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2008年,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得出結論:中國的崛起已構成威脅。

時隔六年,當美國在中東逐漸實現對俄羅斯的圍剿後,奧巴馬做出了美國二十一紀最大的戰略調整:重返亞太。根據五角大樓的報告,美國將在2020年前後把全國60%的海軍部署在太平洋的前沿基地。

美國在太平延的前沿基地在哪?當然是西太平洋,一二島鏈全在那裡!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毫無疑問,奧巴馬重返亞太的戰略是要圍堵中國。而導致美國做出這一戰略調整的原因,主要是白宮戰略決策層對中國做出了嚴重的戰略誤判。翻開美國於上個世紀末制定的全球戰略,在中國一欄的結語中赫然寫道:

中國,並非全球性國家,而是地區性國家

從後冷戰時代的情況來看,美國戰略規劃層的判斷並無大錯。原因有兩點:第一,當時的中國經濟缺乏創新力,會長期依賴發達國家的投資。第二,海軍是唯一能夠向全球任何地方投送影響力的手段,而當年的中國海軍別說向全球投送影響力,咱連日本海自都比不過。因此美國判斷,中國五十年內不會對美國造成威脅。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然而誰也沒想到,一場宿命輪迴的金融風暴,竟成了中國絕地逆襲的千載良機。當騰飛的中國經濟不斷拉動軍事實力以爆發式的速度增長後,美國才猛然發現,彼時弱小的中國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並且正在用自己的意志與實力著手改造世界大棋局...

中國戰略反攻方向:東進OR西出?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環境既是壓力,也是一種經驗指導。這種背景雖然從某種意義上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比如中國長期重視陸權而忽視海權,最終導致近代的沉淪),但也在同時也為我們民族前進指明瞭方向。

通過上千年的史案積累,我們把國家在國際環境中前進的方式定義為遠交近攻。中國在21世紀策劃的全球戰略,正是遠交近攻!

眾所周知,為了遏制中國崛起,美國不僅打造了兩條封鎖鏈,還帶著咱周邊一幫國家高唱反華戰歌。如此險惡的戰略環境,中國要想改造世界,首先要進行突圍,怎麼辦?在“近攻”的基礎上加八個字:以利誘之,分化打擊!

中國在東亞需要突圍的方向有兩個:東北亞和東南亞。

2002年,中國試圖以中日韓自貿區綁架三國經濟,用利益共同體催動日韓脫離美國,但結果以美國策劃日本政壇動盪而告終。隨後,中國就把注意力轉到了東南亞身上。

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啟動。七年後,中東雙邊自貿區貿易總額高達5148億美元,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3%,業已成為與北美自貿區、歐盟自貿區比肩的世界三大自貿區,且增長率高居世界之首。

有了利益捆綁,中國在東盟內部拉攏一批(柬埔寨、老撾),分化一批(印尼、大馬、泰國),打壓一批(越南、菲律賓、新加坡),最終再施以雷霆手段穩定南海局勢,完成整合東南亞的戰略。

當東南亞大局已定後,東北亞戰略又重新提上日程。

近期的情況大家也看見了,朝韓重啟高層談判,半島趨於穩定;總理訪日,中日修好,三國自貿區也隨即再次浮現。至此,中國已完成在東亞的戰略突圍。

既然突圍完成了,接下來就該轉入戰略反攻階段。可重點是,反攻的方向在哪裡?

早些年時,有人認為中國應長期奉行“東進”戰略,突破第二島鏈,在太平洋上與美國形成分庭抗禮之勢。但是,所謂的“東進”戰略帶有很明顯的冷戰色彩,中國所得的利益其實不大。中國真正的反攻方向,應該在西部,即經濟派戰略學家提出的“西出”戰略。

在戎評看來,中國選擇“西出”戰略的原因有三點:

第一,中國經濟命脈在西部。2017年,中國海上貿易總額16.8萬億元,佔GDP的1/5。而在所有航線中,有三分之二走的走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印度洋—南海。這條線,全在西部。

第二,歐亞大陸乃全球地緣的核心,是美國稱霸世界的基礎。中國往西走,正好向歐亞大陸輻射影響力!

第三,東進戰略太過激進,分庭抗禮的態勢一看就要和美國爭霸,既不符合中國的國情,也容易引起美國的強烈打壓。再說了,歐亞大陸再加上非洲有一百多個國家,美洲才幾個?孰輕孰重咱掂量得清。

有了明確的戰略方向,接下來要做的,自然是因地佈局。

得非洲者、得天下

從南海到馬六甲海峽經安達曼海,越過浩瀚的印度洋印度洋最終到達廣袤的非洲,中國西出戰略的目標之一。在這片黑膚色的大陸上,未來經濟市場與豐富的礦產資源,就像一處天然的藏寶之地,只不過到了21世紀才被世人發現。

據統計,非洲十四種主要資源的儲量在世界上佔有重要位置。其中,金、鉻、鉑族、錳、鈷、鋁土礦、磷等礦產資源儲量在世界上佔居首位,分別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0%、87%、89%、56%、50%、30%和62%;金剛石、鈾等礦產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等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三位;煤、石油、鐵等資源儲量位居世界第四位。

正因為非洲的資源如此豐富,當時坊間有句名言:得非洲者、得天下!而這麼一塊極具戰略資源的大陸,咱中國自然也不會錯過!

