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還能體面地老去嗎?

如今關心養老問題的人,都不是即將要養老的人。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心起社保金的繳納和日後的養老方案。從中產焦慮到佛系青年,從“六個錢包”買房到“隱形貧困人口”,瀰漫在社會中的焦慮情緒變著花樣地出現。將其簡單地描述成為一種情緒未免太單薄了些,我們關心的恰恰是最現實的問題: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就在繳納社保金,距離享受到社保金的切實福利,至少要等到60歲以後。按照現在的養老金標準,到60歲的時候,社保金能否讓我們繼續維持體面的生活?

我們幫你算了一筆賬。

假設你今年30歲,月薪1萬,年平均收入12萬,生活費佔一半,每年6萬。考慮通脹因素,如果生活成本每年上升5%,60歲退休,按照人均壽命78歲來計算,退休後18年,如果要維持你現在的消費水平,你一共需要生活費168.8萬

那麼按照這個工資水平,從22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工作38年即456月,每月足額繳費,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呢?

按照國家現行規定,60歲退休之後,養老金的計發月份為139個月,在這不到12年的時間裡,你每月可領取養老金6000餘元,共計可以領回90萬養老金

也就是說,你不用還房貸、不生病、無需補貼子女,在沒有任何其他負擔的情況下,距離你需要的養老費用,還有78萬多的缺口。

然而,現實情況是——78萬絕對是保守估計。在匯豐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數字:很多退休人士認為,舒適的退休生活所需的最低家庭收入應該達到每月人民幣13000元-15000元之間。

研究資料顯示,有大約三分之二的人退休後對自己的生活狀況並不滿意。因為我們的生活到中年時會變得不同:由於生育晚,需要為還在讀書年齡的孩子支出不菲的學費;父母高齡,疾病相繼而來;住房條件可能需要改善……這時,瀕臨退休,我們的養老金又可以解決多少問題?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还能体面地老去吗?

或許你是個樂天派:“生活在中國,國家怎麼會眼睜睜地看著幾億人無法養老呢?國家一定會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們來看看國家的情況。

《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顯示,2014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1489億元,其中保險費收入17554億元,財政補貼收入3038億元;支出19117億元,剔除財政補貼後,當期保費收入與支出相減,虧空1563億元

據《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測算,未來五年,收不抵支的缺口會持續擴大。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虧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黑龍江已經陷入了養老困局。黑龍江全省企業退休人員由2010年的268.8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457萬人。根據2016年社保報告,全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撫養比為2.75:1,其中廣東最高為9:1,黑龍江最低僅為1.3:1。

也就是說,廣東是9個年輕人在供養1個老人,而黑龍江平均1.3人供養1個老人,黑龍江全年幾乎要花1000億元用於各類社會保障開支。對於黑龍江來說,養老的壓力已極其嚴峻,入不敷出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黑龍江只不過比中國大部分地區先走了一步。養老保險撫養比的狀況在惡化。2016年的養老撫養比為2.73:1,到本世紀中葉,老齡化人口達到峰值,老齡人口將達到4.87億,佔總人口35%。相當於每三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個60歲以上的老年人。養老撫養比則會演變為1.5:1。黑龍江的今天,不過是我們的明天。

當一個國家(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時,即意味著這個國家(地區)處於老齡化社會。根據這個標準,中國已面臨著“未富先老”的窘境。

更可怕的是,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正在下降。

“丁克”從一個小眾行為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考慮生養一個孩子究竟意味著什麼?撫養需要的大量時間、教育所需的高昂成本,以及教育觀念不同可能產生的家庭衝突,都讓年輕家庭望而卻步。

2014年3月,著名人口學家翟振武在權威期刊《人口研究》上發表論文稱:如果全面放開二孩,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將達到4995萬,總和生育率將達到4.5。

可就在今年1月,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僅為1723萬人,遠低於翟教授預測的4995萬。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还能体面地老去吗?

沒有足夠的年輕勞動力,不僅意味著沒有人來填補養老金的缺口,對年輕人來說,基本上就意味著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香港有句話叫“手停口停”,意思是說一旦停止了正在從事的工作,家裡就吃不上飯、揭不開鍋了。下到18歲,上到80歲,都在不停工作,為生活而奔忙。

數十年後,我們父母一代正在享受的“頤養天年”“含飴弄孫”很可能只會出現在我們少數人的生活中。未來我們的生存環境可能會發生逆轉:充裕的會稀缺,廉價的會昂貴,容易的會困難,而那些現在高高在上的則會變得平易近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