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教師自媒體之家

看到這個題目,讓我想起前不久辭職做生意的小王!

小王原來是這家500強外企的人事。原本收入穩定過萬,並且工作強度也不大。基本上就是朝九晚五的。後來覺得個人的提升空間有限,再繼續下去,她感覺是在浪費生命。於是,索性辭職,在公司周圍開了一家餃子店。

一開始,憑藉公司老同事這層關係,餃子店開得紅紅火火的,出去的老同事駱驛不絕。但是同事們第一次去是給面子支持,第二次就不一定了,餃子吃多了也會膩。小王的生意逐漸下滑。

越來越不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固定支出很高!

先說小王盤下這家店的成本,轉手分費大約是10萬元,裝修費花了2萬元,然後因為位於黃金地帶,30平方的店面一個月租金要12000元。再請了兩個幫手,一個負責包餃子洗碗,一個負責服務端盤子,還包吃包住,一個月就要花12000元。不含原材料和小王本人的工錢,一個月固定支出就要24000元。一份餃子賣16元,那麼小王一個月最少要賣2000盤餃子,才能不虧本。要盈利起碼就要賣2000盤以上。當初為了盤下這個門店和裝修花費的12萬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本!

第二、做生意很辛苦!

小王以前可是朝九晚五的。有時候覺得不開心了,還可以休幾天假去這裡逛逛那裡走走的。但是自從自己做生意之後,完全沒有了假期。每天一早起來買菜,中午和晚上是客人最多的時候,小王寸步不離。週末更是全日跟緊。晚上閉店後,基本是夜裡12點,長期如此,身體負荷重。

第三,惡性循環

小王本來有一個處得不錯的男朋友,但是長期因為餃子店的生意,無暇陪伴男朋友,兩個人不歡而散!餃子店投入了那麼多錢,小王也不想慘敗收場,所有心思都投入的在餃子店的生意中。她的母親因為她個人事情,著急得不得了!

我想,就小王的案例,足以說明,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你覺得有道理嗎?不妨分享出來!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萍行職場

拿死工資也好,做生意也擺,都是賺錢謀生的一種手段。但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都不願意去做生意,其實答案很現實。

1、死工資代表的是一種穩定,不用擔驚受怕

出來做生意,哪怕是小生意,都是一種創業形式。創業,就需要付出很多,包括時間、精力還有金錢,尤其是後者。而且現在的社會上,如果租個店鋪經營小生意,那會涉及到很多成本問題,例如店鋪鋪租、水電、人工等等,投資進去了,能不能賺回都是個問題,整天都擔驚受怕的,還不如拿死工資來得穩定。因此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冒險。

2、面子問題,認為小生意很丟臉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說行行出狀元,職業無貴賤。

但在很多人眼中,還是覺得坐辦公室的才是時尚白領,做小生意,哪怕是賺錢,但地位並不高。甚至會被人說都是大學生了,竟然出來做個小販。自己丟臉的同時,也讓父母覺得沒有面子。

3、小生意難做,精力技術你都具備了麼?

做小生意,關鍵還是在於項目。你是否有投資眼光,找到好的產品,在好的位置裡,有好的銷售模式。這都是決定你是否能賺錢的關鍵因素。而且做小生意很多時候需要早出晚歸,進貨需要早早地去,如何出貨又是一個問題。若做飲食生意,要不就是找到好的產品加盟,要不就是自己有好的廚藝。若請廚師之類的費用都不低。再者,早出晚歸,週六日都沒有自己休息的時間,是很耗體力的。自己是否具備了?因此很多人都不由得感嘆生意難做,還不如自己在企業裡拿死工資呢。

因此,基於以上種種原有,很多人都寧願選擇拿死工資,都不願意去做小生意。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我跟我先生都是拿死工資的,過去工資低的時候大概只能維持溫飽。


現在工資還行,房子車子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也老了,餘生肯定不會改行做生意了。


我們為什麼都寧願拿死工資都不做生意呢?


