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投遞口距離地面2米高!

這兩天,海口某街道辦的一個意見箱火了。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為什麼把意見箱設置這麼高?相關負責人給出了兩個原因——

一是防止小朋友破壞。這可真是,人在家中玩,鍋從天上來,熊孩子:這鍋我不背。

二是,沒覺得高,“我們工作人員都可以夠著啊!”

相比第一個,這個解釋恐怕更接近真相,服務的考量標準是“我們”,而不是“你們”!我們都能夠得著,你們為什麼不可以?這和那個意見箱一樣,儼然都是一副高不可攀的傲慢姿態。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本是收集群眾訴求的意見箱,反而讓群眾很有意見,這樣的“奇葩”可不只一個——

(1)“最高”意見箱

要知道,離地2米的意見箱並不是最高的。去年,雲南還出現過一個3米高的。這高度,姚明來了都夠不著。(據悉,姚明直立摸高2米95。)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2)“最安全”意見箱

2016年,陝西一鎮政府在“群眾意見舉報信箱”旁邊裝了個攝像頭。被曝光後,辦事人員回應稱,攝像頭並非是監視意見箱,而是監控交通狀況。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3)“最牛氣”意見箱

前幾天,一位網友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某區長網絡信箱留言,詢問“五一期間為什麼只安排公安局植樹”。誰承想,收到了“如果對此有不滿,建議另謀高就”的回覆。這般口氣,真是牛的不得了。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高高掛起的意見箱,折射的是服務意識的“缺位”“懸空”。這樣刁鑽古怪的政府服務場景,我們並不陌生——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人民的名義》,丁義珍蹲式窗口。

對很多幹部來說,暢通民意渠道只是形式,拉近黨群政民距離也不過是場面上的臺詞,在具體問題上,不少人還是懷揣“怕被監督、怕暴露問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小心思,不願意聽民意、察民情。

也正因為有些部門對服務群眾抱持“孫連城式”的敷衍態度,甚至是“丁義珍式”的對付心態,才有了“高人一頭”的意見箱、“低人一等”的辦事窗口。

不得不說,這些場景是對民眾監督權利的踐踏,衍生出來的是對群眾利益的漠視,是典型的官僚主義作風。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意見箱裡是沒意見了,可民眾的意見大了去了。

仰視意見箱,對民眾而言,更是仰視高高在上的權力。久而久之,必然會滋生出距離感、不信任感。

更值得警醒的是,許多類似事件都是在媒體曝光後才得到整改。但輿論風暴後的亡羊補牢,卻難以全部挽回政府形象的損失。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小小意見箱,背後是大寫的“態度”二字,必須要“較真”。

當然,“意見箱”的設置也只是第一步。聽民意,更要解民憂。如若收集來一籮筐意見,笑臉相迎姿態滿分,但後續卻丟在一旁置之不理,同樣會損傷民心。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這一點,重慶市政府網上信箱是一個好範例——

面對市民提出的各種“疑難雜症”,他們不僅照單全收,還挨個處理,並給予回覆。

例如,“有人在我家院子的公共露臺種菜,你們管不管吧。”

回覆:沒有種菜,只是有些雜草和雜物,業主已承諾會盡快清理。

再如,“殯葬場天天燒紙冒煙,好怕怕,還影響居民心理健康,所以我建議趕緊搬了它!”

回覆:因殯儀服務站的選址布點必須符合全市殯葬設施規劃,目前並無搬遷計劃。

還有,“我家附近沒有肯德基,沒有麥當勞,沒有沃爾瑪,星巴克也沒有!夜店倒是有不少……人家週末好無聊哦,你們管不管嘛。”

回覆:街道還處於建設發展階段,目前正在開展商圈規劃,力促完成規劃後各在談項目早日落地。

意見箱離地2米高!權力高高在上,政府還怎麼聽民意?

反映問題也好,發發牢騷也罷,各個耐心解答,這或許才是意見箱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