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適合宜居的城市一直都有爭議,成都始終都有獨特的競爭力。作為時代創新的先行者,成都曾發行全國第一張股票“蜀都大廈”,誕生全國第一支彩色顯像管。
四川人對成都有轟轟烈烈的愛,作家阿來就對成都有不一般的感情,他認為,杜甫遇到成都,可以說是杜甫的幸運,也是成都的幸運。
成都有個景點叫杜甫草堂,這是今年成都馬拉松的第一個點,10月27日,來自全世界各地的三萬名參賽運動員跑過杜甫草堂、寬窄巷子、天府廣場、望江樓、環球中心等成都著名的景點和地標建築,感受到這座城市千年的發展歷史和日新月異的發展新風貌。
奔跑在成都,用腳步丈量城市。
這座城市站在了世界的風口,成都馬拉松成國內第一個大滿貫候選賽事,作為天府之國的省會城市,這裡實在過於宜居,2018年成都市年末常住人口數達到了1633萬人。
2003年,張藝謀為成都拍攝的城市宣傳片為成都留下了“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的標籤。
這一年,成都市全市含經濟適用房在內的商品房平均房價為2096元/平方米。
當時,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房地產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50強房企中僅有7家進入成都。
當時,成都二環路房價也只有3000元/平方米左右。也是在這一年,舊城改造開始實行,由此,成都樓市進入快速上漲通道。
誰能想到呢?陽光燦爛的日子。
2004年,成都“地王”頻出。
中海地產以約10億元拿下的1811畝“城西地王”,這是中海在成都的第二個項目。隨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以21.35億元總價拿下“城南地王”。十五年來,一代一代“新地王”的更替出現,恰恰反應了成都樓市的成長階段,而樓市的發展也直接推進了成都的城市化進程。
2007年,成都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和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又一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彼時,成都GDP才332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49元。
成都戰略地位的確定,無疑為市場注入了一劑興奮劑,提升了市場預期,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開始進入或者計劃進入成都。
成都最早一輪集中供地出現在2010年,共出讓304幅經營性用地,建築面積6313萬平方米,成交總價達到666億元。這一年,前50強房企中已有約半數均已進入成都。萬科、中海、融創等“巨頭“陸續進入與本地房企同分一杯羹。從開發商的數量上看,迎來了群雄爭霸的發展階段。
受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商品住宅供應量和經營性土地供應量均出現減少,需求驟減的情況下,成都新房市場掀起斷崖式降價風潮。
成交均價讓十年後的我們依然震驚:一手房的成交均價是4977元/平方米。
2009年,在國家四萬億計劃、央行降息等措施的扶持下,成都樓市逐漸回暖。2010年,成都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運營,“地鐵房”由此誕生。
成都樓市走得四平八穩,直到2014年到來,成都樓市進入了最難熬的一年。
那一年,成都新地標第一高樓國際金融中心主樓完工。但整體市場逐漸陷入冷清局面,樓盤降價銷售不在少數,甚至有的項目出現開發困難。這期間,不少中小型房企經營陷入困局,使其不得不走上兼併的道路,甚至退出市場。這一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從2013年的2795萬平方米下降至2359萬平方米。
一手房的成交均價變成了7152元/平方米,但是,這一年城鄉居民持續增收。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665元,比上年增長9.0%。
不能說買房難,至少在成都,絕對不能說難於上青天。
2014年的樓市是不折不扣的寒冬。忘記說了,那一年的成都迎來了全新地標“IFS”的開業,位於 IFS 上的大熊貓“滾滾”也是出盡風頭,居然被叫做成都的新地標,它俯瞰著整個春熙路,成為了成都最萌系的一張名片。
成都人民,始終不忘童心。
否極泰來,2014年過後的兩年迎來了春天。
2015年至2016年可以說是成都樓市發展的黃金兩年,也是成都樓市的高光時刻。土拍市場熱度不減,溢價率處於高位,房價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明顯上漲。
2016年10月1日,成都市政府下發《關於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宣佈高新區、天府新區等12個區域實行新的住房購買政策:即同一身份自然人、法人只能新購買1套商品住房。隨後的11月,限購範圍再次擴大,高新區南部園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本地戶籍或就業者才有條件購1套新房。
2017年11月,《關於商品住房開盤銷售採用公證搖號排序選房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發,要求全市新取得預售許可或現售備案的商品住房,開盤銷售全部採取公證搖號排序選房的銷售方式。
由此,成都正式進入“公正搖號買房”時代。不少樓盤出現“萬人搖號”的現象,如招商中央華城,416套房源吸引了43953人排號,中籤率低至0.94%;錦江區的龍湖天璞16931組普通家庭與剩下的5230組剛需家庭共同“爭奪”剩下的197套房,中籤率僅為0.89%。
大量新增的常住人口,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成都購房需求量的大漲。加之二線城市間的“人才大戰”,與此同時,在一線城市房價高企的背景下,成都承接了不少逃離北上廣深的外溢人口。
數據顯示,從2015年開始的四年,成都常住人口增量分別是23萬、126萬、13萬、28萬,並在2016年增量達到了百萬大關,使成都市常住人口從2015年的1466萬人猛然增加至1592萬人。
僅2017年,從省外流入成都的常住人口就達46.6萬人。在爭奪人口的大戰中,成都贏面不小。
隨之而來的是過去一年來限貸、限售等政策頻出,土拍市場再度升溫並出現抽籤現象,溫江、雙流、大豐等地區地價破萬,成都首現半年破百億房企……
越來越多的房企紛紛擠進成都。50強品牌房企,從2000年的5家激增到2019年的47家。
這個過程,成都花了將近20年,掐指一算,並不算短,只不過,時間飛逝。
成都的魅力對於房地產開發商來說,在於它未來的規劃: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規劃。既有固守的“老城”待開發,未來又有“天府新區”適合“放長線”。
2018年的上半年,成都可是一直處於領漲的狀態。可是,宜居城市有宜居的特點,即使在普漲的2018年,成都一手房的成交均價只有12085元/平方米,而2018年也是成交均價剛剛“破萬”的一年。
同樣也打宜居牌的杭州, 2002年杭州市區預售商品房成交均價為5134元/平方米,隨後逐年上漲,至2009年商品房成交均價為13838元/平方米,較2002年增長了170%。
收入遠遠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2010年杭州的房價還曾一舉超越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位居全國房價榜首,每平方米均價25840元,一個二線城市的房價曾經超越一線城市,這是什麼概念?
相比而言,至少在房價這個指標上,成都溫和多了。
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成都在經濟發展上毫不遜色,2014年,成都首次躋身“萬億級城市俱樂部”, 成都綜合競爭力位列全球62位,被評為中國最佳營商環境榜首城市、中國最佳表現城市。
這座宜居之城,正在迎來新的機遇。
— END —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閱讀更多 樂居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