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傳——代地和邯鄲的分裂

趙武靈王傳——代地和邯鄲的分裂

趙武靈王傳——第二十一章 分國之爭

趙國目前擁有的一切——遼闊的疆土,尚武的國民,強大的軍隊,顯赫的聲名,可以說都是趙雍掙來的。當初排眾議,興胡服,練騎射,立下強國之基。再後來,去合縱,和強秦,臣狄胡,贏得雄主之名。到最後,並中山,退主父,立新王,落得功成圓滿。但是趙雍並不滿足,他想讓趙人和天下人始終都不忘他的威名,銘記他的恩德。可是,他忽然發現,這一切的榮譽好像都要歸屬他的兒子了。

或許是見不得像楚懷王這樣的老傢伙被後輩欺辱,趙雍心想,這才產生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畢竟趙何才十四歲。為了專注軍事,他把整個國家的朝政交給年幼的十歲孩子去打理,作為父親實在太不稱職了。現在中山平了,胡人服了,秦國蔫了,趙人可以享受一段太平時光了。趙雍覺得可以把戰事暫時先放下了,也該多管管朝政了,趙國他才是老大。

當然趙雍不在邯鄲的時候,真正說話管用的並不是十來歲的孩子,而是趙雍最信賴的肥義。其實趙雍在退位前,就常年在外晃悠,心大的不敢想象,朝政大事幾乎都是交給大臣們商議決定,大臣們的權力和影響力相應地變得很大。肥義絕對是個肱骨之臣,而且也不是耿直的不知變通,他深知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他不敢獨攬大權,自覺地將權力分薄部分給公室,公室裡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趙雍的王叔趙成,於是肅侯時期就很活躍的公子成這個時候在朝中仍有很大的影響力。另外肥義注意提攜新人,一個出身並不高但聰明能幹、行事果決的李兌成為官場新貴。

趙雍這幾年沒怎麼過問朝中的人員變動,現在安定下來了,也不用當政。在邯鄲住的時間越長,趙雍卻越感覺自己是個外人。他很不喜歡這個感覺,趙國是他的,邯鄲更是他的。趙雍決定不再老出去了,有時間就和兒子一起上個朝,聽聽政。

公元前295年,趙惠文王四年,這一天又是大朝的日子,趙何按例坐在上首正位,趙雍坐在側後,一起接受群臣的跪拜。趙何年紀雖不大,如何處置已輕車熟路,舉止自然。下面趙章也來參加朝會,舉止就不那麼自然了,四年了他到現在還不是很習慣向比自己小十幾歲的弟弟叩拜。趙章的神態都落在趙雍的眼裡,不由更加心疼趙章起來。趙章本來就是太子,也應該做個一國之君的。

趙武靈王傳——代地和邯鄲的分裂

或許,這兩個兒子可以同時都當王,趙雍心想。之前他主抓軍事,趙何主管民政,在戰爭期間父子配合的不錯,至少趙雍是這麼認為的。在沒有戰事的時候,他這個軍隊最高指揮官顯得就有點多餘了,這種軍政分離兩元體制並不是長久之計,邯鄲城裡終歸只能有一個王。

邯鄲只能有一個王,代地或許也可以有一個王。代地遠處趙國北疆,一直和邯鄲中央若即若離,即使中間礙事的中山國被消滅了之後,兩地的隔閡依舊存在。趙雍雖然不是邯鄲城裡最瞭解邯鄲的人,卻是最瞭解代地的人,代地遠處內陸,降水稀少,只能放牧,種不了糧食,生活生產方式與中原迥異。在邯鄲很多人眼裡,遙遠的代地就是一塊兒雞肋,那裡稀薄的人口對趙國的爭霸提供不了什麼幫助。趙雍卻從不這麼看,代地是天然的優良牧場,為趙軍提供了眾多優良馬匹,並且通過代地可以鉗制狄胡,讓他們為趙國效力,只要趙國一直強盛下去,北疆的這些潛在威脅就會始終是趙國戰爭潛力的保障。代地還為趙國提供了遼闊的戰略縱深,緊靠中原的邯鄲一旦有難,趙人即可大步向北退卻,避敵鋒芒,以圖再起。這麼重要的一塊地方,靠從千里之外的邯鄲發來的指令進行管理,實在是勉為其難,必須有一個放心的人去主政,而且地位還要夠高,這樣才能匹配上代地在趙國中的重要地位。讓趙章去管理代地,或許是個很好的方案,趙章既有能力,又有足夠的地位和威望,正好可以主政代地。在那兒趙章遠離邯鄲,不必接受邯鄲的管轄,他就是王。