說起來話長,其實根本原因就是沒門路沒錢沒膽子,寧可窮一點節省一點過安穩的日子也不喜歡瞎折騰。


我就從我們夫妻兩個的工作經歷來說說這個問題。



我是名小學教師,因為這個職業畢竟看起來還算收入穩定、工作輕鬆。


雖然如今這個行業已然成為高危職業了,我也越來越對自己的這份工作感到失望和累心。


但既然都這麼多年走過來了,再過十幾年退休了就好了。


看著身邊還有那麼多人往教師招考的道路上奔來,我這個圈內人還能說什麼呢?


我先生先前也是學校的老師,但是幹了好幾年因為種種原因都沒能入編。


所以後來只好退出了,進了一家比較好的企業,在車間一線工作了多年,最近剛剛媳婦熬成婆,脫離了一線。


在他進工廠前,我一直支持和鼓勵他創業。也就是說我也曾做過當老闆太太的夢,可是,最終夢想成空。


話說一開始,他還特地去外地看過一些項目,準備大幹一番,但是回來就沒了幹勁兒,提不起精神來幹。



對於當時手上拿出個三五萬都困難的我們來說,投資項目至少要十萬,先生根本沒這個膽量。


他就想著,萬一失敗了錢不就都打水漂了嗎?


他沒想過,萬一成功了就可以財源滾滾了。


大概04年的時候,我又提議先生投資母嬰店,當時先生也有點動心。


但去其他城市的母嬰店“考察”回來,依然沒有積極行動。


過了三四年,我們城市周邊母嬰店遍地開花,先生竟然說:“你看,我要是當初聽了你做這個,現在到處都是這種店,哪還有多少生意啊?”


我們不是行內人,祖上也沒有懂生意的,又經常聽說有朋友開店不多久便關門大吉,先生哪裡肯再走這條道。


畢竟拿死工資的,每月不論多少都有進賬,不至於血本無歸。


用度節省些,多少有些存款,這樣的日子過著也算穩當。


先生有個堂哥是做個體經營的,做得非常好,不僅一直經營著一家衛浴專賣店,還頗有眼光兼做其他生意。



譬如早些年做浴室發了一筆,兩三年後就轉讓了,別人接手後生意又不好了。


他還租了一棟樓做賓館,樓下的再轉租,他轉租的錢就賺到他的房租,賓館是淨賺。


他買房買得早,換房也總是換得及時,在房子上即便小房換大房也不怎麼虧。


現在的他,早已賺得盆滿缽滿。


其實不想做生意的人,也不是不喜歡錢,看著別人賺錢也會眼紅。


最根本的原因,一是不懂行,二是膽子小,三是怕吃苦怕學習。


說得更通俗點,咱就不是做生意的命。


幸生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現在的實體經濟真不好做,不管是做哪個行業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在這種市場環境下誰還敢去投資小生意呢?並且怎麼理解小生意,一般擺地攤的也算,開飯館的也算,開店的也算。但他們投資的錢可是不一樣的。想要賺錢首先要投錢啊,那麼為什麼大家都不願做小生意呢?


1.房租貴

壓倒實體經濟的絕對是房租,現在的房租和房價一樣,都是一個高升的數字。在一個小縣城裡開一個汽貿店,面積也就六七十平方, 房租需要二十多萬。大家可以算算房租有多貴。這還僅僅是四五線的縣城,而像一二線城市的房租更貴,辛辛苦苦一年全替房主打工了。

2.家庭負擔大

結婚前不知道的,但結婚後的日子就需要一點一點算出來了。而開支大頭絕對是孩子的,基本上一個月就要花上2000元的奶粉、玩具錢。如果等到孩子上學了之後,那壓力就會更多。同時婚後年輕人要養四個老人,這樣的壓力可想而知,如果老婆去上班的話那還好點,但怎麼說負擔太大,錢不敢隨便花。

