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的影子銀行業一直是全球經濟投機性貸款的主要來源。但正如我們的第一張圖表所顯示的那樣,它在2018年進入末期,以人民幣計,今年1月至4月影子銀行貸款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64%(降幅合2740億美元)。

年初通常是放貸最高峰時期,因為銀行獲得了新的放貸額度。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影子銀行貸款下滑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它標誌著中國在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開啟的信貸泡沫的結束。在此之前的2002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的社會融資總額(包括正式貸款和影子貸款)平均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倍。但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隨著中國刺激計劃的實施,中國的社會融資總額躍升至GDP的3.2倍。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例如,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處於世界最高之列,而近年來中國買家在全球房地產市場的關鍵領域實際上佔據主導地位,這都並非偶然。

正如我們的第二張圖表所證實的那樣,隨著2013年開始情況發生變化。影子銀行佔社會融資總額的份額從近50%下降到4月的僅15%,幾乎回到2002年8%的水平。2014年至2017年,社會融資總額已經下降至GDP的2.4倍。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因此,今年的貸款數據可能會為未來設定先例,而不是曇花一現。儘管一些影子貸款被正式部門重新吸收,但社會融資總額在今年頭四個月實際上下降了14%(1100億美元)。經濟已經因此受到了影響。例如,汽車銷售在2009年刺激計劃最高峰時期增長超過50%,在2010年增長了三分之一,但今年迄今僅增長3%。

正如我們在今年2月份所討論的那樣,信貸下滑也證實了讓“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成為他承諾的“三大攻堅戰”之首的重要性。“三大攻堅戰”旨在確保中國完成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這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最新發布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的警告一致:

“在中國,監管機構已經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但脆弱性依然很高。高風險投資產品中的槓桿使用和流動性轉換依然普遍,風險隱藏於金融體系的不透明角落裡。”

這些問題與中國250萬億元人民幣(合40萬億美元)規模的銀行業通過其75萬億元人民幣表外投資工具敞口與影子銀行緊密關聯有關。最近中國決定成立新的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另一個表明變化正在發生的跡象,因為這將消除早先由於銀行業和保險業對同一活動的標準不同而導致的套利機會,例如租賃。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正如下面的IMF圖表所示,受到很少監管的工具在中國的信貸熱潮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銀行一直能夠利用影子部門將高風險信貸投資重新包裝為低風險的零售儲蓄產品,然後提供給消費者,後者在智能手機上輕輕一點就能購買這些產品。這種發展加劇了中小型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後者依然嚴重依賴短期非存款類資金。例如,IMF指出,“超過80%的未到期理財產品被宣傳為低風險產品”。

隨著大量現金湧入中國房地產市場,並進入海外市場,中國的刺激計劃還在建築業和相關行業產生了自己的支持者。

外媒專家:中國信貸泡沫已成歷史!真的是這樣嗎?

正如外媒報道的那樣,銀行業已經面臨北京要求其提升資本基礎的壓力。分析師認為,中型銀行可能需要1700億美元的新資本,而到2025年,四大銀行可能需要通過發行“特別債務”補充逾兩倍於這一金額的新資本,以滿足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規則的要求。

因此,從本質上講,中國的信貸泡沫已經成為歷史,資本流動的趨勢正在扭轉。所以現在全球利率上漲並不令人意外,美國10年期利率突破了3%。投資者和公司最好準備好應對未來的一些重大沖擊。正如沃倫•巴菲特說的那樣,“只有在潮水退去時,你才會發現誰在果泳”。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