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的葡萄牙遍尋海外飛地,無意間為地理大發現率先做好必要準備

葡萄牙和西班牙。

在漢語詞彙中,可以瞧著是兩顆“牙”。

它們緊靠在一起,並排生長在歐亞大陸最西頭的伊比利亞半島,三面環海,南部隔著直布羅陀海峽與非洲相望,如同歐洲的兩顆“門牙”。西班牙大一些。葡萄牙小一些。葡萄牙現在的面積,也不到10萬平方公里,人口在1000萬多。西班牙要大些,現在的人口在3000多萬,面積在50萬平方公里。

窮困的葡萄牙遍尋海外飛地,無意間為地理大發現率先做好必要準備

兩顆牙

在中世紀的時候,兩顆牙都“窮鬼”。

因為在那個時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土地肥沃與貧瘠是農業發展的基本保證。兩顆牙的海岸線比較長,窮山惡水多,種糧食的自然環境不行,經濟條件自然就差。

12-13世紀,葡萄牙人口迅速增長,國家經濟壓力愈大,只好想辦法向大海中的島嶼要資源,做法是砍伐荒島上的樹,因為當時還不知道使用煤炭,樹木是歐洲人造船、蓋屋做燃料的必需物質。所以,葡萄牙人的希望是在本土以外的島嶼發現更多的更豐富的林木資源。

除了破壞環境砍樹之外,就是捕魚,葡萄牙海岸線長800多公里,自古以來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人就以捕魚為生,漁業成為葡萄牙傳統的重要生產部門。

因為土壤質量差,國土上種植的糧食不夠吃,人多地少土地不好,出不了多少糧食,國王比較著急,只有一個解決困境的辦法——向海外發展、移植農業、擴大農產區。

於是,在13-14世紀的時候,國王迪尼斯(1279-1325在位)招募航海高手率艦隊,駛入了與國土緊密相連的大西洋探險。葡萄牙人在這個時候,登上了亞速爾群島(北大西洋東中部的火山群島,現屬葡萄牙)、加那利群島(大西洋東,靠近摩洛哥,現屬西班牙)等地。

葡萄牙最早的做法,是嘗試著把糧食種植到本土以外的海外去。這有點像現代人因為地球太擁擠想將人往月球移民是一樣的思維方式。如果追根溯源,這個想法並不是葡萄牙人發明的,在更早的時候,即12世紀,精明的意大利商人,已經在海外的巴勒斯坦和地中海島嶼開闢甘蔗種植園。

根據意大利商人的這個思路,葡萄牙展開海外活動,終於找到第一塊海外種植地。

它就是——馬德拉群島。

窮困的葡萄牙遍尋海外飛地,無意間為地理大發現率先做好必要準備

馬德拉群島位置圖

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在歐洲西北角,是歐洲最大的半島,有挪威、瑞典兩個國家,兩國在13世紀前主要以海盜掠奪為生,曾經是威震北海的霸主,南方歐洲稱其為“維京人”,意為北歐海盜。新品種來自那兒,於14世紀傳入低地國家。

甘蔗是12世紀由意大利商人引進歐洲的。

葡萄可能是本土的。

這些種植獲得成功。

窮困的葡萄牙遍尋海外飛地,無意間為地理大發現率先做好必要準備

美麗的馬德拉群島

1427年,葡萄牙人以同樣的方式,將先前探險到的亞速爾群島,也成功的推廣海外種植,並且,還在島上發展牧羊業。15世紀中葉,葡萄牙的海外種植園,擴展到了佛得角群島(東距非洲大陸最西點佛得角,即塞內加爾500多公里,現屬佛得角共和國)、聖多美島、普林西比島(位於非洲西海岸幾內亞灣,距大陸 240 公里,與普林西比島相距 150 多公里,現屬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共和國)等地。

葡萄牙國的這些生產方式和生活特點,為後來的地理大發現奠定了最初的基礎,因為隨著海外種植園的擴大,不但使得國家經濟得到穩步增長,同時使得航海技術和船舶的生產等等方面有所發展。

這樣的準備,雖然是不自覺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有效的。

隨後,葡萄牙掀開了世界地理大發現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