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50個人做981個公眾號,這種新媒體能看嗎?

這也是為什麼,網友調侃這筆收購屬於“A股錢多人傻”。

內容為王,而脫離了優質內容,資本吹出來的泡沫越大越容易破。放眼看去,市面上諸如此類的新媒體公司不在少數,從養號到變現更是衍生出了成熟的產業鏈。可仔細打量,就會發現這個看上去熱鬧無比的圈子其實有太多的貨不對板。比如,內容生產上普遍存在東抄西轉的“拿來主義”,運營理念上普遍秉持唯流量是從的“功利主義”。到頭來,運營團隊一心聳人聽聞以博點擊,整個行業粗製濫造“大幹快上”。

這決定了我們的監管不能缺位,新媒體蓬勃興旺是事實,行業泥沙俱下也是事實。如何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把新媒體的資本紅利與正能量充分激發出來,考驗著相關部門的治理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