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和田玉一直是收藏界的寵兒,因為熱門,就有受眾,所以關於和田玉相關的文章,知識介紹就非常多。當信息變得多而複雜,其中越是重要的信息,討論的人越多,越容易產生不以事實為依據的誤導性信息,也越容易廣泛的傳播。看看那下面幾個幾個關於和田玉常見的誤區,你有沒有被誤導?

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一、 羊脂玉成為和田玉的代名稱。很多人認為羊脂玉是和田玉的代表。其實,羊脂玉只是對上好和田玉的白度、潤度的形容詞而已,而界定的和田玉是要從白度、潤度、硬度、密度、純淨度五個方面來把握,才能甄別是不是和田玉。

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二、 籽料代表和田玉中最好的,通常我們都會覺得籽料比其他料更有價值,但其實籽料當中有不少差的料毫無利用價值,而有不少好的山料也非常珍貴。判斷價值還是這需要從多方面進行。

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三、 只重玉質而不重雕工。和田玉的玉質的確實影響和田玉價值的重要因素,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在購買和田玉的時候要去鑑別和田玉的玉質,認為玉質好的價值就高,往往就會忽視田玉作品的雕工。早在《三字經》中就有這樣的話“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對於一個和田玉作品來講,一個好的雕工會讓和田玉的整體價值提升很多。同樣的如果一件好質地的和田玉配上不夠精緻的雕工,這樣的作品價值也不會很高。

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四、老料比新料更有價值。很多人很看重古代或是先輩留下來的和田玉作品,的確這樣的作品比當前新開採而製作出的和田玉作品多了歷史文化色彩和人文底蘊,因此就覺得新料和田玉沒有這些老料的和田玉價值高,其實這樣的說法是很片面的,一件玉器的價值不是用新老來判斷的是多方面判斷的。而且,流傳下來的古玉畢竟是有限的,絕大多數都已被各類博物館和收藏家收藏,在市場上流通的絕大多數是仿古玉和偽古玉,收藏古玉風險性極大。

關於和田玉,別再被這些認知誤導了!

五、重玉皮不重肉質。其實,玉皮是外部環境和因素對玉的侵蝕造成的。外部因素的不同所形成的皮色也不同。而玉皮只有在經過巧琢之後才能夠顯現出它的價值。關於皮和肉質一些專家這樣區分:肉好、皮好、形好是優等原料,肉好、形好、皮不好也是上等原料,肉好、皮好、形不好應是中等原料,皮好、形好、肉不好是下等原料,肉、皮、形都不好是劣等原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