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作文就感覺“身體被掏空”?作文大賽特等獎獲得者教你如何“下筆有神”

一看題目就撓頭

攤開稿紙咬筆頭

冥思苦想皺眉頭

半個小時沒開頭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孩子頭痛寫作文

半天擠不出幾個字

咋辦?

日前,第三屆四川省中小學生作文大賽落下帷幕,通過著名作家、知名教育專家、教學名師等評委對每篇稿件認真嚴格的評審,最終1345篇優秀佳作獲獎。

其中,小學組特等獎2名、初中組特等獎1名、高中組特等獎1名。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特等獎是如何煉成的?

怎樣才能像這4位同學一樣寫起作文來毫不費力?

火速圍觀

↓↓↓↓↓↓↓↓↓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小學組

一首難忘的歌

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西區(分校)

五(1)班 靳淵淇

指導老師 靳朝陽

命題是《一首難忘的歌》,但靳淵淇寫的卻是“一件難忘的事”。他回想起上學期的一次合唱比賽,一開始,班上同學雖然賣力,卻似一盤散沙,同學霓霓說:“為什麼不叫我媽媽?她是音樂老師!”在霓霓媽媽的幫助下,合唱練習順利地進行著,誰知道,正式比賽的前一天,擔任指揮重任的霓霓媽媽卻病倒了!“這怎麼辦?”……

靳淵淇通過一首歌的彩排、表演,串聯起過程中與同學、老師發生的故事。難忘的是這首歌,更是這次集體比賽和靳淵淇自己的成長感悟。

不同於其他獲獎選手對寫作與文學的“從一而終”,靳淵淇是個全面型選手。

最早他喜歡圍棋,達到了業餘五段的水平,還參加過四川省、成都市大大小小的各類圍棋比賽。三年級時,他喜歡數學、籃球和英語,經常玩一些數學趣味遊戲,那時他的數學就取得了成都市中年級組第一的好成績。四年級時,獲得劍橋英語五級證書,還拿過全國小學英語競賽的一等獎。五年級,他開始學編程,還一直是學校籃球校隊和田徑校隊的選手。

靳淵淇說,無論做什麼,都是發自內心的強烈的興趣。他覺得興趣是有推動力的,讓他堅定地去追求,持久地付出努力。

競賽經驗多讓靳淵淇對競技沒有那麼害怕,參加現場作文這是第一次,但他並不緊張,也不在乎成敗。聽說他獲得了特等獎,周圍同學和他自己都覺得很意外。

覺得自己有寫作的潛質,是因為三年級開始,他給報紙投的作文每次都被選上了,這讓他逐漸對寫作文這事有信心了。

靳淵淇喜歡古代名著,喜歡看原版《三國演義》。他認為古文更有趣,更精煉,有些現代文需要寫一大段,古文一兩句話就可以表達。看古文要比看現代文節約時間得多,也有助於增加自己文章裡的文采。

整個談話過程,靳淵淇都表現得自信且快樂,他說自己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要把南牆撞倒”的那種人。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繁星之夜

達州市通州區第七小學

五(13)班 李甜甜

指導老師 柏思茂

《繁星之夜》是一個很有意境的題目,李甜甜現場創作了一首詩歌:

花落夢裡的輕響,

深叩夜的大門。

在時光的流年裡,

枕著你月夜下徘徊的聲音。

……

石磐鐘聲輕敲歲月的插曲,

讓繁星也盪漾在蘆葦叢中;

淺藍色的清香唱著朝霞的歌,

披著風霜的叮嚀染上星光爛漫。

……

被人遺忘的暮晚孤單地縮在角落,

種植這與夢共窗的黎明。

李甜甜喜歡詩歌,也最擅長寫詩歌。她說詩歌可以隨心所欲,不像散文有一定的格局,詩歌是跳躍性的,可以把很多優美的詞語彙成一句話來表達。

李甜甜的“詩齡”不長,才一年時間,但她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詩歌創作上表現出色。去年,她去北京參加了全國創新作文大賽,也憑藉詩歌創作獲得了特等獎。

