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前言

如今,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其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有效管理以及適當的改革。而且關於工業化的重要性,毛澤東主席在上世紀40年代就反覆強調過,我們在推翻三座大山之後的最主要任務是要搞工業化,由落後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的改革之路頗具代表性。

改革必經的旅途

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械工業部,原國家部委機構。1952年開始組建,前後共計分有八個部,其發展歷程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52—1975年間

解放初始,幾無工業 

建國初期,百業待興。我國幾乎沒有任何工業體系和技術,只有一些殘破老掉牙的工廠。也因為沒有工業,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只能用落後的大刀長矛去抵禦西方列強的飛機、軍艦、大炮等先進武器,屢屢受人欺侮、喪權辱國。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1958年,第一機械工業部的工作證。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機械工業部,主要是以民用機械、電信、船舶為重點;同期成立的二機部則以兵器、坦克、航空工業為主。

1956年增設第三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核工業和核武器。 1958年將二機部、一機部、電機部合併為新的一機部,三機部改稱二機部。此時的二機部與原二機部已有不同,此時職能為核工業和核武器。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1956年,毛主席和第二機械工業部先進工作者合影。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20世紀60年代國民經濟調整時期,國家確定了工業發展方針,大力推進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使工業不僅在數量上有很大增長,結構上有重大變化,水平也有顯著提高。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1960年從一機部拆分出三機部,以及1963年先後從三機部拆出四機部、五機部和六機部。其職能分別為:

一機部:民用機械

二機部:核工業和核武器

三機部:航空

四機部:電子工業

五機部:兵器

六機部:造船

1964年以國防部五院為基礎增設第七機械工業部,其職能為洲際導彈(航天)

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將1959年設立的農業機械部改名為第八機械工業部。

至此,新中國歷史上“八機並存”局面第一次形成,分別主管民用機電、原子能、航空工業、無線電工業、兵器工業、造船工業、航天工業和農機工業。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第三機械工業部的特殊信封

第二階段:1975—1981年間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過兩個十年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國已基本形成自主工業體系,接著是要調整產業結構。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1977貴州省第八機械工業局工業學大慶會議代表證

1978年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開始了一系列經濟改革,進一步推進對外開放。國家開始進行工業化結構調整,從優先發展重化工業轉向優先發展輕工業,並採取改善人民生活第一、工業全面發展、對外開放和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工業化戰略。

1981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決定將第八機械工業部和第七機械工業部合併。兩部合併後,保留第七機械工業部,撤銷第八機械工業部。

第三階段:1982年—1988年

在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之下,20世紀80年代的機構管理以及工業發展更趨向於市場經濟的自由帶動和國家政府的宏觀調控。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1998年3月10日,九屆人大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1982年,各機械工業部紛紛改名改制:

一機部改為機械工業部(第一機械工業部與農業機械部、國家儀器儀表工業總局、國家機械設備成套總局合併為機械工業部)

二機部改為核工業部

三機部改為航空工業部

四機部改為電子工業部

五機部改為兵器工業部

六機部改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

七機部改為

航天工業部

1986年,機械工業部和兵器工業部合併為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

1988年機構改革,國務院部委中撤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和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1993年改革時又被拆成兩個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

1998年3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提出“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是目的,儘快結束專業經濟部門直接管理企業的體制是目標”,機械工業部和電子工業部撤銷,新組建成立信息產業部。

在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歷史上,1998年的那次改革可謂大刀闊斧,所有與經濟管理直接相關的部門被一刀砍掉。經歷了這次改革,計劃經濟向後退了一步,市場經濟向前進了一大步。

2008年,信息產業部改為工業和信息化部,一直至今。

機構改革 任重而道遠

機械工業、兵器工業肩負著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科學技術和裝備載體的重任,這些部門的改革歷程打破了軍民、部門和地區的界限,全面落實了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同時也把全國民用機械體系和兵器工業體系統一組織起來,進行統籌規劃和協調,發展社會化、專業化生產。

按照中央和國務院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下放企業,簡政放權,發展橫向經濟聯繫,增強企業活力,使我國機械、兵器工業能更好地集中力量上質量、上品種、上水平,提高綜合經濟效益,將持續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

— — — — END — — — —

與國之重器緊密相連,這個部門在國家發展中幾經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