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鏡頭的等效焦距到底是什麼概念,有什麼作用呢?

小末末末

眾所周知,大部分單反相機的影像傳感器的面積小於全畫幅(指傳統的36mm×24mm畫幅),比如我們常見的APS-C和4/3規格。當傳統35mm相機使用的鏡頭安裝在這些單反相機時,由於原有的視場角受到“裁切”而變小,因此造成鏡頭焦距變長這種現象,因此,就有了“等效焦距”這個說法。“等效焦距”就是指的鏡頭視場角變更後的焦距。

怎麼換算呢?由於廠商設計構造和生產工藝的不同,佳能APS-C規格的單反相機,鏡頭焦距換算倍率是1.6倍,尼康和索尼是1.5倍。比如,佳能50mm的鏡頭,安在佳能APS-C畫幅的單反上,那麼等效焦距就是50mm*1.6=80mm。尼康50mm的鏡頭,安在尼康APS-C畫幅的單反上,那麼等效焦距就是50mm*1.5=75mm。

注意,在實際使用是,景深是不會受到鏡頭“等效焦距”的影響而變化的,還是隻與實際焦距有關。也就是說,不能因為你的某款佳能鏡頭的焦距*1.6之後=500mm了,你就認為它的背景虛化能力就好(除去拍攝距離和光圈的因素暫不做討論),實際上,它可能還沒有傳統35mm規格的焦距為135mm鏡頭虛化背景的能力更強呢。


帶上單反去旅行

單反鏡頭的等效焦距到底是什麼概念,有什麼作用呢?

要想透徹說明白等效焦距的概念,先要理解什麼是全畫幅,什麼是半畫幅。

全畫幅指數碼單反的感光芯片大小與膠片時代的135膠捲的尺寸一樣大(36*24mm),半畫幅 APS-C 畫幅的感光元件就比全畫幅的小很多,大約小一半,所以稱之為半畫幅。

如圖,假設用相同的鏡頭,相同的焦距,拍攝同一個畫面,全畫幅的照片就比半畫幅的大一圈:


那麼,假如都是用24MM鏡頭拍的,如果用全畫幅機身拍出和半畫幅機身一樣的大小,就要往前推畫面,增加焦距,大約到 36MM的時候就和半畫幅24MM拍攝的一樣大小了。這時,我們就會說,24MM鏡頭,掛半畫幅機身上的等效焦距是 36MM。

這個換算係數是這樣的:

索尼及尼康非全幅數碼單反(APS-C畫幅)的轉換系數都是1.5。佳能EOS單反(APS-C畫幅)為1.6,1D(APS-H畫幅)是1.3,全畫幅相機的轉換系數都是1,就是說不用轉換。

至於你說的最後一個問題,等效焦距是針對單反機身來說的,不是針對鏡頭來說的,所以沒有必要糾結鏡頭的等效焦距問題,只有鏡頭掛在半幅機身上才考慮。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或許更直觀,把焦距換成視角,即:焦距越短,視角越寬,焦距越長,視角越窄。等效焦距是指其他的畫幅相機鏡頭相對於135相機來說,如果其他畫幅鏡頭成像視角和135全畫幅相機50mm鏡頭視角一樣,那麼等效焦距就是50mm,但實際焦距要比50mm更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