同樣是為了開採資源,中國走的路與西方皆然相反。美國搞的還是強盜政策,要麼扶持政府,要麼扶持軍閥勢力,反正在當地找到代言人後就直接開搶。而中國還是奉行的那套屢試不爽的招數:經濟開路,利益捆綁。我幫你搞基建、搞經濟,你拿資源做交換,咱一舉兩得誰也不貪誰的,這招叫可持續發展。

基於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考量,中國在非洲的佈局有兩棋。

第一棋,教育資源。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就有意在非洲領導層打下契子。怎麼做的呢,招生!沒錯,就是招生,那時候西方除了搶資源,沒人願意跟黑叔叔哥倆好。而中國卻抓住這個漏洞,為非洲的提供寶貴的教育資源。

有人嘲笑咱們,說中國居然在傻不拉幾的黑叔叔身上浪費教育資源。可他們也不動腦子想想,那年頭能從非洲來中國留學的,都是潛龍在淵的厲害角色,假以時日,必定飛龍在天!

比如留學於北大的穆拉圖,後來成為埃塞俄比亞總統;又比如留學於國防大學的卡比拉,後來做了剛果(金)的總統;再比如浙江師大的圖瓦德拉,後來當選為中非共和國總統。

最後再給大家吹一波南京陸軍學院,很多西方媒體黑他是國際間諜學院。天地良心啊,南京陸指不培養間諜,只培養政要。在這所學院裡,至今已走出5位非洲總統、1位副總統、1位總理、8位國防部長。而他們在掌權後,都無一例外的走親華的外交路線。

第二棋,經濟民眾路線。咱中國有句俗話:”要致富,先修路“。對於任何經濟欠發達的地方,這句話都很管用。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在非洲,中國已經修建了坦贊鐵路、亞吉鐵路、蒙內鐵路等數十條鐵路。尤其是後面兩條鐵路,簡直是援非戰略的神來之筆。眾所周知,運輸線意味著貨物集散。當亞吉和蒙內鐵路修建好後,我們立馬沿著鐵路線幫非洲搞工業區。這一招有三個優勢:第一,合理利用資源,增加鐵路運輸量;第二,解決當地就業問題,併為政府帶來稅收;第三,極大增強了當地政府和人民對中國的依賴度。

除此之外,中國還根據改開40年的經驗,因地制宜的為不同的國家規劃不同的經濟發展路線。

比如埃塞俄比亞,那地沒出海口,農業更是一片凋零,窮得連鳥都不願意拉屎。但它卻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平均海拔近3000米,高原四周地勢逐漸下降,多地形雨,水資源豐富,完全是個天然的水塔,如果利用得當,埃塞俄比亞將成為整個東非的經濟發動機。

於是,我們在埃塞俄比亞的上游修建了大型水電站,利用水流落差發電,使東非水塔變成電塔。然後又在旁邊的吉布提鋪上電氣化鐵路,沿線再建立工業產業園區。資源有了,交通有了,基建有了,招商自然就便利得多。是不是感覺很熟悉?這簡直是中國改開初期招商引資的翻版啊!

中國兩棋走下來,左手高官、右手平民,當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全盤繫於中國一身,這些國家還不得死心塌地跟著中國?而咱們既賺了資源,又得到了軍事基地,還幫助非洲一大批窮苦老百姓脫貧致富,悶聲發大財呀!

所以,美國的大兵們,非洲小夥伴為什麼喊你們滾蛋心裡就沒點B數嗎?

鉗制日本的秘密

說起非洲,戎評不得不提到我們曾經的死對頭——日本。

1993年,在日本的主導下,非洲開發會議首次召開,對標的是中非合作論壇。2016年,安倍在第三屆非洲開發會議上宣佈:未來向非洲製造業、醫療保健、培訓等行業投資300億美元。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一次砸出300億美元,確實是大手筆。但日本會有這麼好心嗎?肯定不會!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非洲稀有的礦產資源,才是日本真正的目的。

在戎評的第一篇文章中,有朋友說咱們太樂觀了,僅憑一次訪問就認定日本投降言過其實。的確,一次訪問的確說明不了啥問題。但如果是我們捏住了日本的命根呢?嘿嘿,沒錯,日本的命根正是在非洲的資源!

這裡需要給大家介紹一種礦物質產品——鈷。

鈷是一種尖端科技不可缺少的元素。電能大家都知道吧,現代文明的基礎。而未來的新能源三元電池以及核聚變電站,都需要鈷。此外,鈷還在新材料、特種鋼材、航空發動機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目前,全世界鈷儲量僅715萬噸,其中有340萬噸在剛果(金),佔全球鈷儲量的48%。那麼,剛果、鈷與中日有什麼關係呢?