3.車貸、房貸

現在大家的經濟和生活觀念已經變成了一種提前享受的方式,很多年輕人工作後的首選就是買房,而每個月需要還款的數額甚至達到了五六千。同時他們的工資並不是太多,每個月的生活都是數著過的。這種情況下你敢創業嗎?失敗後你將一無所有,所以你只能老老實實上班。

4.小生意不體面

現在的大學生群體越來越多,今年將會有820萬的畢業生,而對於大學生來說,讓自己去擺地攤或者開店,那自己上這麼多年學豈不是白上了? 當然,現在做生意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各大企業的經濟已經出現疲軟。這時候去創業只能選擇小吃餐飲方面,但小吃店到處都是,不能盲目投資。大家怎麼看呢?


農業補貼

小生意,題主可以定義一下什麼是小生意?擺地攤?在三四線小城市開店面?在一二線城市開店?

以擺地攤為例。一般來說地攤貨質量差、成本低、目標客戶為社會底層人員,斤斤計較、討價還價,淨利很低。打個比方賣煮玉米,當然沒有什麼衛生標準,玉米一斤3塊錢,三個一斤,外面煮玉米3塊錢一個,毛利66%,看起來很賺吧。但你要考慮,費用包括損耗、賣不出去的、壞掉的、保溫費用、煮玉米的水電煤能耗。假設你1天非常幸運,10個小時擺攤,每個小時賣出10個玉米,也就是平均6分鐘就能賣出一個。賣出100個玉米,毛利潤3*100*0.66,200塊錢左右。如果生意不那麼火爆,只賣出去40個,毛利潤只有120塊錢。

水電費、能耗、包裝、保溫設備、姑且預計10%的成本;損耗(買回來的是毛重,賣出去的是淨重)大約10%,如果生意很好,你一天能賺160塊;如果生意不好,你一天賺的不到100塊。一個月20天工作日,好的時候賺3200,壞的時候賺2000,沒社保、沒醫保、沒公積金、沒各種其他獎金福利。欸我還是一天10小時算的,這要是在單位是超額工作了呀。

哦對了,千萬要防著黑白兩道,要是被人砸了攤子搶了三輪車,或者沒收東西罰了款,你還要把這個算上。

三四線城市開小店、一二線城市開小店,有店面的要算上租金,但定價還是可以貴一點,如果按照食品質量標準的話。

死工資,我覺得吧,至少比較穩定,不用起早貪黑,如果是比較稀缺的體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死工資都比活工資高。

(評論員:王小星)


首席投資官

很多小生意利潤還不錯,比如賣煎餅的大媽月收入都3萬了,樓下賣海鮮的,一年也能賺個幾十萬,那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拿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第一,意識問題——根本沒想過還可以創業。

在中國教育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年輕人的經歷基本是相同的:從小被父母和老師教育,要好好學習,然後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然後找個好媳婦(老公),生個好孩子,然後讓孩子上學,考大學,找工作……如此循環。在他們的意識裡,就沒有第二條路,也就沒意識到,原來還可以做些小生意。

面子問題——覺得做小生意是丟面子的事。

前面說過,在中國教育制度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成長軌跡是樣的,觀念也是一樣的——那就是隻有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才是出息的,才是有面子的。如果畢業後不工作,卻做個小生意,不僅是你,就是你的父母也會覺得沒面子。你想想,一群父母在一起嘮嗑,都喜歡嘮家裡長短,當別人家孩子工作怎麼怎麼好,自己孩子卻是個做小生意的,會感到多沒面子。

行業問題——隔行如隔山,看起來簡單的小生意,其實水可能很深。

很多小生意看起來簡單,真讓你做起來才知道有多難。既然做生意,就涉及到選址、進貨、出售、服務,然和一個環節搞不好,都可能出問題。同樣是賣煎餅,別人可能月入三萬,你可能入不敷出。

現實問題——各種費用要交、各種關係打點。

以樓下市場賣海鮮的為例——首先要有租金吧,然後進貨、水電、包裝等;因為海鮮圖的就是個鮮,你要有個車拉貨吧;因為賣的時間比較集中,一個人忙不過來,需要請幫手吧,這裡裡外外都是錢。再說說關係方面,賣海鮮,衛生局、城管、當地黑白兩道都需要打點一下吧,不然這生意你還想好好做?


