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聽很多人說,如果不是因為趙雷的一首歌,可能這輩子都不會來到成都這個地方,不會走在玉林的街上,甚至不想離開這裡再回到家鄉。”

玉林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到處都是吃喝玩樂的地,大夥兒穿街走巷。但我的印象中的玉林是沒有小酒館、沒有盡頭沒有那麼多粉飾詞。玉林,就是文化氣息很濃厚,個性強包容大的地方,這裡處處都是成都溫暖舒適的人間煙火氣。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2017年名謠歌手趙雷的一首《成都》,引發了許多人的情懷,大家都紛紛在這首歌裡尋找共鳴。有些人因為一個人,戀上一座城。背上行囊去的異國他鄉,最後也變成了故鄉。

成都這首歌,寫的詞是趙雷對成都極具人情味生活氣息的故事,編的曲是輾轉徘徊自己與成都發生不捨的留戀。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玉林,沒有趙雷歌詞裡面的玉林路。或者說成都,本就沒有玉林路,只有玉林街。有一抹多的老街小巷,以玉林兩字開頭。玉林南路,玉林東路,玉林西路,玉林北路。還有玉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巷。

"記憶中80後的玉林街道"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5月的成都,微風正好。沒有7、8月的浮躁不安,也沒有3、4月的難以琢磨,成都依舊是故鄉但早已沒了春秋。

下了地鐵,走進玉林街道是下午兩點。原本記憶中的繁華地段因為是工作日的原因,使得主幹道上的汽車寥寥無幾。微風輕輕吹走了雲層,讓原本陰暗的天空多了些許明朗,太陽的光束打在梧桐樹婆娑濃密的樹葉上,形成了無數小光斑。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似乎每個小街道的十字路口都與推著老式貨物三輪販的瓜果小販有故事。陽光不大,但一賣就是一下午的小販早已選擇躲在大樹陰影下,手持蒲扇、頭帶遮陽帽,身後的高音小喇叭循環播放著前面紙板上瓜果的價格。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西瓜又脆又甜,不甜不收你錢!阿姨給你劃一丫,你來賞一哈嘛。” 黑衣小哥配上他黑黝黝的膚色給路邊走過的嬢嬢介紹自家西瓜。

下午轉路的嬢嬢也是不趕時間想出來擺龍門陣的,吃了一口小販給她劃的那丫西瓜,吧唧了下嘴感覺味道還可以,就下手稱了一個。稱的過程中左一句右一句,路邊斑馬線的紅路燈閃了幾輪都沒發覺。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十字路口的轉角就是一家水果鋪,門面上擺著當季上線的新鮮水果。對於門口“搶”生意的小販來說,這家水果店老闆似乎早已習慣這場景。拖著小板凳,正在進行刺激的王者峽谷對戰,不捨得分一點心。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老式年代居民樓與現代元素高樓的碰撞,結合起來定格在一個畫面裡卻絲毫沒有突兀感。

對於他們,不同處可能是住宅,相同處,大概就是會約在同一家大門口樹下的茶館裡,泡一碗清熱解暑的蓋碗茶,掏到耳朵戲談家長裡短人生如夢。

磨刀的王大爺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受歡迎的“理髮師”

關於玉林,它是安靜又有生活氣息,有序但卻自由的地方。路上還能遇見很多快被城市淘汰掉的場景:菜市場裡邊的牙科診所,街頭理髮的師傅,門口掛牌的老舊磨刀手藝,那都是老一輩的留下來的記憶與生活痕跡。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對退休的叔叔阿姨來說,舒適的娛樂方式莫過於與在自家門口,抬幾個板凳端四把椅子,在屋頭帶個泡了荷葉菊花的盅盅,找街坊鄰居血戰一下午的時光。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芙蓉蹇產,菡萏星屬。

絲條垂珠,丹榮吐綠。

——《芙蓉賦》

穿越千年的詩句被著名國學家張昌餘教授留在玉林,一幕幕鮮活依舊的記憶,一朵朵栩栩如生的芙蓉。文化,從來都是玉林久久縈繞的氣質。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走三步停兩步,來玉林遊玩的旅客總是如此。吸引他們不是別的,就是在玉林社區隨處可見的專屬玉林的文化牆。

問到玉林這些文化牆,一個阿姨熱情給我們介紹“這個圍牆以前是空著的,小孩子就在牆上亂畫,很不好看,現在變成‘文化牆’,漂亮多了,而且內容又和生活息息相關。”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DAY1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DAY2

抬頭就是文化,踏腳就是便利。以牌會友,以吃會友,以情懷會友,幽深的小巷,才會有百花深處。

"記憶中90後的玉林美食"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關於吃,玉林龍頭美食可集聚一堂十隻手指都數不過來。

