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諮詢企業如何“走出去”

工程諮詢企業如何“走出去”

2013年至今五年來,通過加強交通、能源和網絡等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建設,“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了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和市場深度融合,在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工程諮詢企業,在參與建設一帶一路、“走出去”當中很難直接進行重資產的投資,那麼工程諮詢企業該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又能發揮怎樣的作用呢?

一、工程諮詢企業如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目前來看,當前我國諮詢行業“走出去”仍處於較初級階段。以諮詢、前期策劃、國際項目管理或者國際監理等“走出去”還是比較少,與此同時國內的業務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使得走出去的需求愈發迫切。

國際諮詢業務實際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為中國政府援外項目諮詢,一類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項目的諮詢,目前已經開展的業務也主要是這兩類。過去我國政府對外援建多是以硬件援建,比如提供設備、蓋大樓等方式實現。現在則是軟性援建居多,例如通過南南合作項目、通過援助基金,這些都涉及到前期、後期和政策諮詢,工程諮詢企業是有很多機會的。此外,進出口銀行、國開行等政策性銀行海外投資,也需要諮詢機構進行整個項目的前期策劃、研究、風險分析。招標代理機構還能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項目識別、項目投資機會的信息,這也是國信招標集團目前在做的業務之一。

我國工程諮詢還面對著一片藍海,就是世界銀行採購諮詢。為世行甚至為聯合國採購進行諮詢,這塊的業務我們一直在探索使其成為業務板塊的路徑。世行在全球範圍內有很大的採購需求,但中國的企業尤其中小企業,在投標世行採購或聯合國採購時,由於語言上的障礙或對採購需求把握不準,對採購政策、理念理解不到位等原因,很難應標。也因此,招標代理行業是否可以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去國際上投標競爭,這方面正在積極的探索。

我國工程諮詢行業“走出去”在企業層面、行業層面、政府層面仍有很多不足。比如行業發展比較慢,政策支持還不夠,企業品牌影響力、能力不夠大等。在此我們希望通過企業自身能力建設,通過與製造業、與施工總包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走出去,在世界舞臺唱大戲。

中國工程建設諮詢企業“走出去”首先要合作,在國際市場上僅憑單打獨鬥很難站穩腳跟。還有就是先有項目再談轉型,通過項目總結經驗、樹立信心,再創新和轉型。

二、招投標在拓展國際市場中的作用

會招標才會更好地投標。做了多年的招標以後再去投海外的項目,會很清楚該怎麼做標書才會有競爭力,在這一點上大家應該也都有體會。

會招標才能更好做優自己的項目。很多項目需要找國內合作伙伴共同完成,選擇合作伙伴時主要通過招標的方式來選擇,把已有的招標經驗用起來才能既省錢又質優還能保證工期。

會招標才能更好理解業主的需求。國際市場上業主的需求多種多樣,經過多年招投標實踐和積累,我們對業主的需求能夠比較到位的理解,也就是能抓住業主最想要的東西。

還有一點是,會招標才能更好地做商務集成。有人認為做招投標看起來比較簡單,可能技術含量不是很高。其實不然,有豐富招投標經驗的從業人員商務集成能力相對是比較強的,海外項目更重要的是商務集成,怎樣把各種資源集成到一塊,這是招投標人很大的一個優勢。

三、工程諮詢企業應當會融資、善整合

2018年以後的重點,PPP模式將是未來“一帶一路”建設國際合作主流的供給方式。

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一帶一路”建設最主要的內容是跟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相關的項目,這對參與方的融資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以及項目運作管理、保障能力提出的要求非常高。PPP模式是解決政府的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有效方式,未來它也將是“一帶一路”建設主流的國際合作供給方式。

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PPP項目,首先要嚴控風險,也就是不能以承擔項目的各類經營風險,大幅增加負債為代價來承接項目。要充分調動從經營機構到施工企業到運營企業的各方面的深度參與。達成這個目標對於牽頭企業來說,對企業的資信、盈利能力、管理水平、資本效率包括金融服務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諮詢機構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走金融和產業結合的國際化發展道路,實際上這也是中化國際招標正在踐行的。

工程諮詢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注重形成投融資能力。未來的很多項目將要以投融資運作和籌措為主導。第二要注重資源整合能力。項目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金融機構、保險機構,審批機構、外方政府等等,諮詢機構可以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