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篇關於脂肪和寶寶的愛恨糾葛,終於如願了


寫在前面

想要搞清楚嬰兒的營養問題,不得不說一說媽媽的飲食,而媽媽是怎麼通過胎盤或乳汁影響著寶寶的營養,貌似國內沒有一本教材可以幫我我找到答案。

直到我翻到了這樣一本集結了眾多兒科醫生的精心力作《嬰兒營養原理與實踐》。如獲至寶,初讀時發矇,再讀時解惑,愛不釋手。

我把從書中獲得的精髓結合自己的經驗整理在一起,分享給大家:

1

記得月子期間,我奶水不是很多,婆婆每頓飯都會做一個湯,不是黃豆豬腳,就是鯽魚豆腐。都是葷湯。

照著之前的飲食習慣,能喝下這些湯算是為了寶寶,可湯裡漂著的明晃晃的油,我每每不能忍受了,就撇掉再喝剩下的清湯。

在我的心裡,脂肪可不要貼太近,這樣於美有益,於健康有益。

現在想來,或許當初我的做法是錯的。

2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脂肪一度成為被嫌棄的對象,愛美的女士嫌棄它妨礙減肥大計,有追求的男士嫌棄它推杯換盞的時候給脂肪肝埋下隱患,老人嫌棄它總和慢病分不開。

但是,在嬰兒的世界,脂肪確實個好東西。而哺乳媽媽是為寶寶提供脂肪的最重要源頭。

3

上個世紀初的研究認為,對於嬰兒來說,脂肪是完全可以被糖所替代的能量源,不需要特別關注數量和構成,但是現在的研究越來越讓科學家大跌眼鏡,原來脂肪在寶寶的體內發揮著如此巨大的作用啊。

一直想写篇关于脂肪和宝宝的爱恨纠葛,终于如愿了

新生兒不怕冷的秘密

試想一下,37℃酷暑天走進一間25℃的空調房,是否感覺渾身舒爽?

但是剛從媽媽肚子裡爬出來的寶寶,卻未必能夠立馬神清氣爽起來。對於幼小的他來說,如果沒有帶點孃胎裡就有的本身,還真不好對付外面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

其中,很神奇的就是寶寶的皮膚天然就能抗寒。你不得不驚歎於大自然的精巧設計,寶寶身上的褐色脂肪裡含有比白色脂肪更多的線粒體,可以快速的產熱供能,以維持體溫恆定。

一直想写篇关于脂肪和宝宝的爱恨纠葛,终于如愿了

這種脂肪組織只在我們小的時候有,等長大了就消失了。

0—6個月寶寶體重的增長全靠它了

正常的足月健康寶寶,一般到6個月時,體重比出生時增加1倍左右,而這其中有35%是脂肪,而且脂肪一度成為供能擔當,機體新增能量的90%的都來自於它。由此來看,脂肪對於嬰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一直想写篇关于脂肪和宝宝的爱恨纠葛,终于如愿了

聰明寶寶離不開它的功勞

脂肪的種類多種多樣,可以說是個大家族,在我們的體內各司其職,有的長的結實些,在內臟周邊做了守衛,以免撞擊導致內臟破裂;有的圓滑世故,善於人際,在血液中做和事老,將各種各樣的脂肪酸融合在她的石榴裙下,有些是機體調控的操盤手,發炎,止血,白細胞氾濫,都離不開它的排兵佈陣。還有些功力了得,上能到大腦皮層匯聚,下到視網膜集結,是寶寶智力和視力的實力上將。

對於寶寶來說,脂肪確實是個不容小覷的角色,相信大家和我都有了同感。


Q:

那寶寶體內的脂肪都來自於哪呢?生下來自帶?自己身體制造?媽媽乳汁?

番茄媽:先要給大家區分一個概念,那就是必需和非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是指自身不能合成,只能通過食物攝入來補充的脂肪酸,除了亞油酸和α-亞麻酸兩種必需脂肪酸之外,其他的脂肪酸都是可以在體內合成的。

但是對於嬰幼兒情況又有點特別。

像DHA,EPA,花生四烯酸等在寶寶生長髮育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他們的合成卻不是由亞油酸和α-亞麻酸在體內合成的

Q:

那他們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番茄媽:胎兒是通過媽媽的血液循環,經胎盤直接獲得的,而嬰兒是通過媽媽的乳汁獲得。

Q:

胎兒還沒出來呢,直接掠奪媽媽的有情可原!嬰兒幹嘛非要靠媽媽,不能自己合成嗎?

番茄媽:問的好,新生兒是可以利用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來合成脂肪的,但是這個合成有限,合成的也是非必需脂肪酸,最終形成的脂肪酸用途不大,而且增加耗能。

如利用葡萄糖合成脂肪的過程損失能量25%,而脂肪自行合成的過程僅耗能1-4%,這差距顯而易見了吧。

生命體是如此聰明的,寶寶長體重的關鍵時期,怎麼能散兵作戰呢,還是集中火力用於生長才要緊啊。

而且,寶寶雖然不像胎兒那樣依賴媽媽身體了,但是對媽媽乳汁的依賴還是有的。

所以,乳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Q:

那問題又來了,乳汁中的脂肪是從哪裡來的呢?

