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理財的坑,能躲多遠躲多遠!

從2015年底的e租寶、大大集團,再到鑫琦資產、盛世財富、金鹿財行,還有中晉資產、望洲集團、鑫加金融、善林財富,線下理財公司已然成為理財的雷區。這些被爆出問題的線下理財公司,涉案金額少則數億元,多則數百億元以上,一提起來,大家都覺得線下理財簡直就是噩夢一場!!

監管政策明確規定,禁止P2P線下理財!線下理財機構遍佈全國各地,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及縣城,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城市裡遍佈各種“××財富管理公司”,這其實就是所謂的線下理財。

這些線下理財機構有很多都是當地的地頭蛇,每一個大的地頭蛇背後都有很多家形形色色的小機構,隱蔽性非常強,數年來一直遊走在監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帶。更準確來說,如果真要去查的話,這些財富管理機構都有問題,基本都設置資金池,一查一個準,罪名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就是“集資詐騙”。

線下理財的坑,能躲多遠躲多遠!

識別線下理財的坑,主要有這幾個特點:

1、信息公開不透明

現今理財公司中,債權轉讓是主要產品,但如果理財平臺信息公開不透明,大多數投資人僅被告知收益率,至於產品投向何方,如何流轉,投資人並不清楚。

2、本末倒置造就資金池

嚴格意義的“債權轉讓”,需要一個“超級放貸人”先以個人名義出借金額資金購買債權,再進行債權轉讓。這要求債權轉讓人有極大的資產儲備;實際操作中,不少線下理財公司存在著先吸收投資人資金再放貸模式,這種本末倒置的模式極易形成資金池。

3、團隊組建“傳銷化”

通過比較問題線下理財公司與傳銷的運作模式,可以發現它們在公司等級制度、員工績效構成、包裝方式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線下理財公司背後呈現出“傳銷化”的發展趨勢。

線下理財的坑,能躲多遠躲多遠!

分辨理財平臺的幾個技巧

判斷線下理財公司是否靠譜,主要是看理財公司的資金監管,以及管理團隊和資本運作的模式這幾個指標,分享幾個實用的技巧。

1、提高識別傳銷式理財的能力

對於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營業部,要求投資者拉人頭賺高息的理財,極有可能是違法的,要避而遠之。

2、要樹立正確的投資觀念

打著“保本保息,低風險、高收益”宣傳的理財產品堅決不能碰。面對線下理財經理狂轟濫炸般的投資建議,小夥伴們一定要堅守住!

一要把守投資規模上限,不把全部資產、急用資金全部購買理財產品;

二要堅持分散化投資。

3、提高識別偽借款項目的能力

一定要查清債權轉讓方和委託借款企業的關係,以免落入自融圈套。

 P2P平臺目前有嚴格的准入門檻,一旦上線,不僅要符合監管的各種要求,還要接受各種金融機構、評級機構的調研,更要接受無數投資者的監督,有了負面信息很容易在全網蔓延。

  但是線下理財公司都是在某個城市小範圍圈錢,在網上很難查到它的全面真實的信息,監管機構也很難管理。

  總之,對於線下理財公司能躲多遠躲多遠,大家千萬別去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