從上街走到東街,一巷到三巷,從抵攏倒拐到直走右轉,大到王媽手撕兔、玉林串串香、老碼頭、花串串,小到餈粑冰粉、蛋烘糕、樂山蹺腳牛肉。哪個曉得就在僅兩平方公里的區域,那些小如毛細血管的街道里幾乎彙集了四川所有極具特色的小吃和美食。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玉林內的社區巴士1006線,被成都的老饕客稱為“美食巴士”。這條巴士線連接起了社區裡大量的“蒼蠅餐館”。隨著時代的發展,這輛美食巴士的外觀已經更新換代幾次,從最早的鐵皮大公交變成了社區小巴士最後變成了電動能源小公交。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以美食街玉林地標命名的玉林串串,可能就是老成都人口中串串界老大姐。1995年就在成都市玉林小區開辦了第一家“串串香”風靡蓉城,至今聽到玉林都會聯想到“哦!就是玉林串串那個玉林哇?”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有著16年曆史玉林標誌性建築物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走一路遇一路,雖然排場不大,可是味道卻是玉林住戶極力推薦的店店——花串串。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穿過曲徑通幽小道,就來到了芳草街。轉了個街角,就看見了這家店。或許是因為太餓,又或許是因為覺得來到玉林這美食片區不吃點蒼蠅美食太虧,又或許是這家店鋪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我,頓腳坐在了不到20平米的店鋪內。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這家店和玉林所有的蒼蠅館子一樣,不大的店鋪調味料和煮鍋就佔了鋪子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留給來好吃嘴來坐的地方。點了份甜水麵和水餃,不禁感嘆玉林的美食不僅種類繁多,還贏在個價格相因實惠。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食物分量不算多,零散的麵條躺在孤寂的陶瓷碗裡任我宰割。

在主打的手工麵條上,淋著老闆娘獨家秘製的調味料,攪拌開來的過程中可以感受老闆娘在揉麵時掌握多年手掌的力度與熟練地手法,當調味料均勻的包裹在每一根麵條上時,香味便撲鼻而來。四川的油辣子與黃豆粉的結合,滋溜入口芝麻醬的濃香裡滲出一點微辣在舌尖蔓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老闆娘家的狗

老闆娘說,“白天玉林吃的不多,如果想吃東西就晚上來,那時候條條街都聚集到香香嘴兒。玉林喃,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每條街道就與老成都街道大同小異,要說玉林有啥子魅力,就是住到這很舒服習慣了,也就沒想過搬走。”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對面這家冷鍋魚大叔,穿著圍裙手持挖勺,在大油鍋頭huo。下午剛開始就已經著手準備今晚上冷鍋魚的底料了。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在酒館文化相當出色的成都,喝酒消遣倒不是首要。小酒館更是眾多搖滾、民謠音樂人的最愛,他們在各地小酒館裡駐場,一群愛好音樂的年輕人,以音樂為火把,相互慰藉取暖。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小酒館門口永遠都有著散一波聚一波的外地遊客,舉著相機,都想要把趙雷歌中小酒館情懷,定格下來裝在屬於自己的空間裡。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熄滅也不回家,然後微醺在這些酒館裡。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我在城市中漂泊,看盡萬家燈火。你手挽我的衣袖,我會把手揣進褲兜。我們去街頭走一走,經過一家小酒館的門口。找店老闆溫一壺酒,你我各飲半口。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裡面循環播放的大部分都是趙雷的歌,慵懶的民間小調總是能讓人放鬆緊張的心情,和放慢快速的生活節奏。《成都》一首沒有什麼華麗技巧的歌曲,卻總能引來網友對成都的無盡嚮往和成都人對自己家鄉的無限自豪:

@坤子:因為一首歌 愛上一座城 去過玉林路 坐過小酒館 心中還想你。

@明見四方:四川 成都 14歲到23歲 我的整個青春 我真的很喜歡四川人。

@困:因為李志愛上南京,因為趙雷愛上成都,路上的人,總把他鄉當故鄉,那就和解吧,那就歌唱吧,總之,你我都要好好的活著,願你我走更多的路,聽更多的歌,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今年,小酒館見。我想在玉林路遇見你,那個愛我和我愛的人!

@中肯樂評:等到春暖花開,我們去成都街頭走一走。

@蜻蜓隊長:趙雷在節目上唱的《成都》把很多人唱到兩眼發紅,大概就是歌詞勾起對自己青春愛情友情的一些回憶吧。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我有一個朋友,從出生就生活在玉林這片地。

打笑問她作為玉林“老土著”與玉林有著怎麼樣的故事?

她說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這麼多美食的玉林生活了20幾年,最不可思議的是居然沒長胖。對幸福的瞬間可能是早上上班出小區,迎接我的那一束陽光,然後來到熟悉的小麵攤,埋頭把一份煎蛋面吃完。擦擦嘴,準備給錢時阿姨對我說“小姑娘今天天氣大,路上注意點哦”。與閒暇時在玉林的街巷亂逛,那麼豐富、那麼實在,有一種天荒地老、永遠也逛不完的錯覺。

“不要弄丟,老成都人對玉林最後的記憶”

玉林的故事講不盡,玉林的美食吃不完。

不論你是因為聽到《成都》這首歌從而產生共鳴來到的玉林,還是因為對美食的嚮往在玉林停下腳步,總之玉林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它像是一個生活符號,也更像是個老成都,悠閒生活快耍慢活的縮影。在這裡你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歸屬感,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被周遭的世界改變,這可能就是玉林獨特的魅力吧。

你們和玉林發生過怎麼樣的故事?

或者說你們有什麼私藏蒼蠅館子推薦?

對吃,成都人可是認真的。

圖片 / MA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