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KDJ、MACD指標都有滯後性,那為什麼還要研究呢?

萱萱A股

我是證券投資顧問,說說我的看法。

指標KDJ和MACD是股票交易中最常用也是最好用實戰型最強的指標,這點毫無疑問!無論新手還是老手,好好研究就對了。

KDJ和MACD確實存在著很明顯的滯後性,尤其是MACD,作為一個趨勢性指標,和均線系統其實是一個道理,趨勢確立後才發出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盤整週期效果很差)),而KDJ是一個比較靈敏的隨機指標,發出信號的次數也明顯較多,錯誤信號也很多,這一點要有清醒認識。但是二者結合應用具有很強的實戰性

二者結合的應用給出三點建議供實戰參考(只給出買入例子,賣出做反向思考即可):1、週期適當拉長,建議至少60分鐘級別以上,日線、周線、月線、季線,尤其是後三者成功率特高;2、在MACD即將金叉,或者稱為有金叉傾向(綠柱子成縮短趨勢)的前提下,KDJ先行金叉,即可買入;3、建議只做MACD0軸以上的金叉;4、放棄買在最最最低的價格上的想法吧。


嘿嘿逗你玩兒

我是一個在股市待了八年的小小股民,雖然沒掙到錢但很慶幸自己能生存下來,也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經驗。在炒股的過程中,KDJ和MACD這兩個都是我最常用的指標,下面僅以我的經驗分享下,無論對錯歡迎探討!

KDJ又叫做隨機指標,反應非常靈敏,對掌握中短行情來說比較準確,所以適用於震盪行情和做箱體震盪的股票。KDJ的滯後(鈍化)現象表現在當股價連續上漲或者下跌的時候,KDJ會提前給出買進或者賣出信號,從而失去其準確性。但是,這個滯後不是不能解決的,方法就是把KDJ的週期拉長,把KDJ數值設置為20、15、7(根據個人習慣),降低靈敏度以以接近趨勢!以千山藥機日K線為例,出現金叉後為買入機會,如下圖


MACD是基於均線的構造原理,對收盤後價格的平滑處理的一種趨勢指標,主要用於中長期的趨勢操作。MACD的鈍化現象表現在短期內股價大幅上下波動指標來不及反應,因為MACD移動相當緩和,導致指標失效。所以MACD不適用於震盪行情。這時候我是把MACD配合均線系統來使用,方法是在日K線級別調出5、10、20日均線,當股價突破20均線且短期均線出現金叉、同時MACD出現紅柱時買入。股價跌破20日均線時,MACD還是紅柱就賣出二分之一,MACD是綠柱就清倉。

任何指標都有滯後,但是不同的指標在某一種行情下就會發揮出它特有的專長,所以在使用方式上還是值得研究的。在股票的分析上不能單一的靠某一指標去分析,而是多個指標配合確認信號的可信度。在我的操作習慣裡,我是分別設置了KDJ和MACD分別設置了不同的參數,加上均線配合使用,這三個只要有兩個發生了共振就基本可以確定信號了。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歡迎炒股的朋友關注交流,有粉必回,有回必應!


刀魚Abc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8, "thumb_url": "70480006e54507c41f66\

小銀財經

職業交易員匠人大戶以實戰經驗角度,為你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說起這個話題,感慨萬千散戶剛剛進入這個市場,憑感覺靠運氣,吃過幾次虧就開始明白做單其實有些依據會比較好,哪怕這些依據僅僅是心裡安慰。KDJ MACD就是大家比較常用的指標,KDJ短線指標命中率極高這個也符合散戶的特性,做單不要什麼盈虧比只需要,命中率高就行,價格超賣超買單子進去一般情況下都會又贏利如果不及時出很容易就套住。下圖就是很好的例子,雖然超賣但是價格還在跌 。

MACD這個指標是有明顯的滯後性,但是他的優點是比較穩定價格在0軸下面的時候操作以最空為主,短線操作很容易打臉,行情也許剛剛經過一波下跌力量消耗完了,然後MACD在走到0軸上面這個時候追多行情開始橫盤震盪中如下圖行情跌成這樣,根本就無法入場交易


匠人大戶

以上七位講的很好了!簡單的說,kdj就是個提醒作用,如何應對滯後性呢?當股價走過三四個高點或地點時,你就考慮賣出或買進了。MACD嘛,就是個趨勢指示,當趨勢幾次背離時,那就該出貨或進貨了。

既滯後又要用,就是說,在一定的範圍內還是有用的。關鍵是拐點要把握好,才能贏啊。


oldgeng5293465

先分析下KDJ:靈活度很高,下跌時容易買在下跌中斷;上升時容易賣在中斷。單獨使用不僅增加了頻繁度,很容易被套。MACD的滯後性太高了。我個人覺得MACD最大的作用就是用0軸分出多空。兩個指標組合使用必須做出調整,另外在增加一兩個指標效果會更好。甚至有一個指標加進入,可以保證永遠不虧。


先生可否賣我幾兩仁義

2大指標雖然單一具有滯後性 但和其他指標組合 就有很強的可預見性 當然散戶研究多了 會發現 一切都是莊家和機構下的套 只有歸於理性進行價值投資 才能避免成為被收割


喜歡被割的散戶

新入股市的參與者都會先研究指標,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參與者自身的歷程。

隨著參與者對市場和交易認知的提高,會發現指標的弊大於利,所以終會捨棄。

取,舍,是市場參與者必經的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