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阿里入獄高管閻利珉創辦的果小美業務停滯,辦公室無人貨架是門好生意嗎?

huangcaiting

看到這樣的消息,其實作為一個互聯網行業觀察者,也創過業的人來說,不足為奇。這說明創業不易,用雷軍的話說,創業是九死一生。

記得在2015年,本人下海創業,在深圳將近80餘萬的資金,在不到8個月創業用盡之後,才恍然大悟:好的創業idea與reality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就像無人貨架,確實是一個好創意,也是一道封口,是創業的好方向。但不一定是一門好生意。說直白點,無人貨架是屬於重實業的創業,其上下游涉及的產業鏈非常多,無人貨架只不過是一個小環節而已。

這就是問題所在,創業的環節問題至關重要。很多人可能就一個孤立的應用場景,將單個idea看做是全部。

辦公室無人駕駛,只考慮到了無人貨架在場景內的便捷,但沒有考慮到上游商品的供應,下游無人貨架的場地實際問題,當然還有複雜的運營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物流公司或者電商公司的話,無人貨架不是好的生意。即便是阿里巴巴集團出來的人,也沒辦法運營,足見其的環繞生態鏈是多麼重要。特別是基於辦公室的無人貨架,應用場景太侷限。


唐氏二少

互聯網總是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風口,風口來了,豬飛上天,風口過了,掉下來摔死。

無人貨架,去年炙手可熱,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逐漸被打回原形。

看上去,無人貨架是一個好生意,零售的本質是成本、效率和體驗。無人貨架,表面上無人值守,所以能夠降低人力成本;體驗呢,因為是DIY式,所以體驗還不錯。還記得你去服裝店,老有人跟著你問,需要幫忙嗎?的糟糕心情嗎?

不過,無人貨架的這個表面背後,卻是對人性的挑戰。因為這一切的大前提,都是自覺,你拿了東西,自覺付費。但是,恰恰在中國,這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無人貨架出問題,都是因為損耗太大,現在大多數的無人貨架損耗成本都在5%以上,這就決定了入不敷出。

也有解決辦法,那就是智能貨架,只是如此一來,設備成本就高企了。

伴隨風停,無人商業估計會消停一段時間。


閆躍龍

乘著新零售的風頭,無人貨架受到了資本的追逐,一時之間,果小美、小e微店、每日優鮮便利購、猩便利等無人貨架如雨後春筍般進入大眾視野。果小美於2017年6月份成立,創始人為前阿里入獄高管閻利珉。在此後不到半年時間內,果小美共收穫了近10億元人民幣投資,但於今年4月中旬公佈的融資消息卻沒了後續,因融資款一直未到賬。

從獲得第一筆融資到傳出撤退消息,僅僅經歷了240天左右。伴隨著風口的極速回落,留下的是一地雞毛。除了果小美,其它無人貨架企業也不斷傳出負面新聞。小e微店與每日優鮮便利購因貨櫃問題引發的口水戰;猩便利也陷入“撤站、資金鍊斷裂”的傳聞,還涉嫌銷售過期食品。

無人貨架倒閉潮逐漸興起,已經有一些企業正在離場。無人貨架是極度依賴資本支撐的行業,企業想要迅速提升線下網點密度,就需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因此,如果無法及時獲得新的融資,企業將會快速陷入資金鍊困境。此外,激烈的競爭推高了經營成本,僅靠無人貨架業務很難獲得盈利,而且員工刷單、盜損率、非剛需等問題時有發生,也給企業運營帶來不少負擔。無人貨架作為新零售的探索嘗試,其最大的賣點是產品在終端購買頻次和消費轉化率,如果購買頻次不夠、消費轉化率不高,僅憑燒錢來擴點位,毫無疑問是沒有未來的。


經濟觀察報

不論果小美怎麼否認,現實情況是,2017年火起來的無人貨架已經偃旗息鼓,投資人談起無人貨架都是談虎色變。果小美、猩便利、便利蜂,幾十家搶灘登陸的無人貨架玩家已經死傷大半,足以證明無人貨架是一場“偽風口”。

