤汙染防治方面,開展土壤調查,劃定市級生態紅線,明確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建立全市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動態監控土壤環境質量。同時,深入開展“百村建設行動”,推廣“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建設模式,突出抓好農村垃圾治理、汙水處理和廁所改造“三大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