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有時候會半夜收到信息“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是啊連我也忍不住去想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為什麼要談戀愛?

我設想了很多種可能性,卻都和“功能性”無關。愛情不是一個物品也不是一個東西,無法用數量來被滿足,也不是機能性的。愛情是一種關係,是基於人生的一種狀態。

愛情是兩個個體在相愛的情境下基於自願達成的或長或短的親密關係,在我看來自然涵蓋自由意志既不是某種買賣也不是某種交易。其中最不可缺少的是親密關係中的互動,又或者說是相處。

//

---

陪伴並不是親密關係中的義務

斯斯和亞軍是我朋友裡面少見的分手後還是好朋友的經典,相愛的時候你儂我儂,彼此自由也自願。分手後彬彬有禮相互尊重,彼此完全自由也甘願。我常常好奇他們究竟是如何處理這個角色轉換的,斯斯倒是大大方方張口就來:

“就是發現兩個人做朋友更加合適,可能因為我們都不是依附型吧,兩個完全獨立的人沒有那麼多的撕破臉皮。我從來不否認我們倆相愛時的真情愜意,但相愛的人之間是有玫瑰色眼鏡的,用來放大令你心動的人所有,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一見鍾情死於非命。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斯斯見我沒有回應便接著說:我們會和那個人一起吃喝、談話、玩樂、睡覺生活裡的所有細節都和他分享併產生關聯,從而通過它們來表述我們的愛,讓愛變得具體化而不是抽象的詞語。但,陪伴並不是親密關係中的義務。

斯斯的落點在於“陪伴並不是義務。”,在親密關係中,一旦一方覺得需要盡“義務”時,你們的頻率很可能就不一樣了會對一段良性關係造成不良影響。就像我前面說的愛情是基於兩個自由意志所自願達成的親密關係,一旦出現要求那麼對方的自由意志便會受到迫脅,只會有害不會改良關係。

我談過的戀愛並不多,卻在不斷成長的意識中意識到有哪幾段的戀愛是有益於我,有哪段是無益的。總的來說沒有無益的戀愛無論是什麼樣的愛情形式,它都會給你或多或少的成長,不論褒貶。

以前的我就是那個要求別人陪伴“盡義務”的人,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就心理失衡像個偏執分子。當我感到沮喪和空洞時,只是不停的抱怨“你為什麼不來陪我。”“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又或者是更沒有分寸的“你如果今天還是這樣,那我們就這樣吧。”

我將自己的情緒垃圾統統丟到親密關係裡,將它們變成我的伴侶的“陪伴義務”。將這份“義務”變成了伴侶的苦差事。

但其實,哪怕你的伴侶來到你的身邊履行“義務”,也不過是沒有營養的廢棄時間。每個人都有經歷過這個階段,覺得既然你喜歡我那你就應該如何如何。可是,我們也是本著自願去喜歡那個人和那個人相處並建立關係的啊。

那時候的我沒有學會角色互換和將對方當作一個完全個體看待。事實上,我們需要親密關係但並不是將關係裡的那個人私有化,他不是寵物也不是任何其他,他只是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

---

相處必須是互相的,是一來一往

我們總是在說陪伴,但或者將“陪伴”變換成“相處”,在一段親密關係當中,就沒有那麼多想當然和覺得受侵犯的“義務”了。

相處必須是互相的,是一來一往。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不一樣,我們和戀人相處,是想要得到更全面的瞭解和與他產生更為深刻的互動。如果只注重於陪伴的話,那麼你可能一直處於索要和被索要的緊張關係裡,相處因為有了互動而是彼此呼應的連接。

相處,相處,就是兩個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是做讓彼此都開心的事情產生好情緒,使得親密關係得到昇華。不是一昧的抱怨,而是將這些情緒垃圾轉換為讓彼此都更舒服的方式。將“你為什麼不來陪我”變成“不如我們一起去”將“陪伴義務”轉換成“我們在相處”,將指責和推卸變成共同去則會好得多。語言是情緒的開關,情緒傳遞我們的情感。轉換思維模式是轉換語言把控情緒的第一步。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

---

愛情,使我們成為更完整的個體

有很多人會說,我就是需要愛情啊,沒有那麼多為什麼。我需要別人的陪伴;我就是想要穩定的生理需求關係等等,而這些都是我們逃避和無法誠實面對自己的一種表現,是在個體不完全獨立時,孩子氣的藉口。

在親密關係中,學會不再逃避和推卸,學著付出和相處,是我們建立完善的個人意志自由意願不可少的課題,臺灣著名作家張雪在書中寫到:“進入戀愛,是透過與他人的深刻互動,發現更深層的自我,而愛情,是使我們意願,或者想要,透過這種發現,進一步修整自己,面對自己,極好的方式。”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它或許應該是多選題,對於不同的個體境遇中有不同的答案,但我卻覺得最終都是因為它能夠使得我們作為一個個體更為完整。它能讓我們更懂得自己也更懂得身邊的人,愛自己也愛身邊的人。

只有懂得了如何愛自己,才能夠用最為合適的方式去愛你想要愛的那個人。經營一段感情不容易,其實又何止是它才辛苦。我們在生長的過程當中不斷不斷的剖析自己認知自我,讓自我意識覺醒,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也並非易事。

我們接受教育學習各種學科,它讓我們掌握的其實並不單單是知識本身,而是如何合理的運用方法去學習。和不同的人交往打交道也是學習的一部分,

生活裡沒有絕無意義的學習也絕沒有毫無意義的相遇。在這樣的過程中也會受傷會有疼痛感會有恐懼,但只有勇敢的面對這些情緒,我們才能夠知道原來也不過如此,原來我可以做到。

這些所有累加起來讓你不斷受挫的事情,其實是正在讓你作為獨立個體崛起的一部分。雖然做到了也不會有高額的獎金,但你至少知道了以往的擔驚受怕不過是自己強加的恐懼,至少你知道恐懼也就是恐懼而已了。愛情也一樣,選擇開始一段感情並不是因為你極度需要,不是需要被從一段失敗的感情裡打撈起身,也不是任何其他功利性的東西,你想要戀愛是,你恰好願意和這個人建立更深一層的關係,從而觸發美麗動人的時刻。

//

---

“-你到底在找什麼?”

“-自由,那種什麼都不想要,什麼都不期待,什麼都不依賴的自由。”

“我們到底為什麼需要愛情?”

- END -

一定在最後要說點什麼...

有沒有想跟我一起去看電影的

報菜名~!

-就到這吧-

圖/源於@TakkiStone

文/傅大俠

覺得還不賴就關注一下,或者點擊一下分享啦 /

留言讓我看到你 ,第一條留言發8.8紅包/

這個世界的確殘酷,但是你別害怕/

你要是害怕,我把我的心給你/

與你為伍/

我是傅大俠,我想和你在這裡遇見江湖/

少俠們,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