趙雍越想越覺得這個計劃可行,就想找人來商議,召來了肥義等幾個信得過的臣子,策劃具體的方案。他卻不想其中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憑什麼他來封王。儘管趙國的很多疆土是他帶兵打下來的,然而這個時候趙國名義上的主人是趙王,他的兒子趙何。趙雍這樣替兒子做安排,他在世的時候,代地和邯鄲還可能相安無事,他一旦去了,兩地必然會爭個你死我活。再者說,諸國的國君都稱王,大家名義上等級一樣。趙雍只是一個不倫不類的趙國主父,憑什麼他隨隨便便就能封一個與諸國國君平起平坐的王。他趙雍是感覺自己要比諸王更高一級嗎?

趙武靈王傳——代地和邯鄲的分裂

事實上,也果然沒人支持趙雍的想法,趙雍想分出代地封王,不能不讓人想起曲沃代翼之事,四百年前,晉國主政的是公室大宗,國都為翼,另外封一小宗在曲沃,曲沃發展勢頭比翼更好,後來通過戰爭取代了翼城的大宗,曲沃一脈就此成為晉國的正統。晉國在那個時候還不像後世那麼矚目,除了周王室沒什麼外部勢力來干預。而現在列國紛爭,趙國一旦陷入分裂,就是自取滅亡之道。

參謀團的一致反對,給趙雍潑了一盆冷水,這個方案可能確實不大成熟,趙雍心想。他的初衷確實是彌補長子,但更多是想將代地的地位進一步提升,然而人們更多把注意力都放在趙章封王這件事上。趙雍感覺很挫敗,他要另想辦法安置趙章和代地。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趙雍打算給趙章封王的消息很快傳到眾人耳中。趙章大受鼓舞,相信主父還是偏向於他的。趙何的心腹則恐慌不已,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早已站隊完畢,對趙章得勢很是擔憂。

李兌,這位趙惠文王即位後崛起的官場新貴,敏銳地嗅到其中的機會,作為一個沒什麼根基的新人,對付趙章和背後的主父自然兇險萬分,然而一旦護主成功,趙惠文王定會大大賞賜於他,他才能從新貴蛻變為權貴。他不願坐以待斃,積極聯絡朝中的重臣,組建同盟,反對趙章,三朝老臣肥義和公室領袖趙成也不希望改變現狀,便賣李兌了一個面子,接連加入倒章陣營。趙何當然樂見其成,他知道這對自己是好事,卻並不清楚對自己有多好,也不知道會對父兄有多壞。

趙章也不閒著,他的智囊田不禮更不是一個省油燈,其刻薄寡恩是出了名。他們覺得光靠主父的支持還不夠,歸根結底還要依靠自己。於是兩人緊鑼密鼓的招兵買馬,培植個人勢力。邯鄲城裡陰雲密佈,再也無法清淨。

雙方劍拔弩張,爭相拉攏盟友。邯鄲城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明白了這兩兄弟之間再無轉圜餘地,不得不開始選邊站隊。眾人都歸入兩兄弟門下,他們的鬥法不經意間卻把趙雍進一步架空了,這一切都是趙雍始料未及的,帶來的後果更是從未想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