結束語

生活本身就是一座座圍城,你羨慕別人的圈子,別人也羨慕你的圈子。其實適合自己的才最重要,別人好,不代表你好,自己好才是正好。


布蟻聊職場

做小生意是不可能的啦,又不會做,這輩子都不會做小生意啦,只能拿著死工資維持的了生活這個樣子。

換個角度,假設下條件,對單一群體,以點帶面的擼下。



座標:安徽馬鞍山,重工業城市,偽三線。擁有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南山礦),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十七冶),及交通,電力,水利,石油,城建等單位。基本為國企。

首先排除私企,外資等企業。這些多為拿績效工資,即使有拿死工資的人,還必須提供和薪酬對等的工作付出,拿死工資的人群基數少。

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省最大的工業企業,職工5.4萬人,加上例舉企業的國企職工。全國很多或大或小類似馬鞍山這樣的城市。為國內最大拿死工資的基數人群。

寧願拿著死工資,也不去做小生意?

有死工資拿為什麼要去做小生意?打趣下提主,認真答題,這裡不談討國企體制弊端優勢。只擼因果。

1、拿死工資的基本為企業正式職工,有的單位雖產能過剩,但保險福利齊全。

2、勞務工,勞務工,勞務工,重要的說三遍。大多髒累工作都是勞務工解決了。正式職工雖然拿死工資,但對比下拿私企死工資時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很多人想進國企的原因。

3、技術和能力加慣性和麵子。早幾年國企很多招聘是職工子弟內招和子女頂替。進了企業後,不是有主動學習慾望的,能力慢慢蛻變弱化。到點上班下班,工作生活習慣形成慣性。早年即使有人想停薪留職,擺攤和店面生意,也都要能吃苦,還要懂生意裡的竅門。現在關店潮如此兇猛,算下開店關店的概率,特色和渠道一樣沒有,也沒掌握核心技術能琢磨出個爆款啥的,房價抬著店租也都很高,開店虧本歸為大概率結果。想想自然退縮了。擺個小攤吧,怕掙不到錢,還折了面子。當然也有極少部分人闖出了一片天地。


回到問題上來,當年歡哥一首大型勵志主題曲(從頭再來)唱響了大江南北,送給了九十年代下崗潮職工們..........心若在,夢就在,大不了從頭再來!幾年時間有近4000萬拿著死工資中年人,從頭開始,從小生意開始。大街小巷,混個攤位就算很不錯了。去勉強維持生活的這個樣子。



他們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持國企改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在老家還有很多上班的親戚拿著份死工資不鹹不淡的過著,小麻將能經常打打,就很滿足了。有的人全家在一個單位,雖說死工資不多,老少或夫妻加一起過個日子是夠了,所以大多數不願意涉足有風險沒經驗的小生意。

結論:穩定的環境,穩定的收入,技術能力原因,孩子成長教育的便利性,和已形成的慣性生活方式失去了改變的動力。寧願拿著死工資不願意做小生意。除上述人群外,由於手機碼字,在此不一一贅述。

歡迎探討,謝謝!