事情,還得從一家美國企業說起...

2015年12月,美國Freeport-McMoRan Inc自由港麥克米倫公司(以下簡稱自由港)發佈第四財季報告,淨虧損38億美元。次年Q1季度,自由港再次虧損41.8億美元。連續兩個財季虧損,負營收近80億美元。再這麼搞下去,公司遲早完蛋。在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自由港董事會作出決定,出售位於剛果(金)的Tenke銅鈷礦場,套取現金以維持公司運轉。而騰科銅鈷礦,正是全球最大的產鈷礦場。

自由港放出消息後,全球最大鈷產礦場的魔力,讓整個日本為之一振。上至首相、下至談判企業立志要拿下騰科礦區。為了這個交易,安倍晉三甚至還專門去了趟非洲與美國。

但誰也沒料到,半路殺出了一個程咬金。這個程咬金,正是洛陽鉬業。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據傳,當時剛果總統卡比拉出面,以主權國的身份要求自由港把騰科礦區轉讓給洛陽鉬業。而此刻的美國,正在進行大選。自由港數萬名員工的背後,意味著近十萬張的選票,這對當時因郵件門而頹勢盡顯的民主黨至關重要。因此,自由港能不能順利賣掉騰科礦區,拿到活命的資金,給上萬名員工發薪水,讓這些職工和家人把選票投給民主黨,成為了美國機構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在美國和剛果的聯合批准下,洛陽鉬業收購騰科礦區的併購案火速完成。

2017年6月1日,中剛達成資源戰略合作,洛陽鉬業—騰科礦區股權正式完成交割。至此,洛陽鉬業成為全球最大的鈷礦生產商,再加上中國是第二大鈷儲存量,全球鈷價走向盡在中國掌控之中。從這天開始,日本迎來了審判日!

鈷在新能源電力方面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而新能源電力又是日本未來產業佈局的重中之重。在過去幾十年裡,日本相繼丟掉了造船、家電、電子產品等傳統領域的霸權,新能源汽車更是被中國狂甩十條街。如果不能頂住中國這輪猛攻,日本企業就將徹底被擋在高端製造業的大門之外。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對日本來說,雖然同樣能在國際市場上買到鈷礦,但是在以相同價格進口的情況下,用人成本更高的日企根本不是中國企業的對手。能否拿下騰科礦區,將決定日本數千家企業的命運。

但是,日本失敗了...

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鈷礦生產商,一旦我們通過減產來推高鈷價,用不了多久,日本所有跟鈷有關的產業都將在中國企業的衝擊下破產倒閉。這包括了幾乎所有電池企業,生產包含渦輪葉片的航空動力企業,以及一些關係國家安全的特種行業。

當然,我們中國也不是不講理的,肯定不會故意去搞你,前提是你要聽話。咱們的攻勢外交就是這樣,左手大棒、右手甜糖,一棒子打下去再塞顆糖給你,不怕你不聽話。你看,安倍今年不就徹底慫了嗎?

美國發生嚴重戰略誤判!中國明確反攻方向,日本原來是這麼被玩殘

話又說回來,小日本在非洲跟中國唱了幾十年對臺戲,一直亦步亦趨,中國做啥他做啥。咱們修鐵路,他也修;咱們投資建廠,他也跟著搞。結果咋樣?前兩年召開非洲開發會議時,肯尼亞總統發言稿上明顯寫著“感謝腳盆”,結果估計那哥們念順了,開口就是“感謝中國”。安倍在旁邊那個臉啊,拉得跟驢似的。

還有吉布提,我們在那駐個軍,日本表示也要湊熱鬧,立馬派了一個營的後勤保障部隊。我說小日本你可真秀逗,吉布提上面寫個後勤保障基地,你以為中國搞的真是後勤基地?看看駐軍,清一色的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是搞啥的?兩棲登陸、泛水突擊、機降奪島,那可是赤果果的進攻性力量,是你自衛隊那幾顆歪瓜裂棗能比的?這不,美國空軍把狀都告到咱國防部了,說解放軍在吉布提上空搞他飛行員,咱國防部直接回一句:放屁。至於事兒真事兒假,你猜啊!

兔子,來來來,給大傢伙解釋一下:裝甲車、自行火炮、海軍陸戰隊,你告訴我這是後期保障部隊?

等等,吉布提好像很重要。向北走是哪裡來著?沒錯,是歐洲!

後記:重返歐羅巴!

13世紀,當蒙古的鐵蹄與彎刀以寸草不生之勢席捲歐羅巴大陸時,日升的東方,是希臘神話中的塔納託斯(死神)!

時隔七百年,這股東方最強大的勢力再次捲土重來,於南歐比雷埃夫斯港登陸。然而,與上次不一樣的是,曾經的死神已成為歐洲唯一的救世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