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導師:提醒研究生注意改掉“不良習慣”

研究生導師:提醒研究生注意改掉“不良習慣”

我常對研究生們說,讀研究生不僅僅是上課和從事科研,而且還是鍛鍊自己能力、端正自己為人處世態度的一個過程。很多人都抱怨找不到工作,但事實上,如果你有能力,你是個好人,你還會找不到工作?反之,如果你沒有能力,或者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即便找到了“好工作”,都有可能做不久!

我作為研究生導師,不但指導研究生從事科研,而且在與他們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指出他們的“不良習慣”,促進他們在綜合素質方面的提高。以下,我舉些例子,希望對讀者有些啟發。

1.不要成為“手機控”

一天,我在講臺上抑揚頓挫地授課,正講到激動處,忽然看到我的兩個研究生低著頭擺弄手機,顯得心不在焉。我的心一沉,想:莫非我講得不精彩?你們都聽懂了?後來,在一次研究生中期考核中,我看到這兩個研究生彙報結束回到各自的座位上以後,不停地擺弄手機。我覺得很“刺眼”,心想:為什麼不聽聽其他同學的彙報?是聽不懂,還是沒有興趣聽?

我把她們叫過來,批評她們。在聽課、聽報告時擺弄手機,說明你們對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更重要的是,擺弄手機說明你們很“忙”,而這種“忙”,和上課、科研無關。以後去參加面試,在門外等候時如果一直襬弄手機、打電話,有可能把工作機會整沒了。因為用人單位招你是要你來工作的,不是讓你“忙”和工作無關的事情的。

郭玉玲編著的《邁好職場第一步:新員工守則》就提到了一位人事總監的抱怨:“對新員工培訓的這段時間內,我認為他們的態度不太積極,上課不夠專注,普遍的問題是:不管聽課、開會還是參觀車間,手機鈴聲此起彼伏,他們一刻不停地擺弄著手機,不是在發短信,就是在玩遊戲,要不就是用手機玩QQ……反正頭不抬,手不停,手機不離手。”

一次,我讓一個研究生去水電科交單子,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回頭我問她辦了沒有,她隨口說,已經交給新來的師弟去辦了。我的心裡“咯噔”一下。過了幾天,又遇到一件事。我找另一個研究生討論科研進展,發現她神色不對,彷彿受了什麼打擊。細問之下,她告訴我實情。週末,她參加一個企業招聘會,她的“閨蜜”請她代投簡歷。可是她臨時不想去了,就找了別人代投。“閨蜜”知道此事,和她吵了一架,說自己的簡歷(隱私)被別人看到了。從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上,我更加體會到“細節影響成敗”的道理了。

 3.做事情千萬要上心

很多研究生做事不上心。比如讓他去學校科室找人辦事,他敲門進入後,得知要找的人不在,就回來說事情沒辦成,因為那個人不在。其實,不妨多問幾句:這位工作人員去哪啦?什麼時候回來?如果他/她外出休假了,科室裡還有其他工作人員能幫忙的嗎?再比如,看到放馬弗爐的公共實驗室的電閘被拉下了,不應該就這樣等著耗著,而是應該主動調研:是什麼導致停電的?什麼時候能供電?需要我們自行把電閘拉上,還是會有電工師傅上門服務?如果一直沒修好,而我們有樣品急著需要焙燒,那麼可以到哪裡借用馬弗爐?

我曾讓一個學生把樣品送到別的地方去測試,並把需要達到的精度以及為什麼要這麼做告訴他,反覆強調一定要這個精度才能得到想要得到的信息。可是他自作主張選定了其他測試條件,沒有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我讓他重新送樣測試。過了好久沒有下文,他一會向我解釋說測樣的人可能要過節,一會說測樣的人可能外出開會了,“等他回來再說”,一會說可能正在排隊等待中,“應該快了”。後來,搞清楚怎麼回事:他沒有及時跟蹤進展,而測樣的人早就把這事給忘記了(或許在他的記憶中,“已經測過了”)。這件事情給我很大的教訓。以後,我詢問研究生工作進展,一旦聽到“應該沒問題”、“最早可能下週能到”、“再等等看看吧”就追問他們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4.別給自己找藉口

很多研究生做不好自己的工作,還找藉口。他們以為自己很聰明,騙過了老師,也“節約”了時間。舉個例子,有的學生擔任課程助教,老師讓她課間發本子,她不來,讓她聽課她不來。給出種種理由,比如“陪男朋友打針”。

他找了很多理由去外地,比如:幫別人辦車牌、幫弟弟轉檔案、女友的親戚買房子需要他簽字、外地女友吵著要和他分手、去外地考駕照、參加朋友婚禮、去家鄉還信用社貸款。極端的時候,每過1-2周就跑外地,一去就是好幾天,手機也關機了。並且回來的日子會一拖再拖。臨畢業時,他既沒有整理出完整的博士論文,也沒有發表科研論文,只能作肄業處理。

這些事情的教訓是:讀研究生、做事情,都需要起碼的職業精神,知道自己該幹什麼,併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一味以藉口推卸自己的責任,只能使自己離成功越來越遠。在學校裡,老師都是“文明人”,不跟你多計較,給你改正的機會。可是到了公司裡,你這樣能混得下去嗎?我把這些事告訴一位人力資源經理,他斬釘截鐵地說:“這不是聰明,而是愚蠢。在公司裡,不帶這麼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