和女兒看佩奇

我有個同事,剛畢業,跟兩個同學做生意。

餐飲方面,剛開始做魷魚生意,因為剛畢業,最瞭解學生,所以他們在學校周邊租房子,購買原材料、器材,開幹。

由於當時燒烤魷魚很火爆,他們起早貪黑,凌晨2點才回家,也掙了些錢。

後來進入的人越來越多,利潤被壓縮,賺不到錢,索性賣了尋找其他項目。

後來他們又在市中心租店面,賣披薩。

房租太貴,加上過度重視裝修,對客流量太樂觀,最終入不敷出,關門大吉。

同樣起早貪黑,這次把上回賺的錢全陪進去了。

後來就老老實實上班了。

他說,做生意,十死九生,錢,要麼給廣告公司,要麼給店面房東了。

幾年下來,一分錢也沒落袋。

還不如現在好好上班,至少旱澇保收。

他已經買房,下一步在考慮買車。

機遇永遠與風險並存!



上班分析:

  1. 優勢;
  • 收入穩定;
  • 作息穩定;
  • 關係穩定;
  • 心態穩定;

2.劣勢;

  • 收入漲幅不大;
  • 磨平激情;
  • 失業危機;

做生意分析:

1.優勢;

  • 收入高;
  • 時間可自由安排;
  • 彎道超車,超越同齡人。

2.劣勢;

  • 失敗風險;一旦失敗,損失慘重;
  • 耗費精力、腦力。人老的快。
  • 學會圓滑,受些委屈。

簡單概括,上班收入低風險小,兩個字:穩定;

做生意收入高風險大,兩個字:心跳。

大多數是規避風險的,所以喜歡拿死工資,如果你愛拼,抗壓能力大,那麼做生意,或許適合你。

更多關注創業營銷乾貨,可以關注我,聽文叔說。


文叔說

我前幾年在一個鋼鐵廠上班,國企,每天非常安逸。基本都不用做什麼事,天天上班就是一群人坐在房間玩手機泡茶聊天,到晚上5點下班回家。我那時候的師父,50多歲了 做了30多年,可是他每個月工資條扣去醫保社保,就3千多,到了這年齡還住在宿舍,一家老小都住在鋼鐵廠的宿舍,我有問過師父,他為什麼會在這裡做這麼久,工資還這麼少。他說他別的也不會,就湊合這樣做,這一湊合,就是30多年。


回到題上,為什麼很多人不肯去做生意,寧願拿死工資呢?1.他怕賠錢,做生意,前期都需要一大筆的資金。他寧願拿死工資也不肯去擔風險。2.他認為自己不會,他肯定不能成功,到時候連死工資都拿不到了。他們從心裡就不認為自己能成功,怎麼可能去做。3.現在很多親戚的風言風語 老一輩的人,都認為安穩在一個地方,能拿鐵飯碗是最好了,不會認同你出去做生意。現在這個社會,你成功了,你什麼都是對的。你做生意失敗了,可能你在你家裡人或者親戚面前都抬不起頭來。其實很多人都想做些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或者是託著,或者是風言風語等等等一些原因,時間就都過去了。


心累94179011

因為做小生意的性價比不如拿死工資唄!

我在北京某企業做人力資源工作,前段時間公司招聘一名行政主管,就遇到了一位放棄做小生意來求職的應聘者。

這位應聘者是個北京本地的男生,大學畢業後先在企業裡當小白領,後來覺得朝九晚五還受公司各種規章制度的拘束。正好當時自家住的小區裡一個小超市轉讓,於是辭職把小超市盤下來,僱了兩個人,並把退休的老媽請過來當收銀。

本想著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睡到自然醒,醒了去超市監工,輕鬆賺錢數錢的日子。

可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

這位求職者講:以前上班是每天早上7點起床,開始做超市後是每天早上5點起。

因為僱人成本太高了,自己不可能當甩手掌櫃,也要早起去清掃、整理、盤貨。晚上10點才能關店離開。當然比起以前全職給公司打工,時間確實相對自由,但是心裡壓力大的何止10倍。僱傭的店員流動性也大,老媽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罷工。一個月算掉成本,淨利潤不過是以前上班月工資的2倍。

幹了一年半,精疲力盡,盤算來盤算去,還不如重新進公司求職賺一份死工資。

人都不傻,都是趨利避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