如題所言,果小美是帶著光環誕生的,他的創始團隊是阿里高管、美團高管,這些人給投資人畫了餅圈了錢,隨後帶著一眾玩家把無人貨架炒了起來。然而,無人貨架卻有兩個致命要害:供應鏈、盜損率。

無人貨架可以說是新零售的先鋒,零售講究的是良好的供應鏈建設。顯然,這些一夜崛起的無人貨架玩家們,沒有良好的供應鏈,所以後續能力很差;貨架無人看管,致命問題就是盜損,事實表明,每個貨架盜損率在30%,遠超出預期。這裡要說明,不止是用戶偷拿,很可能內部員工在上貨時就已經拿了,這種無法監管的事情,誰也說不準。

在這些痛點下,不止果小美業務停滯,無人貨架的寒冬已經來臨。任何粗放型的商業模式,都禁不起時間的考驗。


政商參閱

1、果小美可能真的撐不住了

就在5月4號的時候,網上傳來消息,稱果小美正式放棄貨架業務,其零食與貨架可自行處理。不過作為貴重電器的電冰箱可能要收回。

那個圖文消息黯然神傷地說道:“各位客戶,對不起,我們以後沒法兒陪大家了。”

不過,這個消息還沒有得到果小美官方的完全證實。

果小美的貨架業務,可以看作是新零售的一種嘗試,而新零售的本質是要讓貨物無限逼近顧客。

比如將貨架放在出租車裡面,或者將貨架放在辦公室裡面,都是這個意思。

所以就趨勢而言,辦公室無人貨架,符合新零售的整體趨勢。但從具體細節而言,可能並非最好的實踐途徑。

2、貨架業務其實是個好生意

為什麼一門符合趨勢的生意做不下去呢?

網上有所謂謠言,稱果小美是因為融資的壓力。其實,很多時候,謠言就是遙遠的預言。所以,果小美有巨大的融資壓力的消息,應該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為阿里入獄前高管,閻利珉與阿里的關係可能並不太好。而如今的互聯網江湖,除了姓馬還是姓馬。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騰訊對閻利珉的態度,也並非完全支持——再怎麼說入獄也是一個汙點。

3、好生意,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

當然,入獄可能是前東家對於前僱員的一種報復方法,讓其在一定時間內無法與之競爭。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前僱員真的破壞了內部規矩或國家法律,總之是大家都要遵守的規矩。

於是,騰訊在是否真的要支持果小美這件事情上,保持必要的謹慎也是必然。在互聯網江湖中,既然兩個“馬爸爸”都不願意支持,那麼郭小美的融資的確會增加很大的難度。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無人貨架可能並非一門壞生意,而關鍵是看由誰,在什麼時候來做。畢竟,阿里和騰訊都在佈局新零售。


鎂客網

無人貨架是個熱門的生意,在去年它成了新零售的排頭兵和代名詞,憑藉著高頻消費和線下低成本獲客能力備受資本青睞。

一年間,有美味生活、哈米科技、魔盒、小閃科技、果小7、友盒、陽光樂選、老虎快購等在內的十多家無人貨架公司成立。

但是一進入2018年,無人貨架風口上的風停了,快得讓這個行業裡所有人措手不及,包括前阿里入獄高管閻利珉。

經過一年的跑馬圈地,市場格局已經明顯拉開。截至目前,大多數無人貨架公司的融資均處於A輪,還沒有進入B輪以及C輪。但現實情況確實,融資越來越難了。更讓所有創業者絕望的是,電商巨頭和線下實體大企業已經在佈局入駐了。

2017年年底,阿里推出“小賣櫃”;獵豹推出的“豹便利”;京東到推出無人智能櫃;順豐正式運營無人貨架項目“豐e足食”。

此外還有每日優鮮、餓了麼、便利蜂、盒馬鮮生、三全鮮食、良品鋪子等獨角獸們,也都基於相關業務開始進軍無人貨架。

而且這些巨頭有錢,還做好了長期不盈利的準備。每日優鮮便利購則宣佈,今年在無人貨架上要砸10億元。

無人貨架是們好生意,因為互聯網發展到現階段,線上流量被巨頭壟斷,流量太貴,獲客成本非常的高。而新零售無人貨架就是突破口,就獵豹董事長傅盛都在強調,後互聯網時代已經來了,線下紅利期的到來已成重要特徵。