番茄媽:這還用問,當然是從媽媽的飲食中獲得了

Q:

沒錯,這確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來源,但是如果媽媽是素食者,不吃肉脂肪攝入不足怎麼辦呢?這時寶寶是不是會缺乏了?

番茄媽:科學研究發現,素食媽媽膳食來源的花生四烯酸雖然很少,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乳汁中的花生四烯酸濃度卻一點也不低。


神奇吧,媽媽會動用體內的儲存的脂肪經過循環系統重新合成寶寶所需要的長鏈脂肪酸。

Q:

那媽媽如果是個瘦子,很瘦很瘦,本身體內脂肪就少,還會保證寶寶充足的脂肪嗎?

番茄媽:Sure,媽媽的乳房中也有一種機制,可以動用乳腺細胞以葡萄糖為原料來合成脂肪。


我們不得不感嘆,媽媽簡直太偉大了,原來會有各種機制層層把關,以保寶寶吃到足夠的脂肪。

不過,媽媽們也有不偉大的時候,如果哺乳期的媽媽貪吃奶油蛋糕等甜食,一不小心惹上了反式脂肪酸,那寶寶可是躲不過的。有人專門調查過北美和歐洲母乳乳汁和非洲農村母乳乳汁相比,反式酸的含量要更高,是因為非洲農村的媽媽們沒有奶油蛋糕吃吧。

這就提示,哺乳期媽媽的飲食很重要,擔負著哺育寶寶的重任,吃東西萬不可太過於任性。

Q:

不過,有些媽媽還是很擔心,這樣說來,我吃海鮮就有DHA,吃排骨就有飽和脂肪酸,乳汁中脂肪的變化豈不是完全跟著每天的飯菜走?

番茄媽:又瞎擔心了不是,給媽媽們吃顆定心丸,乳汁中脂肪酸的構成會在一個有效的範圍內波動,不會忽高忽低到無法無天的地步的。

所以,還是那句話,合理飲食,均衡營養才是關鍵。

Q:

這話說的和沒說一個樣,媽媽們究竟該如何做,才能給寶寶更好的脂肪呢?

番茄媽:四點建議給大家

從開始哺乳的第一天開始就要注意脂肪的補充,不要再像我那樣拒絕。

② 補充的辦法,也很簡單,每天保證有一個葷湯,無論畜禽還是海鮮,如果都能吃到那就更好了,畢竟不同動物肉中含有的脂肪類型也不同。比如,豬肉飽和脂肪高,魚類DHA含量高。

③ 廚房間的食用油注意安全性和營養需要兼顧。經常有人問我,孕媽需要吃什麼食用油呢?我一般會這樣推薦:

從安全性來考慮的話:買油的時候先注意觀察,質量等級,一級油相對來說質量和安全指標是最嚴格的;自家榨的油不建議給孕產婦吃,因為原料中汙染物不明,榨油過程過於粗糙,很多雜質去除不淨,黃麴黴毒素,多環芳烴,重金屬,農殘都可能影響著母子健康。

從營養的角度考慮:脂肪酸配比均衡的油是首選,但不建議自家調,會融於氧氣,容易在我們不知覺的情況下氧化酸敗,我們普通人的鼻子比較難以分辨輕微的哈敗味,而一旦有哈敗說明氧化酸敗程度已經很高了。

其次,可以考慮脂肪酸相對來說較均衡的稻米油和玉米油,而且其中都含有植物甾醇,對於擔心攝入很多動物肉而膽固醇超標的媽媽來說是個福音,引起植物甾醇是膽固醇的死對頭,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膽固醇沉積血管內壁的狀況。

最後,鑑於必需脂肪酸中的亞油酸已經從日常飲食中獲得的很多了,可以不需要再以大豆油或葵子油這些亞油酸佔優勢的食用油為主要食用油了,

可以適當的考慮一下亞麻籽油和紫蘇籽油,這倆種油其中的α-亞麻酸含量非常豐富,可以適當的調劑脂肪酸平衡。

④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從孕中後期就開始補DHA了,可以一直吃到哺乳期結束。聽我的沒錯,每每聽到有人誇我家小番茄比一般孩子更聰明,我就特別驕傲堅持吃DHA這一點。不過我做的還是不夠好,哺乳期我曾一度懷疑DHA鏈太長,不好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於是從寶寶加輔食開始就直接混在輔食中了,但是寶寶貌似不太喜歡這口味,就沒能繼續堅持。


茄媽健言關注一家老小三代人的健康

一直想写篇关于脂肪和宝宝的爱恨纠葛,终于如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