在詩歌創作上,對李甜甜影響很深的有兩件事。一件是閱讀,她喜歡讀泰戈爾,但是他的詩太深奧了,她現在還不能完全理解。她也喜歡外國文學,尤其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中國文學看得最多的是沈石溪和曹文軒的,她覺得,曹文軒的小說寫得很好,有一部分是比較傷感、成熟的,最喜歡他的《青銅葵花》。

另一件是上了楊老師的課。她說,創新作文大賽比賽前,有一次集訓,作家協會的一位楊老師給選手們做賽前輔導,一兩週的時間讓她受益匪淺。楊老師教他們寫詩歌要誇張,要跳躍性思維,不要太死板。

李甜甜評價楊老師:“像叛逆的中學生,很瘋狂,不同於常人。”她舉例,楊老師教他們要“顛覆地思維”,假如平時是人把樹砍倒了,寫詩可以寫樹把人砍倒了。

受楊老師的影響,李甜甜的文風有了很大的改變,她評價自己,以前的風格比較抒情、古風,現在的文風比較活潑。

雖然才上五年級,李甜甜對人事物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與堅持,問她,也想成為楊老師這樣的人嗎?她直言:“女生太瘋狂了不好!”問她楊老師的全名,她想一想,說:“我說出來嗎?還是不說吧。”

初中組

告別

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

初三(8)班 劉雨鑫

指導老師 盧卉

題目是《告別》,劉雨鑫自然地開頭:“奶奶,這個時候想起了你。”一文寫盡奶奶的一生。

最突出的是劉雨鑫遣詞造句的能力。

“父親說你是種田的好手,一揚鍬,麥子與麥皮涇渭分明,草場上騎馬揚騰的女人是你,隱忍而熱烈。在桂花的甜,青梅的酸,鹹鹵的鹽中滌盪四季的女人是你,輕柔而熾烈。”奶奶的形象立刻鮮明瞭。

他寫時光流逝,奶奶老了:“許多事就像葉子,一旦掉進水裡,便永遠失去了春天。”

寫奶奶的勤勞:“這匹小牛要薅草了,你又折過去,那裡天花板漏水了,你又跑回來,似乎連牛上的毛皮,也會揹你刷出金閃閃亮堂堂的光。”

奶奶去世,他說:“並非如你單薄貧乏的脊骨,我們是你腳下筆直的楊柳,用你的基因,在這陽世裡真真切切地活過。”

劉雨鑫一直對文字有興趣,覺得寫作文不無聊。他的寫作風格受閱讀的影響很大。

小學時,他就讀於南充五星小學,那時他接觸了很多文言文,最喜歡讀的是魯迅,有時看不懂,還要在網上查。

他說那個時候自己比較老成,學校舉辦活動,他當著全校同學講解毛澤東的詩詞,還會寫一些“半文言文”的文章。

長大了就看的東西更廣,現在,他喜歡日本文學,比如東野圭吾、村上春樹。中國作家裡,最喜歡韓寒和七堇年,他不喜歡看中小學生的愛情故事,喜歡記錄真實生活或者抒發自身感受的文章,比如韓寒的《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還帶有一點隱喻和諷刺。

受這些文學作品的影響,劉雨鑫的文字偏細膩,他說,寫作時常常把每一秒鐘放大,放很多感悟進去,或者把每一個細節展開,盡情去描寫。

當然,沒有豐富的材料作支撐,光是詞語的堆砌也沒有意思,劉雨鑫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等。他說,很多東西是有了生活體驗、有了對事物正確認識之後“悟”出來的。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高中組

我最熟悉的一條街

成都石室中學

高二(8)班 張佳盈

指導老師 龍曉彤

張佳盈筆下的這條街,是很普通的回家路,母親總是在街的那頭等她回家。

小時候,這條街叫“距離”,心情不好時,覺得街太長,恨不得馬上跑到母親身邊,撲入她的懷抱中。

長大些,這條街叫“收抑”,想把所有的苦水往心裡咽,可是街太短,短到還沒收斂好情緒,就被母親一望到底。

現在呢,這條街叫“秘密”。

“回來了。”

“嗯。”

“今天怎麼樣?”