但這是場硬戰,融不到錢的無人貨架公司目前最好的出路只能退出或者轉型,很顯然前阿里入獄高管閻利珉創辦的果小美打不起,得罪了阿里系,一是融錢困難,二是沒能力和巨頭打這場大戰。


張知悅

5月4日消息,電商大V龔文祥爆料,無人貨架創業項目果小美已經擱淺,而其創始人是阿里聚划算原負責人“慧空”閻利珉。

目前果小美方面並未對此進行回應。

其實早在一週前,果小美就曾在某匿名爆料平臺上被傳團隊解散的消息。果小美自成立至今,剛剛一年左右,曾先後獲得IDG、藍馳創投、峰瑞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累計融資額度超過5億人民幣。

某匿名爆料平臺上的傳聞

果小美CMO胡冠曾在4月底對這些傳聞做出過回覆,他說:果小美一直都會在,也會不斷探索辦公室零售的運營模式,解散是不可能的。

然而剛剛過去一週,果小美項目擱淺的消息又被龔文祥爆出來,不知道果小美現狀發展究竟如何了。

另外,前美團COO幹嘉偉也擔任果小美的董事和戰略顧問,曾經一手打造了美團地推團隊的幹嘉偉,真的沒能在無人貨架領域複製此前的成功嗎?

左二為幹嘉偉,右二為閻利珉

2017年9月果小美曾經與同樣做無人貨架的項目番茄便利合併。

無人貨架風口自從去年火爆之後,曾經有猩便利、便利蜂、哈米、領蛙等不下30家創業公司出現,就連移動互聯網公司獵豹都推出過豹便利的品牌,不過今年3月23日,曾有媒體爆料稱獵豹已經全面停止線下鋪貨,並變賣資產折現,相當於退出了無人貨架領域。

此前小爆也曾研究過無人貨架的創業項目,5%的貨損率成為了這些項目的生死關鍵點,但許多無人貨架創業公司都沒能將自己的貨損率控制在5%以下,甚至有的項目貨損率高達30%。這樣一來,無人貨架的點位越多,虧損也就會越大。

總的來說,還是無人貨架的商業模式沒能找到盈利的閉環,目前看來更像是一個極度燒錢且不可持續的創業方向。


IT爆料匯

再次說明資本身上是不會流淌道德的血液的,閻入獄基本是定讞的,出獄後創業,並沒獲得馬雲的原諒與投資,人品有問題的人肯定是不值得真正的大佬投資的,孫宏斌則不一樣,出獄創業獲得了柳傳志的原諒和投資,有很大的區別。話說回來,無人貨架只是過渡性產品,推出之時只是有新意,並無持續清晰的經營和盈利能力,運營成本高、貨損與管理不善、來自於無人售貨櫃的競爭,資金有限情況下快速鋪開的網點成本高升,不轉型註定是失敗的,但這裡有個悖論,沒有規模又難以形成有效的流量並轉化為利潤。可以預見,升級轉化後的智能無人售貨櫃(降低成本、線下引流)必將逐步取代無人貨架。


天上飛的火馬

根本不可能成功,想拿就拿,創業者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人性還沒進化到那麼高級。沒有約束力誰會付錢,白拿誰都喜歡。我幫星便利配過貨,跟車的都是臨時工,每次配完一個點,那兄弟就拿兩份給我一份,什麼貴拿什麼,我問這樣不會被公司知道嗎,他說他是配完貨拿的,公司沒法管,你可以付錢,也可以不付,完全自覺。這個創業會成成功嗎?


深圳的小小

據說已經發官方公告闢謠了,但個人覺得無人貨架終將以失敗告終。

無人貨架其實是對人性的考驗,而我相信人性本來就是貪婪的。隨意拿貨架上的東西沒有任何違法成本,頂多就是一點道德約束,這個在人性面前太小兒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