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孫權作為三國江東地區的雄主之一,他的父兄為他的江東大業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可是為何一向英明的他會因為世子之位而屠戮東吳權臣,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呢?

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孫權可謂是三國之中基礎最好的君主,他的江東基本,依據長江天險,易守難攻,三國混亂了那麼多年,依舊存活了那麼久。江東地區人傑地靈,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皆為江東基業打下了堅定的基礎,孫權在用人方面可謂是唯才是舉,但是奈何在選定東吳的候選人卻漏洞百出,差強人意呢?

1、太子頻繁去世

孫權的一生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孫登和老二孫慮都早早的去世了,這種頻繁的更換太子之位難免會引發朝廷內部的矛盾,以及幾個兒子之間相互爭鬥,當孫和被立為皇太子時,孫霸是作為魯王存在的,可是問題就出現在這,孫權一方面把孫和立為下一任東吳的繼承人,,另一方面由特別寵愛孫霸,這不僅僅讓孫和、孫霸兩個人相互爭鬥,互相競爭。

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2、三國後期東吳的政治環境

東吳前期的軍政大權實在周瑜手上的,當赤壁之戰後不久,年紀輕輕的周瑜病逝後,軍政大權由跑到了魯肅的手上,所以對於年少的孫權來說,擁有至高無上的王權,才是真正的帝王,而且在東吳的初期周瑜、張昭這些老臣在朝堂之上德高望重,孫權其實就是一個有名無實的領導人。

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但是呂蒙死後,東吳政權的核心發生了變化,軍政大權到了孫權的手上,張昭也漸漸受到了孫權的冷落,這個時候的孫權開始真正的當家作主,管理東吳的政權,孫權現在對東吳有絕對的控制權。

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二宮之變”中孫權開始清理東吳政權的核心人物,包括出將入相的陸遜。

因為孫權他知道,現在的自己對於人才的需要已經不是那麼的強烈,只要是他對東吳有著絕對的控制權,無論是東吳政治體系還是曹魏、蜀漢的威脅,對於他而言,這些憑藉至高無上的王權,他都能輕易解決。

3、三國整體的政治局勢

其實在三國的後期,真正一直在交戰的雙方,無非就是蜀漢和曹魏,孫權坐山觀虎鬥的本領已經用了多少年。

從劉備和曹操的漢中大戰,到諸葛亮的五次北伐戰爭,東吳一直持觀望的態度。坐收漁翁之利便是他最大的希望,東吳整體的理念是不希望通過戰爭來統一三國混亂的局勢,而是看著他們兩個政權相互鬥爭,最後穩收三國戰國。

三國:孫權為何斬殺兩個兒子,一個被殺,另一個被賜死

可是終究三國還是被司馬家族收並,東吳政權到死也還是沒能實現自己國家的政治藍圖。

孫權要說他的功過,勉強算是三七開吧。前半輩子在鞏固東吳政權,後半輩子便漸漸開始毀壞東吳政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