“一般,就那樣。”

街很長很長,長到有充足的時間拋去所有的情緒;街很短很短,短到無暇思考這樣是對是錯。……

她用一條街寫出了一個女孩成長過程中的情感變化。

初賽題目是《感謝 盛裝蒞臨我的青春》,張佳盈寫她的受傷經歷,右手骨折,左腿被自行車輪絞到,還有一次食物中毒,暈倒進了ICU,她感謝這些傷痛蒞臨她的青春。因為在手骨折這些事情發生的同時,父母完全推掉工作全心全意陪在她身邊,雖然經歷了傷痛,還是留給她親情的感動。

而這篇初賽文章的初稿,其實是張佳盈的一篇週記。功夫在日常,她每一次寫週記都很認真,有內容,注重語言表達,尤其喜歡寫身邊的事。她說,想把生活記錄下來,最完整的還原,重看時,知道寫的是什麼,當時發生了什麼。

這個習慣從小學延續至今,小學畢業時整理文章,她發現自己寫了特別多小學趣事。初中畢業,全班一起整理作文集,她的文章數量也很多。初中時參加中小學生創新作文大賽,她還得過兩次一等獎。而現在,因為平時住校,她寫得最多的就是寢室裡的趣事了。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張佳盈擅長觀察生活,寫自己身邊的故事。她說,生活中常常有些小事觸動到自己,她會把這些小事看深一步。

一次,張佳盈在公交車上碰到兩個建築工人,他們坐在她對面的三人座,後來車上的人越來越多,位置都坐滿了,但他們身邊的座位就是沒有人去坐,因為他們身上有塵土。張佳盈說,當時,她心裡很感慨,先是感覺他們比較可憐,後來又想到,雖然大家口頭上都說要人人平等,但實際上,我們有意識、無意識之間還是會把這種差異性表現出來。

閱讀為張佳盈的理性思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她喜歡讀哲理性的文章,比如紀伯倫,“讀的時候去思考,它到底想告訴你什麼。”有時候看不懂,她就和同學去爭,同學持這個觀點,她持那個觀點,不需要一方說服另一方,而是一直爭到兩個人都可以吸取對方的觀點。

理越辨越明也體現在課堂上,閱讀課每個人推薦課外生活中讀到的各類好文章,老師引導大家討論,同學提出觀點,有不同意的就站起來反駁,閱讀課立即變成了辯論課。張佳盈說,她特別喜歡班上的這種氛圍,帶領她進一步去思考。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一篇文章,其實是綜合地表現孩子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

哪些事情對提高寫作能力有幫助?

知識、經驗和悟性三者缺一不可。

從書本、課堂、與人交談裡學習知識

讀書時吸收,只有廣泛閱讀積累,才能提高語言的表述和接受能力。

讀懂別人的意思,然後經過思考,變成自己的思想,再然後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

為人父母者要為孩子打造豐富而深刻的語言環境,儘可能不要有惡質談話內容……別壞了孩子作文的胃口。

從經歷中累積經驗

寫作文,不是在屋子裡憋出來的,而是要到實際生活中去觀察、去體驗。

“觀察”不能走馬觀花,忽略細節,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然後思索一些東西,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

保護孩子的興趣和直覺

剛接觸作文時,不要逼迫孩子寫不熟悉的事,寫一些違心的假話、大話和空話。孩子沒了興趣,缺了信心,“作文難寫”就開始了。

多嘗試,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和自己的風格。

多動筆,每天寫一點

每天寫一點,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怎麼寫呢?愛怎麼寫就怎麼寫。不管事大事小,也不管是看到的或者是聽到的、想到的,都鼓勵孩子記錄下來。

文丨向穎

圖丨網絡

川教之聲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教育導報

一写作文就感觉“身体被掏空”?作文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教你如何“下笔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