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一提起過年,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話要講。

尤其是常年在外這樣的臨近過年,思鄉思家感情應該會更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那你是否也像這樣,正在回家的途中,也為此準備著,闔家團圓 。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今天也趁著過年的餘熱,給大家推薦一部不錯的記錄片《過年》。

同樣也是央視的良心大作,製作組是《舌尖上的中國》的原班人馬。剛瞅一眼你就知道,熟悉的“舌尖”聲音,也是過年的熟悉味道。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過年》是2016年春節推出的紀錄片,當時在中央9套紀錄片頻道播出。

雖然是《舌尖》團隊打造的又一類似影片,但觀眾的熱情似乎也被《舌尖》帶走而忽略了這部紀錄片。

影片也是去年下半年經央視大力度宣傳才火起來。總的來說拍的還是不錯的

今天就帶大家來好好介紹這部紀錄片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過年》紀錄片一共5集,每集50分鐘。老實說看了以後你就知道了,根本不夠看

和《舌尖》一樣,《過年》的拍攝足跡遍佈東北三省

從長白山峽谷中的朝鮮族農家到赫圖阿拉老城舊址上的滿族小院,從黑龍江三江口的赫哲族聚居點到黃海之濱的漁民家庭,從額爾古納河流域的俄羅斯族村落到遼東灣漂浮的漁船上

......

影片也是歷經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主題,真切親近的貼實了溫暖的家常生活。也集中體現了人們對於春節過年的感激和期待。

年復一年的春節,這裡的人們過著有山則採,有水則漁的生活方式。

過年,人們也要為此展開忙碌。

這裡的年貨,都是當地人們取自故鄉土生土長的珍貴食材。

人們在春天採摘野菜的芳香,在盛夏捕撈江河的魚鮮,在秋季收穫山林和海洋的豐饒,也在寒冬享受森林裡的奇珍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春節來臨,二道白河藥水村的崔花子,用春天採集、留存四季的山野菜迎接韓國打工歸來的女兒

松花江畔的魚館老闆張欽嶺,把江水裡積蓄的“三花一島”,製作成了慰藉家人的全魚宴;長白山下的姜雲芝在秋天採集森林裡的榛蘑,曬乾後留到春節,在兒女歸來的時刻製作小雞燉榛蘑這道親切的家常菜

遼寧東港的漁民苗乃夫結束一年的出航,母親和妻子用當季的海貨寄託情意,祈盼兒子來年出海平安;撫松的參把頭崔長安則在白雪覆蓋的森林裡採集人參,用人參泡酒、製作人參菜餚,是採參人家的有趣習俗。

這些來自山林、江流的福分被人們悉心照料,依然保持著原初的生命力,它們來自時節,來自四季,自然力的聚合,最終成為人們在春節中熱烈的分享。

希望把這些隨之而來的福氣,帶到新的一年裡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過年,人們得以有更加充足的時間,來表達積攢了一年的豐富情感。

母親在爐子上小火慢煮的食物、父親在海港孤獨的等候、廚房裡瀰漫的灶香和老人吟唱的曲調

所有的生活細節,都蘊含著縝密的心思和柔軟的感傷,這些來自於鄉愁、思念,以及對往日的種種情結,都因過年而得到最安穩的守候。

望眼欲穿的日子,總是帶來油然而生的幸福,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那些寄託在春節之中的理想,是守候著一年的回報,是一種安全感,是令人踏實的溫暖和心意。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過年,自然少不了豐盛的年夜飯

家讓每個人眷戀,過年就是帶著鄉愁與牽掛回家,團團圓圓。

年夜飯充溢家的味道,對於食材和菜品的選擇,標準,仍是迴歸傳統。

一道道年菜,包含人們對自然的依賴、對味道的追尋、對故人的懷念。年年有相聚,歲歲有除夕。

從古至今,年夜飯講究寓意和彩頭:日月升輝,吉(雞)祥如意,年年有餘(魚)。

大年夜,至親好友,圍爐取暖。佳餚盛饌,共享團圓。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這些熟悉又遙遠的味覺記憶,從孩提時代一直延續至黃髫老人,有些口味,一輩子不會變,一輩子也吃不膩。

儘管有些習俗或被遺忘,或轉換了形式,但是,大致的時序和規矩都還在遵守。這也是中國人千年不變的品質

團圓,就是和記憶、成長、離開、歸來有關的故鄉的味道。

也或許只有“團圓”才能令人心安,令人感到溫暖。

我想,這也正是“家”的含義吧。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這也是作為一部合格紀錄片的標準。在即將到來的春節,能和家人一起看看這些溫馨舒適的畫面,是多麼甜蜜幸福。

在這裡也希望大家能多陪陪家人。

最近網上很火的一道計算題,溼潤了我的眼眶: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有學者統計過,工作後,僅有34%的人每年能回家陪伴父母超過30天,20%的人陪伴時間不足30天,24%的人陪伴時間僅有7至9天,而22%的人陪伴父母的時間竟然不到7天。也就是說,進入職場之後,66%的人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在父母身旁。

這也是一道殘忍的親情計算題。

忽然想起一句猶太人諺語:父親給兒子東西的時候,兒子笑了。兒子給父親東西的時候,父親哭了。

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是:我已經長大,你還未老。我有能力報答,你仍然健康。從未讓你驕傲,你卻視我如寶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留給父母的時間卻縮了又縮,卻看不清父母在我們的忽視中花白了頭、佝僂了腰,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在我們的賬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終會歸零。

所以

回家吧,抱一抱你那親愛的爸媽。

(也分享網友說的一段很感人的話 )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央視極力推薦的紀錄片《過年》,帶你體會不一樣的年味,想家了嗎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的一句話

也同樣,獻給我們最親最愛的人

常回家看看吧,別忘了家裡永遠有守護你的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