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作風 樹新風 育鄉風 促發展

轉作風 樹新風 育鄉風 促發展

永昌縣以黨風引領民風加快培育文明鄉風

本報訊 近日,永昌縣結合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堅持基層黨建與文明創建統籌推進,努力形成黨風政風與鄉風民風雙向互動、互促共進的工作格局,助推鄉風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

組織牽頭建章立制。把建立健全農村紅白理事會制度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通過“各鄉鎮黨委抓總、各村支部牽頭”的方式,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按照一定的程序建立紅白理事會組織。引導和指導“紅白理事會”從當地實際出發,制訂章程,對本村居民群眾舉辦婚喪嫁娶的規模、宴請範圍、酒席標準等作出具體規定;通過向群眾宣傳有關移風易俗的方針政策,引導群眾弘揚文明節儉新風,破除陳規陋習,反對封建迷信、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營造淳樸文明的社會風氣。

黨員幹部示範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標杆”作用,對“兩委”班子成員嚴格按照黨章和有關規定,實行村兩委班子及黨員操辦婚喪事宜報告制度,班子成員和黨員婚喪行為要主動向所在黨組織報告,堅決制止鋪張浪費的奢靡之風。同時,要求廣大農村黨員在辦理婚喪事宜過程中,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省、市、縣作風建設相關規定,從嚴控制範圍和規模,帶頭宣傳和落實關於移風易俗的政策及各項要求;帶頭支持紅白理事會開展工作,簡化喪事辦理流程,縮減喪事辦理時間;帶頭勸阻親屬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帶頭孝老愛親,樹立良好家風,不斷提升破舊立新、移風易俗意識,帶動鄉風文明行動深入開展。

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將正確激發群眾的內在動力作為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群眾思想教育,從道德規範、道德行為、道德約束入手,建立完善鄉村道德建設體系,引導廣大農民牢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弘揚傳統美德、堅守道德底線。紮實組織實施“道德涵育”“鄉村德治”“新風弘揚”“環境優化”“文化提振”“載體創新”六大工程,積極培育農村社會文明新風,推動農民思想觀念轉變、行為習慣改善。同時積極開展“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的文明新風,不斷提升農村文明程度,建設和諧美好的精神家園。 (張銘功 呂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