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迫在眉睫,誰將率先成功突圍

不知不覺之間,已經到了3月底,P2P平臺備案迫在眉睫,即將進入生死時速的衝刺階段。根據去年12月出臺的57號文規定,各地應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相關工作。也就是說,目前這個時間點,各地平臺都應該要向當地監管部門提交申請驗收的材料了。

備案迫在眉睫,誰將率先成功突圍

作為三大主要P2P平臺聚集區域,北上廣平臺備案進度都取得了不錯的進展,但截至目前幾乎沒有平臺向監管部門提交整改驗收報告。北京地區監管機構尚未出臺明確的時間表,廣州平臺需在4月25日前向註冊地所在區金融工作部門提交驗收申請及材料,而上海地區備案由於類似律師事務所出具法律意見書這樣的環節需要很長的時間,這些客觀因素會導致平臺來不及提交整改驗收材料,或將延期。

無論備案屬地在哪兒,業內專家認為,有希望獲得首批備案的平臺大致具備以下特點:

首先,這些平臺成立於2016年8月24日之前,經歷過較長時間的運營考驗。雖然我國網貸行業發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時間,但運營超過3年的平臺並不多見,平臺隔年就消失的案例也不乏其例;

其次,平臺底層資產需嚴格杜絕如校園貸、首付貸等嚴禁銷售的產品,並且杜絕代銷基金、保險、期貨等,同時對個人和企業的借款額度也需嚴格遵守20萬元及100萬元標準;

最後,信息披露完善、銀行存管、合規經營等先期工作到位的平臺,將有希望獲得首批備案。

備案迫在眉睫,誰將率先成功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